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移校正装置、中间转印装置、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169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偏移校正装置、中间转印装置、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偏移校正装置包括:循环带状部件;旋转支撑部件,具有旋转轴并支撑循环带状部件;联动部件,由旋转轴一端支撑,能够沿着轴向移动和与循环带状部件宽度方向边沿接触;以及轴移位部件,包括:摆动中心,位于偏离旋转轴的位置并与轴向交叉;旋转轴接触部分,与旋转支撑部件的旋转轴的一端接触;以及联动部件接触部分,与联动部件接触并与旋转轴接触部分一体地移动,当联动部件压在移动到旋转轴的一端侧的循环带状部件的宽度方向边沿上时,联动部件接触部分和旋转轴接触部分围绕摆动中心摆动,旋转轴接触部分使旋转轴向与循环带状部件朝向旋转轴的另一端移动方向一致的倾斜方向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偏移校正装置、中间转印装置、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的电子照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一般情况下,已知一 种通过环带状的传送带对介质等传送的技术。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用于从背面拉 伸诸如传送带的环带状部件的拉伸部件之间的平行度较低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拉伸 部件的轴向没有彼此平行的情况下,例如,在环带状部件中出现弯曲。作为用于校正环 带状部件的弯曲的技术,已知在JP-A-2006-162659( “0023”到“0045”、图1到图13)、 JP-A-2001-80782(摘要、“0040” 到 “0062”、图 1 到图 3)和 JP-B-6-99055 (从第 3 页的左 栏的14行到第4页的左栏的18行、图1到图5)中公开的现有技术。在JP-A-2006-162659中公开的技术中,与传送带(51) —起移动的滑轮(57)由用 于支撑传送带(51)的惰辊(53)的一个端部支撑,并且惰辊(53)的该端部由辊倾斜杆(64) 的椭圆孔(64b)支撑,辊倾斜杆(64)可以围绕相对于惰辊(53)的轴向倾斜的旋转轴(64a) 摆动并且具有与滑轮(57)接触的凸起部分(64c)。在JP-A-2006-162659中,在传送带(51)歪斜并且由传送带(51)推动的滑轮(57) 轴向移动由此凸起部分(64c)由滑轮(57)推动的情况下,辊倾斜杆(64)围绕旋转轴(64a) 摆动,惰辊(53)在抵消传送带(51)的扭曲的方向上倾斜,并且传送带(51)的歪斜得到校 正。也就是说,JP-A-2006-162659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在这种技术中,通过围绕倾斜的旋 转轴(64a)摆动的辊倾斜杆(64)对传送带(51)的弯曲校正,其中,旋转的轨迹展示了所谓 的斜面形状。JP-A-2001-80782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在这种技术中,拉伸所缠绕的环带(9a) 的偏移校正辊(9e)的旋转轴的两端由能够对偏移校正辊(9e)倾斜的连杆(16a、16b)支 撑,并且当环带(9a)在移动的同时在宽度方向(即偏移校正辊(9e)的轴向)上偏移时, 连杆(16a、16b)在抵消环带(9a)的偏移的方向上根据环带(9a)的两端的肋拱(19a、19b) 按压偏移校正辊(9e)的带偏移限制部件(18a、18b)的压力使偏移校正辊(9e)倾斜,由此 校正环带(9a)的偏移。在JP-B-6-99055中公开的技术中,在对缠绕的感光带(4)拉伸的辊(1、2、3)之 中,从动辊⑵相对于其它辊(1、3)的轴向倾斜,由此形成感光带⑷总是向一侧偏移的结 构。当弯曲感光带⑷跨越辊(1、2、3)的弯曲检测辊部件(3)的弯曲检测部件(11)并且 旋转扭矩作用于该部件时,一端连接到弯曲检测部件(11)的伸展部件(13)缠绕以在伸展 部件(13)的拉伸方向上拖拽弯曲检测辊部件(3)的一端,由此弯曲检测辊部件(3)的轴向 在抵消感光带(4)的偏移的方向上倾斜以校正感光带(4)的偏移。也就是说,JP-A-2001-80782和JP-B-6-99055公开了根据带的偏移移动距离控制 拉伸辊的旋转轴的倾斜程度以校正带的弯曲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简化用于校正循环带状部件的弯曲的结构。