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永年专利>正文

一种开关消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327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开关、插座、分断器、交流接触器、继电器等开关装置作为消弧用途的开关消弧电路,所述开关消弧电路包括一主开关K1、一可控三端电路A和一控制电路C,其要点在于所述主开关K1为机械式开关;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包括有第一电压端、第二电压端和控制端;所述控制电路C包括第一电压端、控制端和控制单元E,其控制端与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的控制端共端。较好地解决了现有同类产品结构中难以解决的打火、拉弧现象严重的技术问题。其具有无拉弧、载流量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的优点,适合于在电器领域推广和普及使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领域,用于防止开关电器在闭合或断开时拉弧的消弧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各类开关、插座、分断器、交流接触器、继电器等开关电器在闭合或断开时往往会 产生拉弧现象,不但严重损坏开关电器的触点,还会给用电电路造成种种事故隐患;为了消 除开关电器的拉弧现象,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克服拉弧的方法 (1)采用真空灭弧室或SF6灭弧装置来消除电弧,尤其是在高压大电流领域,这种 灭弧装置虽然克服了拉弧现象,能够达到较好的灭弧效果,但其本身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 高,维修困难,使用寿命受到限制,不利于普遍推广使用。 (2)采用固态继电器取代普通继电器来消除电弧,尤其是在自动化控制领域,这种 灭弧装置虽然也克服了拉弧现象,能够达到较好的灭弧效果,但其本身同样存在结构复杂, 制造成本较高,维修困难的缺陷,还存在电路易发热,使用寿命和载流量受到限制的缺陷, 也不利于普遍推广使用。 (3)目前还有一种效果较好的消除电弧的方法就是主辅开关消弧电路,其做法是 在开关电器主开关的电极两端并联一个辅助电路(如大型分断器等),且使辅助电路与主 开关在闭合或断开时形成简单的先、后逻辑关系来达到消弧效果,这种消弧方法虽能在一 定程度上有效克服拉弧现象,但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其辅助电路内阻偏大,导通时压降较 大;第二,当开关电器的工作电路为交流电路,且负载为电感性负载时,存在浪涌电流,而其 辅助电路又不能有效克服这些浪涌电流的影响,这些将会给主开关通、断时造成一定程度 上的拉弧现象,严重时甚至会损坏开关电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灭弧效果更佳,使用领域更广泛的开关消弧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图1中,提供一种开关消弧电路 其中,所述开关消弧电路包括一主开关Kl、一可控三端电路A和一控制电路C ;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开关K1为机械式开关,包括有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 P2,在其第一电极端Pl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还并联有一可控三端电路A和一控制电路C ; 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包括有第一电压端、第二电压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一电压端和所述主 开关第一 电极端Pl共端,第二电压端和所述主开关第二电极端P2共端;所述控制电路C包 括第一电压端、控制端和控制单元E,其第一电压端与所述主开关的第一电极端P1共端,其 控制端与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的控制端共端; 所述控制方法如下3 所述主开关Kl与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之间存在如下逻辑控制关系 当开关电器处于导通过程时,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必须首先导通,在延迟时间At 后,令所述主开关K1闭合,其中,At大于所述主开关Kl的起弧时间(即所述主开关K1闭 合过程中越过爬电距离的时间); 当开关电器处于断开过程时,所述主开关K1必须首先断开,在延迟时间At后,令 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截止,其中,At大于所述主开关K1的起弧时间(即所述主开关K1断 开过程中越过爬电距离的时间)。 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和所述控制电路C之间存在如下逻辑控制关系 当可控三端电路A的第一电压端相对于第二电压端加正向(或负向)电压时,如 控制电路C对可控三端电路A的控制端施加触发信号(为施加"1"触发信号即高电平信 号),可控三端电路A即时处于导通状态(或截止状态);如控制电路C对可控三端电路A 的控制端不施加触发信号(为施加"O"触发信号即低电平信号),可控三端电路A即时处于 截止状态(或导通状态)。 