空调器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7701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具有容纳电器盒和蒸发器的腔体;制冷剂流通管组件,设置于蒸发器与电器盒之间;制冷剂流通管组件焊接于蒸发器上,并与蒸发器相通,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隔离结构,设置在制冷剂流通管组件与电器盒之间,并将腔体隔离成容纳电器盒的第一空间和容纳制冷剂流通管组件及蒸发器的第二空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在制冷领域中的氟利昂类(如现在大量使用的R22)制冷剂,因为其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且具有较高的温室效应,属于需要被替代的制冷剂,而R600a(异丁烷)、 R290(丙烷)等一些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化合物,既不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又不导致全球变 暖,属于环境完全友好型制冷剂。这些制冷剂正被开始研究用于制冷系统中,例如R600a被 认为是在制冷温度较低场合(如电冰箱)应用的制冷剂,而R290则被考虑用于空调系统用 于替代目前大量使用的R22制冷剂,但是R290属于可燃可爆型制冷剂,对使用该制冷剂的 空调系统有较高的安全性要求。在现有分体式空调器结构中,如图1所示,分体室内机结构大致为壳体,包括底 壳10和面盖壳体(图中未示出),面盖壳体与底壳10形成容纳蒸发器、电器盒等其他部件 的腔体。蒸发器20,左侧由蒸发器左支架60固定在底壳上,蒸发器右边固定在底壳和固定 在底壳的电机压板(图中未示意)上。蒸发器20的右端焊接了若干弯头21和进液集气管 组件22 (以下将若干弯头和进液集气管组件合称为制冷剂流通管组件),制冷剂流通管组 件与蒸发器形成制冷剂流动通路。电器盒30,安装在蒸发器20的一侧边,电器盒30内放置 有控制空调器运行的主板、变压器等电气元件。蒸发器下侧为接水盘50,可以汇聚蒸发器上 的凝结水通过排水管排出,同时接水盘50还具有出风口,空气从空调器室内机上端的进风 口进入壳体内腔体后,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从出风口吹出与室内空气换热调节室内空 气环境。因为在现有技术中,电器盒30装配在蒸发器的焊接端,即图1中蒸发器20上焊接 制冷剂流通管组件的一端,这样蒸发器焊接点正对电器盒30。而空调器室内机中最容易发 生制冷剂泄露的地方就是在制冷剂流通管组件与蒸发器焊接处,空调器室内机在失效情况 下,电器盒内电气元件可能会发生有打火的情况,在这种空调系统中使用可燃可爆型制冷 剂R290,一旦制冷剂发生泄露,可燃可爆型制冷剂容易进入电器盒积聚,当积聚的R290浓 度达到其爆炸下限时,电器元件打火很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所以要避免泄露的制冷剂尤 其是可燃可爆型制冷剂如R290进入电器盒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泄露 的制冷剂容易进入电器盒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底壳和面板壳体; 底壳与面板壳体形成容纳电器盒和蒸发器的腔体;制冷剂流通管组件,设置于蒸发器与电 器盒之间;制冷剂流通管组件焊接于蒸发器上,并与蒸发器相通,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隔 离结构,设置在制冷剂流通管组件与电器盒之间,并将腔体隔离成容纳电器盒的第一空间和容纳制冷剂流通管组件及蒸发器的第二空间。进一步地,第二空间与室内机进出风口相通。进一步地,隔离结构包括相交并连接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其中,第一挡板固定 于蒸发器的边板上,并与蒸发器外部形状相配合,第二挡板延伸至底壳上;第一挡板与第二 挡板形成与室内机进出风口相通的通道。 进一步地,隔离结构的上端抵压在室内机的进风口上,隔离结构的下端抵压在室 内机的出风口上。进一步地,第二挡板与电器盒的侧壁相贴合。 进一步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垂直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圆滑连接。进一步地,隔离结构为注塑件。进一步地,隔离结构为钣金件。进一步地,隔离结构为挡板,挡板的周边分别与底壳或面板壳体相连接,挡板夹设 在室内机的底壳和面板壳体之间。