(1)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偏移校正装置,包括循环带状部件,具有循环带状形状;旋转支撑部件,具有轴向沿着循环带状部件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并且 在支撑循环带状部件的同时旋转;联动部件,其由旋转轴的一个端部支撑从而能够沿着轴 向移动,并且能够与循环带状部件的宽度方向边沿接触;以及轴移位部件,该轴移位部件包 括摆动中心,位于偏离旋转轴的位置并且与轴向交叉;旋转轴接触部分,其与旋转支撑部 件的旋转轴的一个端部接触;以及联动部件接触部分,其与联动部件接触并且与旋转轴接 触部分一体地移动,其中,当联动部件压在移动到旋转轴的一个端侧的循环带状部件的宽 度方向边沿上时,联动部件接触部分和旋转轴接触部分围绕摆动中心摆动,并且旋转轴接 触部分使得旋转轴向倾斜方向倾斜,所述倾斜方向与循环带状部件朝向旋转轴的另一端移 动的方向一致。(2)在上面(1)的偏移校正装置中,在轴移位部件中,旋转轴接触部分从摆动中心 向旋转支撑部件延伸,并且联动部件接触部分从摆动中心向联动部件延伸。(3)在上面(1)或(2)的偏移校正装置中,在联动部件接触部分中,与联动部件的 接触表面形成为使得在如下情况下,即在所述循环带状部件移动到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一个端部之前所述循环带状部件 的宽度方向上的直线由宽度方向直线表示;所述轴移位部件的连接所述摆动中心和联动部 件接触位置的线段由轴移位线段表示,其中,在所述联动部件接触位置所述联动部件接触 部分与所述联动部件彼此接触;所述轴移位线段的长度由L表示;在所述循环带状部件移 动到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一个端部之前由所述宽度方向直线和所述轴移位线段形成的角度 由θ ^表示;在所述循环带状部件移动到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一个端部以后的角度θ ^的增量 由θ表示;所述循环带状部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由Lx指示;并且所述旋转轴 在所述倾斜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由Ly指示,获得下面表达式Lx = L (cos ( θ 0) -cos ( θ 0+ θ ))Ly = L(sin( θ 0+θ )-sin( θ 0))。(4)在上面(1)到(3)中的任一项的偏移校正装置中,联动部件接触部分具有形成 弧形形状的接触表面,弧形形状的直径和联动部件接触部分与联动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弧 形轨迹的直径相同。(5)在上面(1)到(3)的任一项的偏移校正装置中,联动部件接触部分具有接触表 面,当接触表面从移动前联动部件接触位置进一步向移动后联动部件接触位置前进时,接 触表面的曲率半径变得更大,其中,在循环带状部件移动到旋转轴的一个端部之前,移动前 联动部件接触位置和联动部件接触;在循环带状部件移动到旋转轴的一个端部之后,移动 后联动部件接触位置和联动部件接触。(6)在上面(1)到(5)的任一项的偏移校正装置中,联动部件具有接触表面,当接 触表面从移动前接触部分接触位置进一步向移动后接触部分接触位置移动时,接触表面的 曲率半径变得更大,其中,在循环带状部件移动到旋转轴的一个端部之前,移动前接触部分 接触位置和联动部件接触部分接触;在循环带状部件移动到旋转轴的一个端部之,移动后接触部分接触位置和联动部件接触部分接触。(7)在上面(1)到(6)的任一项的偏移校正装置中,旋转轴形成为柱状,旋转轴接触部分由在与旋转轴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件形成并且由沿着旋转轴的轴向 的凸起弧形表面形成。(8)在上面(1)到(7)的任一项的偏移校正装置中,偏移校装置还包括第一框 架,其可旋转地支撑旋转支撑部件的旋转轴,并且支撑由旋转轴支撑的循环带状部件和联 动部件;以及第二框架,其包括框架安装部分和中心安装部分,框架安装部分可拆卸支撑第 一框架,中心安装部分可摆动和可拆卸支撑轴移位部件的摆动中心,第二框架支撑第一框 架和轴移位部件。(9)在上面(8)的偏移校正装置中,摆动中心具有切口表面,在切口表面中,柱体 的外表面被部分切除,切口表面由这样一个切口距离形成,在该切口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移校正装置,包括:循环带状部件,其具有循环带状形状;旋转支撑部件,其具有轴向沿着所述循环带状部件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并且在支撑所述循环带状部件的同时旋转;联动部件,其由所述旋转轴的一个端部支撑从而能够沿着所述轴向移动,并且能够与所述循环带状部件的宽度方向边沿接触;以及轴移位部件,其包括:摆动中心,其位于偏离所述旋转轴的位置并且与所述轴向交叉;旋转轴接触部分,其与所述旋转支撑部件的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一个端部接触;以及联动部件接触部分,其与所述联动部件接触并且与所述旋转轴接触部分一体地移动,其中,当所述联动部件压在移动到所述旋转轴的一个端侧的所述循环带状部件的宽度方向边沿上时,所述联动部件接触部分和所述旋转轴接触部分围绕所述摆动中心摆动,并且所述旋转轴接触部分使所述旋转轴向倾斜方向倾斜,所述倾斜方向与所述循环带状部件朝向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移动的方向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3-27 