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材质制品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1889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材质制品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板1、型腔板2、型腔、动模板3、动模芯、以及油缸8;在动模板3的下方依次设置有模脚4、上、下顶针板5、6和下模板7,并以此构成动模组件,还包括有模框支撑体9,在型腔板2内设置有A、B注塑口10、11,以及A型腔和B型腔,动模芯设置为一个;动模组件座接在油缸8体上;油缸8体和动模组件的下模板7与支撑柱底板9.3之间分别设置有滑轨,油缸8的伸缩杆8.1的外端与下支撑柱9.2为固定连接;其优点是,以油缸为主体移动装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使用该模具成型后的制品,冷却后制品中的二种不同材质的结合部粘接力强,制品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是涉及到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颜色或不同材质的制品的注塑模具,具体讲是一种双材质制品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塑料制品是采用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颜色或不同材质的塑 胶而成型的。比如汽车驾驶室面板,其中间部位是采用较硬的塑胶材料,而且边缘部位是 采用较软的橡塑材料,以便使该制品在嵌入驾驶室框架体内,其边缘与驾驶室杠架体相帖 得更加紧密。对这种双材质的制品,传统的注塑成型方法是采用二套模具,分二次分别注入 不同硬度的塑胶物料,传统成型方法生产周期长,工序多,操作麻烦,且制品粗糙,二种不同 材质的结合部粘结力差。为改娈这一落后的生产方式,行业内的技术人员研究开发了不少 双色模具和成型方法,如,旋转模具,但旋转模具结构复杂,制作成本大;随后又开发出移动 式模具,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9年5月6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用于成型双层双色 制品的注塑模具及应用该模具的注塑方法”,申请号为200810218877. 2该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 开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设有动模板和定模板的模坯,定模板与双色注射装置相对应,所述动 模板上设有两个动模,定模板上一个定模,两个动模并排设置在动模板平面内,动模板装设 在与两个动模排布方向一致的直线型滑轨上,所述动模板与驱动装置连接,并由其驱动沿 滑轨往复运动;所述两个动模中其中一个动模与定模配合所形成的模腔尺寸大于另外一个 动模与定模配合所形成的模腔尺寸;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与双色注射装置通过讯号线相连 接。它的注塑方法与普通双色注塑方法的区别是在同一模具上的两个动模通过动模板的直 线移动来先后与定模合模来实现双色双层注塑。从该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 两个动模中其中一个动模与定模配合所形成的模腔尺寸大于另外一个动模与定模配合所 形成的模腔尺寸”来看,只是较好地解决了具有层迭性的双层结构物品的成型问题,而对于 成型为二种不同材质且二种不同材质具有明显的结合部位的物品,其模具结构就有些不适 用了 ;再则,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动模板与驱动装置连接,并由其驱动沿滑轨往复运 动”的技术信息,在其说明书中也未见如何解决动模板与驱动装置的位置关系及连接关系 等具体的技术手段;从其说明书附图来看,其动模板直线滑动的移动范围大,占用空间大, 对于车间的有限面积和有限空间的使用来说是不够经济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较好地 解决二种不同材质且二种不同材质具有明显的结合部位的制品成型,以及较好地解决动模 与静模作相对移动的移动结构的双材质制品的注塑模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双材质制品注塑模具。一种双材质制品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板、型腔板、型腔、动模板、动模芯、以及油 缸,在动模板的下方依次设置有模脚、上、下顶针板和下模板并以此构成动模组件,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模框支撑体,支撑体由上、下支撑柱和支撑柱底板构成,在型腔板内设置有A、 B注塑口和A、B热流道以及所述的型腔,所述的型腔设置有A型腔和B型腔,所述的A型腔 和B型腔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动模芯为一个模芯,所述的动模组件座接在油缸体 上,所述的油缸体与其下面的支撑柱底板之间和所述的动模组件的下模板与支撑柱底板之 间分别设置有滑轨,所述的油缸的伸缩杆的外端与支撑体的下支撑柱为固定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在型腔板设置有A、B型腔以及A、B注塑口,当动模芯与A型腔合模,通过A注塑口注入A组份材质,而后将 