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交流输电线换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6365 阅读:7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换位系统,所述换位系统包括一个用于支撑所述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的换位塔和至少一个绕引所述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的任一相的旁路系统,其中所述旁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旁路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使用旁路系统进行引流绕引,增大了导线和铁塔之间的空间,从而满足了特高压较大的电气间隙需要,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换位系统也适用于其余各电压等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导线换位
,特别涉及三相交流输电线换位系统
技术介绍
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路在除正三角形排列外的其他方式中其三根导线的线间 距离是不相等的,而线间距离决定导线的电抗,因此,导线如不是呈正三角形排列的话,三 相阻抗是不平衡的,且线路愈长,这种不平衡愈严重,并会产生不平衡电压和电流,对发电 机的运行及无线电通信产生不良的影响。为此,在长距离输电过程中,需要平衡各相电压、 电流,进行导线换位。 目前,常规的方法是使用同塔换位,其换位过程如图1所示设单回路三相交流输 电线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为A相、B相、C相,其中A相、C相为边相,B相为中相。换位塔对 A、B相进行绕引,使A相的物理位置由边相变为中相,B相的物理位置由中相变为边相,而换 位塔对C相的绕引是通过在塔身上添加跳线横担,令C相线路经跳线横担绕塔身一周,实现 C相的物理位置由右侧边相到左侧边相的转换。 使用同塔换位方式时,导线和铁塔之间的间隙较小,在绕引过程中规定的电气间 隙不易满足,尤其在特高压电力系统投运后,由于特高压要求的电气间隙大,采用同塔换位 难以满足其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三相交流输电线换位系统,以解决特高压电气间隙难以满足的问题,同时本技术提供的换位系统也适用于其余各电压等级。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种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换位系统,包括 用于支撑所述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的换位塔; 绕引所述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的任一相或多相交流输电线的旁路系统。 优选的,所述旁路系统包括第一旁路塔、第二旁路塔; 所述第一旁路塔通过第一绝缘子串与所述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连接于所述第 一旁路塔侧的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旁路塔通过第二绝缘子串与所述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 连接于所述第二旁路塔侧的第二节点。 优选的,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分布有多个节点。 优选的,所述多个节点上安装有跳线间隔棒。 优选的,所述换位塔采用全方位长短腿设计。 优选的,所述旁路系统包括第三旁路塔; 所述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与所述第三旁路塔连接于所述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 线上的第三节点。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通过旁路系统实现在换位塔外对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的任一相或多相交流输电线进行绕引,与同塔换位方式相比,增大了输电线 与铁塔之间的空间,从而满足了特高压较大的电气间隙需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同塔换位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换位系统换位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跳线间隔棒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换位系统又一换位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具有一个旁路塔的换位系统的换位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换位系统换相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换位系统又一换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特高压换位系统,以解决特高压电气间隙难以满足的问 题。 该换位系统由一个换位塔和至少一个旁路系统组成,其中,换位塔上悬挂有三个 跳线串,任一旁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旁路塔。 图2示出了所述换位系统的一种换位示意图,该系统包括换位塔201、旁路塔202 和旁路塔203。 为了描述方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换位塔201靠近旁路塔202、203的一面称为塔前, 背向旁路塔202、203的一面称为塔后,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在塔后从右向左的排列顺序 为A相、B相、C相,其中A相在塔后对应右边相、B相在塔后对应中相,C相在塔后对应左边 相,其换位过程为 所述旁路塔202通过绝缘子串204与所述A相交流输电线连接于所述旁路塔202 侧的节点205,所述旁路塔203通过绝缘子串206与所述A相交流输电线连接于所述旁路塔 203侧的节点207,所述A相交流输电线通过旁路塔202、203的绕引,从塔后右边相换为塔 前左边相; 其中,所述换位塔201上悬挂有跳线串208,所述A相交流输电线通过跳线串208 引流,所述跳线串208起支撑A相交流输电线、防止A相输电线与换位塔201接触的作用; 所述B相交流输电线通过所述换位塔201上悬挂的跳线串209的绕引,从塔后中 相换为塔前右边相; 所述C相交流输电线通过所述换位塔201上悬挂的跳线串210的绕弓| ,从塔后左 边相换为塔前中相。 经过上述换位过程,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从右向左的排列顺序由塔后的A相、B 相、C相变为塔前的B相、C相、A相。 优选的,为了保证节点205与节点207之间导线的分裂间距,同时避免导线在短路 情况下发生粘连,可在节点205与节点207之间选取多个节点安装跳线间隔棒。图3示出 了跳线间隔棒的一种安装位置在距节点205预定距离(如2米)的位置选取节点211,距 节点207预定距离(如2米)的位置选取节点212,并选取节点213及214三等分节点205 与节点207之间的导线。所述跳线间隔棒即安装于所述节点211-214上。当然,也可在节 点205与节点207之间任意选取节点进行跳线间隔棒的安装。 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换位塔大量采用了 Q420高强钢,并配套采用8. 8级高强螺 栓,同时选择合适的口宽及塔身坡度,以简化换位塔的结构型式、降低塔重。换位塔还采用 了全方位长短腿设计,该设计可根据地形地貌对换位塔四条腿的长短分别进行设置,以最 大限度地减少对原始地貌的破坏。 上述实施例将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从右向左的排列顺序由塔后的A相、B相、C 相变为塔前的B相、C相、A相,图4示出了换位系统的另一种换位示意图以将单回路三相交 流输电线从右向左的排列顺序由A、B、C换为C、A、B,由于其换位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 此不作赘述。 以上实施例中的旁路系统采用两个旁路塔,实际上旁路系统还可采用一个旁路塔 完成换位,图5示出了具有一个旁路塔的换位系统的换位示意图,该系统包括换位塔501、 旁路塔502。 所述旁路塔502连接于所述A相交流输电线上的节点503,所述A相交流输电线通 过旁路塔502的绕引,从塔后右边相换为塔前左边相; 其中,所述换位塔501上悬挂有跳线串504,所述A交流输电线通过跳线串504引 流,所述跳线串504起支撑A相交流输电线、防止A相输电线与换位塔501接触的作用; 所述B相交流输电线通过所述换位塔501上悬挂的跳线串505的绕引,从塔后中 相换为塔前右边相; 所述C相交流输电线通过所述换位塔501上悬挂的跳线串506的绕引,从塔后左 边相换为塔前中相。 以上实施例采用一个旁路系统进行换位,事实上还可采用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的换位系统,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的换位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绕引所述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的任一相或多相交流输电线的旁路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的换位系统,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的换位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绕引所述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的任一相或多相交流输电线的旁路系统。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换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路系统包括第一旁路塔、第二旁路塔;所述第一旁路塔通过第一绝缘子串与所述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连接于所述第一旁 路塔侧的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旁路塔通过第二绝缘子串与所述单回路三相交流输电线连接 于所述第二旁路塔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印彪陈维江梁政平李勇伟李喜来段松涛廖宗高舒爱强管顺清肖洪伟刘玮董建尧包永忠胡建民邓安全曹玉杰赵峥曾德森朱永平肖兵张耀民肖立群冯衡李平曾祥富秦庆芝刘翰柱许泳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