2009-080667一种偏移校正装置,包括循环带状部件,其具有循环带状形状;旋转支撑部件,其具有轴向沿着所述循环带状部件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并且在支撑所述循环带状部件的同时旋转;联动部件,其由所述旋转轴的一个端部支撑从而能够沿着所述轴向移动,并且能够与所述循环带状部件的宽度方向边沿接触;以及轴移位部件,其包括摆动中心,其位于偏离所述旋转轴的位置并且与所述轴向交叉;旋转轴接触部分,其与所述旋转支撑部件的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一个端部接触;以及联动部件接触部分,其与所述联动部件接触并且与所述旋转轴接触部分一体地移动,其中,当所述联动部件压在移动到所述旋转轴的一个端侧的所述循环带状部件的宽度方向边沿上时,所述联动部件接触部分和所述旋转轴接触部分围绕所述摆动中心摆动,并且所述旋转轴接触部分使所述旋转轴向倾斜方向倾斜,所述倾斜方向与所述循环带状部件朝向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移动的方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移校正装置,其中,在所述轴移位部件中,所述旋转轴接触部分从所述摆动中心向所述旋转支撑部件延 伸,并且所述联动部件接触部分从所述摆动中心向所述联动部件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移校正装置,其中,在所述联动部件接触部分中,与所述联动部件接触的接触表面形成为使得在如下情况 下,即在所述循环带状部件移动到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一个端部之前所述循环带状部件的宽 度方向上的直线由宽度方向直线表示;所述轴移位部件的连接所述摆动中心和联动部件接 触位置的线段由轴移位线段表示,其中,在所述联动部件接触位置,所述联动部件接触部分 与所述联动部件彼此接触;所述轴移位线段的长度由L表示;在所述循环带状部件移动到 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一个端部之前由所述宽度方向直线和所述轴移位线段形成的角度由θ ^ 表示;在所述循环带状部件移动到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一个端部以后的角度θ^的增量由θ 表示;所述循环带状部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由Lx指示;并且所述旋转轴在所述 倾斜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由Ly指示,获得下面表达式Lx = L(cos ( θ 0)-cos( θ 0+ θ ))Ly = L(sin(0o+0)-sin(0o))o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移校正装置,其中,所述联动部件接触部分具有形成弧形形状的接触表面,所述弧形形状的直径和所述联 动部件接触部分与所述联动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弧形轨迹的直径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移校正装置,其中,所述联动部件接触部分具有接触表面,当所述接触表面从移动前联动部件接触位置进 一步向移动后联动部件接触位置前进时,所述接触表面的曲率半径变得更大,其中,在所述 循环带状部件移动到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一个端部之前,所述移动前联动部件接触位置和所 述联动部件接触;在所述循环带状部件移动到所述旋转轴的所述一个端部之后,所述移动 后联动部件接触位置和所述联动部件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移校正装置,其中,所述联动部件具有接触表面,当所述接触表面从移动前接触部分接触位置进一步向移 动后接触部分接触位置移动时,所述接触表面的曲率半径变得更大,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裁也须藤真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