A组份材质的初型物件留置在动模芯内,退出动模芯,通过移动装置将带有A组份材质的初 型物件的动模芯与B型腔合模,再注入B组份材质,由于动模芯移动时间短,其A组份材质 的初型物件还处在热融状态,这时,注入的B组份材质与还处在热融状态A组份材质在其相 交的结合部位相互渗透融合,因此,其冷却成型后的制品的二种不同材质的结合部位粘接 力强,不容易断裂,强度大大增加,制品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又将油缸设 置在动模组件体的下方,在油缸体与支撑柱底板之间和下模板与支撑柱底板之间分别设置 了滑轨,以固定油缸的伸缩杆外端的技术手段,使油缸体带动动模组件移动来完成动模芯 与A型腔和B型腔分别合模;这种移动装置结构紧凑,相对占用空间较小,为生产车间节省 有效空间,既经济又适用。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如下特点所述的A型腔仅是制品内需注入A组份材质的型腔,所述的B型腔包括A型腔和 需注入B组份材质的型腔。所述的油缸体与支撑柱底板之间设置为双滑轨。这种设置,以防止油缸体的运行 不会歪斜,为动模组件的平稳移动提供保障。所述的下模板与支撑柱底板之间设置为双滑轨。这种设置,以防止动模组件的运 行不会歪斜,以保证动模芯与型腔模的精确合模。所述的滑轨由滑槽和滑轮组成。由于模具的质量较重,所以采用这种结构,更方便 动模组件的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材质制品注塑模具的动模芯与A型腔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双材质制品注塑模具的动模芯与B型腔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上模板,2、型腔板,3、动模板,4、模脚、5,上顶针板,6、下顶针板,7、下 模板,8、油缸,8. 1、伸缩杆,9、支撑体,9. 1、上支撑柱,9. 2、下支撑柱,9. 3、支撑柱底板,10、A 注塑口,11、B注塑口。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所示,一种双材质制品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板1、型腔板2、型腔、动模板3、 动模芯、以及油缸8 ;上模板1与型腔板2有导柱连接固定;在动模板3的下方依次设置有 模脚4、上、下顶针板5、6和下模板7,由动模板3、模脚4、上顶针板5、下顶针板6构成动模 组件,动模组件有导柱连接固定;在上模板1和型腔板2和动模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模框支撑体9,支撑体9由上支撑柱9. 1、下支撑柱9. 2和支撑柱底板9. 3构成;在型腔板2内设 置有A、B注塑口 10、11和A、B热流道,在型腔板2内还设置有A型腔和B型腔,A型腔和B 型腔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A型腔仅是制品内需注入A组份材质的型腔,所述的B型腔包括 A型腔和需注入B组份材质的型腔;动模芯设置为一个;动模组件座接在油缸8体上;油缸 8体与其下面的支撑柱底板9. 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条滑轨,优选设置为双滑轨,在动模组件 的下模板7与支撑柱底板9. 3之间设置有滑轨,滑轨的多少可根据模具的质量重轻和体积 的大小来确定设置,本实施例设置为双滑轨,滑轨的结构形式可选用常用导槽与导轨或滑 槽与滑轮的构成形式,本实施例的滑轨采用由滑槽与滑轮的构成形式,油缸8的伸缩杆8. 1 的外端与支撑体9的下支撑柱9. 2为固定连接。支撑体9的支撑柱底板9. 3座接在注塑机 上。 使用时,将上述模具安装在双色注塑机上,并将油缸8的控制装置与双色注射装 置的讯号线连接接通。模具安装好后,先将动模组件上的动模芯与A型腔合模,开动注塑机 向A型腔内注入A组份材质,A组份材质注完后,开模,从A型腔上退出动模,动模芯携带出 A组份材质的趋型制品,动模芯退出后,起动油缸8的控制装置,由于油缸8的伸缩杆8. 1固 定顶住在支撑体9的下支撑柱9. 2上,使油缸8体沿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材质制品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板(1)、型腔板(2)、型腔、动模板(3)、动模芯、以及油缸(8),在动模板(3)的下方依次设置有模脚(4)、上、下顶针板(5、6)和下模板(7)并以此构成动模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模框支撑体(9),支撑体(9)由上、下支撑柱(9.1、9.2)和支撑柱底板(9.3)构成,在所述的型腔板(2)内设置有A、B注塑口(10、11)和A、B热流道以及所述的型腔,所述的型腔设置有A型腔和B型腔,所述的A型腔和B型腔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动模芯为一个模芯,所述的动模组件座接在油缸(8)体上,所述的油缸(8)体与其下面的支撑柱底板(9.3)之间和所述的动模组件的下模板(7)与支撑柱底板(9.3)之间分别设置有滑轨,所述的油缸(8)的伸缩杆(8.1)的外端与支撑体(9)的下支撑柱(9.2)为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元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宇升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