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314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荷开关,包括灭弧室和操作机构,还包括密封壳体,所述灭弧室设置在所述密封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负荷开关结构简单、灭弧效果好、灭弧速度快、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高压电力开关设备
,主要涉及一种电气开关,具体为一 种负荷开关
技术介绍
在电力系统的电力传输过程,在保证电源独立的前提下,为保证电力传输的可靠 性和安全性,通常采用的隔离装置是刀闸。采用刀闸虽然保证了经济性,但在刀闸开关的瞬 间,通常会产生电弧,如果不及时灭弧,容易损坏设备造成安全事故。刀闸本身并没有灭弧 装置,仅可分断很小的回路电流,而且刀闸体积大,造成占用空间大,而且因分断回路电流 易损坏,综合考虑其经济性能不佳。因此开发了新的隔离装置负荷开关,但如今使用的负荷 开关其结构复杂,导致灭弧速度变慢,且其动静触头使用寿命短。作为控制动静触头分闸和 合闸的操作机构是负荷开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是保证负荷开关能及时合闸、分闸的重 要因素,现有的操作机构大多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的缺陷,零部件众多,也容易造成机 构的损坏和不稳定,同时也不易于维修,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负荷开关的结构简单化、如何提高其性 能、改进其灭弧方式,并提高安全性。( 二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荷开关,包括灭弧室和操作机构,还 包括密封壳体,所述灭弧室设置在所述密封壳体内。其中,所述灭弧室内充有绝缘气体,所述绝缘气体为sf6气体。其中,所述灭弧室内设有引导绝缘气体以高压方式冲击电弧的导流槽。其中,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两端的第一拐臂和第二拐臂。其中,还包括动触头,所述操作机构和所述动触头相连,所述动触头上部设有与其 配合的静触头。其中,所述动触头与灭弧室相连。其中,动触头和静触头均为梅花瓣式结构。其中,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均由Cu与W的合金制成。其中,所述灭弧室为套管结构,包括外套管和套在所述外套管内的内套管。(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把灭弧室设置在密封壳体内,提高了绝缘、灭弧效果, 同时也降低了成本;通过在灭弧室内充满高绝缘性能和灭弧性能的sf6气体,进一步提高 了灭弧效果;通过在灭弧室内设导流槽,进一步提高了灭弧的速度;通过采用具有良好导 电耐热性能的Cu-w合金,提高了动、静触头的使用寿命;动、静触头选用梅花瓣式的结构,3使电场更加均勻、对电流的特性好;操作机构采用三角弹簧机构,分合间均通过一根弹簧来 实现,通过旋转主轴,给弹簧储能,当拐臂旋转过死点后,弹簧释放能力而带动动触头的左 右直线运动,使动静触头接触和分离,达到分闸和合闸的结果,零部件少、结构简单、操作方 便,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能保证负荷开关在配电线路中应用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负荷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负荷开关合闸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负荷开关动静触头分闸瞬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负荷开关分闸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动触头、2为操作机构、3为负荷开关体、4为静触头、5为弹簧、6为主导 电杆、7为导流槽、8为外套管、9为内套管、10为第一拐臂、11为第二拐臂、12为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 5,本技术实施例的负荷开关包括负荷开关体3和 控制开关体开合的操作机构2,负荷开关体3设置在密封壳体(未示出)内。密封壳体内设 有灭弧室和设置在灭弧室内的动触头1。操作机构2和动触头1相连,动触头1上部设有和 动触头1配合的静触头4。其中,灭弧室为套管结构,其包括外套管8和内套在外套管8内的内套管9,内套管 9可沿外套管8上下运动,灭弧室内充有SF6气体,灭弧室内还设有提高绝缘气体压力的导 流槽7,动触头1和静触头4采用Cu-W合金。其中,操作机构2包括一弹簧,弹簧5的两端各设置一拐臂(第一拐臂10、第二拐 臂11),两拐臂的转动端形成铰接,其中一拐臂通过可动的主导电杆6和动触头1连接。本技术的负荷开关体3的灭弧过程如下开关合闸时,动、静触头接触,回路 导通;动、静触头分开的瞬间,两者之间产生电弧,灭弧室中的外套管8固定不动,动触头1 随着内套管9向下运动,压缩处于灭弧室内的SF6气体,SF6气体通过导流槽7向上喷射,在 动、静触头之间产生绝缘面,使电弧消失,从而达到保护负荷开关的效果;同时本技术 的动、静触头优先选用梅花瓣式的结构,使电场更加均勻、对电流的特性好。本技术的操作机构2工作过程为操作机构2设置在负荷开关体3上,和动触 头1连接,通过转动第一拐臂10,当第一拐臂10和第二拐臂11成一直线时,弹簧5也已经 达到储能最大化,同时,弹簧5通过轴12的死点的一刹那,弹簧5释放能量,带动第二拐臂 11向下运动。其中,第二拐臂11通过主导电杆6和动触头1相连,将动、静触头分离,实现 分闸,反之则为合闸。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 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负荷开关,包括灭弧室和操作机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壳体,所述灭弧室设置在所述密封壳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内充有绝缘气体,所述绝缘 气体为SF6气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内设有引导绝缘气体以高 压方式冲击电弧的导流槽(7)。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2)包括弹簧(5)、设置 在所述弹簧(5)两端的第一拐臂(10)和第二拐臂(1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触头(1),所述操作机构(2) 和所述动触头(1)相连,所述动触头(1)上部设有与其配合的静触头(4)。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1)设置在所述灭弧室内。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动触头⑴和静触头⑷均为梅花瓣式 结构。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1)和静触头(4)均由Cu 与W的合金制成。9.如权利要求1 8之任一项所述的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为套管结构, 包括外套管(8)和套在所述外套管(8)内的内套管(9)。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荷开关,包括灭弧室和操作机构,还包括密封壳体,所述灭弧室设置在所述密封壳体内。本技术的负荷开关结构简单、灭弧效果好、灭弧速度快、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文档编号H01H33/42GK201655666SQ20102016091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6日专利技术者邓书良 申请人:北京华电瑞通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荷开关,包括灭弧室和操作机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壳体,所述灭弧室设置在所述密封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书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电瑞通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