作为第一个优选,如图2所示,所述开关消弧电路包括有主开关K1、控制电路C和 可控三端电路A ;其设计要点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C中的控制单元E为一组串联在电路中 的限流电阻R1、机械式触发信号开关K2构成的组合电路;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为一双向可 控硅SCR开关电路。 作为第二个优选,如图3所示,所述开关消弧电路包括有主开关K1、控制电路C和 可控三端电路A ;其设计要点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C中的控制单元E为一组串联在电路中 的限流电阻Rl和机械式触发信号开关K2构成的组合电路;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为一包括 两个并联的双向可控硅及串联在其中的电容C1和电阻R0构成的组合电路。 作为第三个优选,如图4所示,所述开关消弧电路包括有主开关K1、控制电路C和 可控三端电路A ;其设计要点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C中的控制单元E为一组串联在电路中 的限流电阻Rl和机械式触发信号开关K2构成的组合电路;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为一包括 两个并联的双向可控硅SCR1、 SCR2构成的组合电路,其中双向可控硅SCRl电路和SCR2电 路为两个相同或相似的可控三端电路。 作为第四个优选,如图5所示,所述开关消弧电路包括有主开关K1、控制电路C和 可控三端电路A ;其设计要点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C中的控制单元E为一组串联在电路中 的限流电阻R1、干簧管触发信号开关K3的组合电路;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为一双向可控硅 SCR开关电路。 作为第五个优选,如图6所示,所述开关消弧电路包括有主开关K1、控制电路C和 可控三端电路A ;其设计要点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C的控制单元E为一组串、并联在电路中 的基极偏置电阻R3、电子触发信号开关T2、电子触发信号输入端口Vi、三极管Tl、稳压电源 电压端Vcc、稳压电源接地端GND、集电极偏置电阻R2、光耦合器IC和限流电阻Rl构成的组 合电路;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为一双向可控硅SCR开关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由于在所述开关电器的主开关Kl、可控三端电路A和控制电路C之间采用了 符合上述逻辑关系的结构和控制方法,故只要在控制电路C中按上述逻辑关系合理设置触 发信号提前量A t,就可以充分破坏主开关Kl在通、断过程中的拉弧条件,使主开关Kl在4通、断过程中不采用附加的灭弧装置,就可以达到消除拉弧现象的理想效果,极大地简化了结构、縮小了体积、降低了制造成本,扩大了适用范围,有利于推广和普及。(2)由于所述开关电器主开关K1为机械式开关,且其在通、断过程中消除了拉弧现象,故可以在制造过程中将其原来的点接触改变为面接触或线接触,这样就可以在不增加体积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增加开关电器的电接触横截面积,以增加其载流量,实现"小开关,大容量"的效果。 (3)由于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为电子电力类可控三端器件或由其为核心组合而成 的电路,故其在通、断时不会产生拉弧现象;由于所述控制电路C中的触发信号电流非常微 弱,故其中的触发信号开关通、断时也不会产生拉弧现象。 (4)由于在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中采用了两个并联的可控三端器件移相组合电 路,故当所述开关电器工作电路为交流电路,特别是串联在主电路中的负载为电感性负载 时,由于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的交替、连续导通作用,可以充分避免所述主开关通、断时造 成一定程度上的拉弧现象,达到最佳的消弧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基本电路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电路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电路原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电路原理图。以上附图中元器件的代号及名称K1、主开关,P1、第一电极端,P2、第二电极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消弧电路,该开关消弧电路包括一主开关K1、一可控三端电路A和一控制电路C,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开关K1为机械式开关,包括有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在其第一电极端P1和第二电极端P2之间还并联有一可控三端电路A和一控制电路C;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包括有第一电压端、第二电压端和控制端,其中第一电压端和所述主开关第一电极端P1共端,第二电压端和所述主开关第二电极端P2共端;所述控制电路C包括第一电压端、控制端和控制单元E,其第一电压端与所述主开关的第一电极端P1共端,其控制端与所述可控三端电路A的控制端共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永年顾诚
申请(专利权)人:沈永年顾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