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了隔离结构,设置在制冷剂流通管组件与电器 盒之间,并将室内机腔体隔离成容纳电器盒的第一空间和容纳制冷剂流通管组件的第二空 间,即使制冷剂流通管组件与蒸发器焊接处发生制冷剂泄露,在隔离结构的作用下,泄露的 制冷剂也不容易进入电器盒所在的第一空间,进而也不容易进入电器盒内,所以克服了现 有技术中泄露的制冷剂容易进入电器盒的问题,进而避免应用可燃可爆型制冷剂时,泄露 的制冷剂在电器盒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室内机在失效模式下,容易因电器盒元件打火引 发爆炸事故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提高对环境友好但可燃可爆型制冷剂的适用性的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如图所示,该空调器室 内机包括底壳10和面板壳体(图中未示出),底壳10和面板壳体形成容纳电器盒30和 蒸发器20的腔体;制冷剂流通管组件(包括若干弯头21和进液集气管组件22),设置于蒸 发器20与电器盒30之间;制冷剂流通管组件焊接于蒸发器20上,并与蒸发器相通,空调器 室内机还包括隔离结构40,设置在制冷剂流通管组件与电器盒30之间,并将腔体隔离成 容纳电器盒30的第一空间和容纳制冷剂流通管组件的第二空间。这样,即使制冷剂流通管 组件与蒸发器20焊接处发生制冷剂泄露,在隔离结构40的作用下,泄露的制冷剂也不容易 由制冷剂流通管组件所在的第二空间进入电器盒30所在的第一空间,进而也不容易进入 电器盒30内,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泄露的制冷剂容易进入电器盒30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对环境友好但可燃可爆型制冷剂的适用性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将制冷剂流通管组件所在的第二空间与室内机进出风口相通,这样 有利用泄露的制冷剂从室内机的进出风口排出,进一步降低积聚在室内机腔体内的制冷剂 进入电器盒30所在的第一空间的可能性。隔离结构40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作为其中的一种,如图1所示,隔离结构包 括相交并连接的 第一挡板41和第二挡板42,例如第一挡板41与第二挡板42可以是垂直 连接,也可以是圆滑过渡连接。其中,第一挡板41固定于蒸发器20的边板(边板图中未 示出)上,并与蒸发器20外部形状相配合,即第一挡板41与边板的相连接处,第一挡板41 与边板紧密贴合。第二挡板42延伸至壳体的底壳10上。这样,第一挡板41、第二挡板42 和底壳10对制冷剂流通管组件形成半包围的结构。第一挡板41与第二挡板42形成与空 调器进出风口相通的通道,当蒸发器的焊接点有微小泄露的情况下,泄露的制冷剂向电器 盒所在的第一空间发散的通道被第一挡板41和第二挡板42隔断,泄露的制冷剂沿第一挡 板41和第二挡板42所形成的通道,从室内机的进风格栅处的进风口(图中未示出)或接 水盘50处的出风口(图中未示出)泄露出去,从而大大减少制冷剂聚集至电器盒内的量。 这样即使在电器盒内仍积聚有少量的制冷剂,也因不能够达到爆炸下限的浓度不会发生爆 炸,使可燃可爆型制冷剂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采用上述方式时,可以将第一挡板41与第二挡板42的上端抵压在室内机的进风 口上,下端抵压在室内机的出风口上。这样,最大程度地减少电器盒所在的第一空间与制冷 剂流通管组件所在的第二空间之间可能相通的缝隙,以阻止制冷剂从第二空间进入第一空 间,进而进入电器盒30内。还可以将第二挡板42与电器盒的侧壁31相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底壳(10)和面板壳体;所述底壳(10)与所述面板壳体形成容纳电器盒(30)和蒸发器(20)的腔体;制冷剂流通管组件,设置于所述蒸发器(20)与所述电器盒(30)之间;所述制冷剂流通管组件焊接于所述蒸发器(20)上,并与所述蒸发器(20)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隔离结构(40),设置在所述制冷剂流通管组件与所述电器盒(30)之间,并将所述腔体隔离成容纳所述电器盒的第一空间和容纳所述制冷剂流通管组件及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钟明生黄辉韩鹏刘畅王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