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2268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应用于具有主机上壳体及主机下壳体的电子装置中,其包括固定于该显示面板上的转动件、固定于该主机上壳体并结合该转动件的第一支撑件、以及固定于该主机下壳体并结合该第一支撑件的该第二支撑件,该转动件、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通过一个固定件结合成一体,以增强该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强度,且有效分散该显示面板转动时传达至该主机壳体上的受力,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具有主机上壳体及主机下壳体的电子装置中的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的笔记本电脑、电子辞典以及折叠式手机等电子装置,大多具有转轴装置(例如铰链),这种转轴装置应用于该类电子装置显示面板与主机本体连接处,藉以达到显示面板与主机本体之间可以互相连接且能转动的功能。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其转轴装置结构大致可区分有主机与显示面板两部分,在未使用状态时显示面板盖合于主机底座上方,当欲使用时,必须将显示面板上掀至适当角度后以便于操作使用。由于转轴装置是笔记本电脑中的主要活动部件之一,因此有良好的转轴设计是很重要的。通常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固定结构是依靠显示面板上的铰链与主机上壳的金属支撑件相互结合,在掀开或盖合该显示面板时,产生于该显示面板上的力矩会经由铰链传递给主机上壳的金属支撑件,而由于主机上壳的金属支撑件与主机上壳结合为一个个体,通过金属支撑件的力的传递作用,最终会把铰链产生的力集中传递至主机上壳;此时,主机上壳会由于集中受力而产生局部变形,进而该种形变会影响至下壳,从而导致主机在上、下壳结合处产生微小的相对移动,这个微小的相对移动会产生摩擦力,甚至会有发生异音等不良现象出现。因而,如何设计一种连接显示面板与主机的固定结构,使其能够分散主机上壳的受力,消除摩擦异音等不良现象,以避免上述的种种缺陷,实为相关领域的业者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 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以增强连接强度及分散受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以 避免产生摩擦异音的现象。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以 避免局部变形及提高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与主 机的连接结构,应用于具有主机上壳体及主机下壳体的电子装置中, 该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包括转动件、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 撑件。该转动件固定于该显示面板,且具有第一结合部;该第一支撑 件固定于该主机上壳体,且具有第一固定部、及供该第一结合部对应 结合的第二结合部;该第二支撑件相对该第一支撑件而固定于该主机 下壳体,且具有供对应固定该第一固定部的第二固定部。前述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中,该转动件、第一支 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的数量分别可为两个,且两个该转动件分别固 定于该显示面板相对的两侧;两个该第一支撑件分别固定于该主机上 壳体相对的两侧;两个该第二支撑件分别固定于该主机下壳体相对的 两侧。另该转动件、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分别具有相互对应 的固定孔,以供一个固定件通过各该固定孔固定该转动件、第一支撑 件、及第二支撑件,使三者结合为一体,较佳地,该固定孔可为螺孔, 该固定件可为螺丝。在具体实施例中,该转动件、第一支撑件、以及 第二支撑件可通过螺锁或卡合的结合方式分别结合至该显示面板、该主机上壳体、以及该主机下壳体;该转动件、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 支撑件均以金属材料制成为宜,但非以此为限,具备适当强度的强化 材料亦可。在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可为一连接柱,该第二结合部可 为对应该连接柱的结合孔,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 一结合部也可以为结合孔,相应地,该第二结合部可为一对应该结合 孔的连接柱。该第一固定可部为一连接柱,该第二固定部可为一对应该连接柱的结合孔,同样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部也可以 为结合孔,该第二固定部则为对应该结合孔的连接柱,特此述明。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的主要特征是于电 子装置对应两侧分别设置一个转动件、 一个第一支撑件、以及一个第 二支撑件,并使三者结合为一体以增强该电子装置的整体强度,进而 达到转动该显示面板时,不至于因该主机壳体局部受力而造成主机上、 下壳体产生局部变形及摩擦异音,进而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 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2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的结合形态示意图3A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件、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结合的 剖面示意图3B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件、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结合的 底视图。元件符号简单说明1显示面板2主机21主机上壳体22主机下壳体3连接结构31转动件311第一结合部312固定孔32第一支撑件321第二结合部322第一固定部323第一固定孔33第二支撑件331第二固定部332第二固定孔 4 固定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 本专利技术亦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 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 种修饰与变更。再者,以下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而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 的基本构想,遂附图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元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 时的元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元件的型态、数量 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变更,且其元件布局型态可能更为复杂。请参阅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的分解示意 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与主机2的连接结构3,应 用于具有主机上壳体21及主机下壳体22的电子装置(未图示)中,在本 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例如为笔记本电脑、电子辞典、折叠式手机等 电子装置,或其他以铰链轴接主机与显示器的电子装置。应注意的是, 由于无论笔记本电脑、个人随身电脑或其他电子装置、以及其主机与 显示器的结构与作用原理均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多作说明。本实 施例是以该电子装置为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说明,但并非以此为限。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3包括转动件31、第一支撑件32、以及第二 支撑件33。该转动件31固定于该显示面板1,该转动件31至少具有第一结合 部311。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动件31为铰链,该为铰链转动件31是通 过螺锁或卡合的结合方式分别结合至该显示面板1上,该为铰链转动 件31的第一结合部311为一个连接柱。该第一支撑件32固定于该主机上壳体21,该第一支撑件32至少 具有对应结合至该第一结合部311的第二结合部321,该第一支撑件 32还具有第一固定部32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件32为金属材料;该第一支撑件32是通过螺锁或卡合的结合方式分别结合至该主机 上壳体21上,该第二结合部321为对应该第一结合部311的互补性结 构,如该第一结合部311为连接柱,则该第二结合部321为一相对的 结合孔,但并非以本实施例中的附图所示者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 该第一结合部311也可以为结合孔,相应地,该第二结合部321为一 对应该结合孔的连接柱。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部322为一个连 接柱。该第二支撑件33相对该第一支撑件32固定于该主机下壳体22, 该第二支撑件33至少具有对应固定至该第一固定部322的第二固定部 33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支撑件33为金属材料;该第二支撑件33 是通过螺锁或卡合的结合方式分别结合至该主机下壳体22。该第二固 定部331对应该第一固定部322的连接柱,而为一个结合孔。但并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应用于具有主机上壳体及主机下壳体的电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动件,固定于该显示面板,且具有第一结合部; 第一支撑件,固定于该主机上壳体,具有第一固定部、及供该第一结合部对应结合的第二结合部; 以及 第二支撑件,相对该第一支撑件而固定于该主机下壳体,具有供对应固定该第一固定部的第二固定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应用于具有主机上壳体及主机下壳体的电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件,固定于该显示面板,且具有第一结合部;第一支撑件,固定于该主机上壳体,具有第一固定部、及供该第一结合部对应结合的第二结合部;以及第二支撑件,相对该第一支撑件而固定于该主机下壳体,具有供对应固定该第一固定部的第二固定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 于该转动件、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该转动件分别固定于该显示面板相对的两侧,两个该第一支撑件分 别固定于该主机上壳体相对的两侧,两个该第二支撑件分别固定于该 主机下壳体相对的两侧。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动件、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分别具有相互对应的固 定孔,以供一固定件通过各该固定孔固定该转动件、第一支撑件及第 二支撑件。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与主机的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明亮萧丰能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