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施工交通荷载智能检测系统,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智能检测系统,智能检测系统包括路面冲击系统和荷载检测系统,路面冲击系统包括重物收卷模块、制动模块和距离测量模块,荷载检测系统包括PLC控制模块、传感器采集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传感器采集模块包括土压力传感器模块、拉压传感器模块、荷载数据采集模块和荷载数据接收模块;通过土压力传感器模块和拉压传感器模块,便于采集道路荷载数据,通过荷载数据采集模块,便于收集荷载数据,通过荷载数据接收模块,便于对荷载数据进行接收和储存,通过摄像模块,便于采集试验中道路变化数据;通过图像数据接收模块,便于接收和储存图像数据,便于准确检测和收集荷载数据。确检测和收集荷载数据。确检测和收集荷载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施工交通荷载智能检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具体为一种道路施工交通荷载智能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交通荷载会造成道路路基的变形沉降,甚至会因此造成道路的损坏,加上行驶过程中机器运行的振动、颠簸等这些复杂多变的因素都是工程设计时所需要考虑的难题,否则会很容易对道路路基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交通工具的行驶安全,因此需要针对道路路基的强度进行检测的装置。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217385061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道路施工交通荷载工程检测试验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架体结构,每个支撑架体结构均包括横管,两个横管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横管中通过设置的第一调节机构连接有加长管,所述加长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器,所述伸缩器中通过设置的第二调节机构连接有滚轮,所述横管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立管,所述立管中通过设置的第三调节机构连接有升降管,所述升降管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搭载板。本技术,通过加长管的延长,增加支撑架体结构的下部接触面积,提高作业时的稳定性,除此外,还能够调节重物投放的高度,可以改变重物作用于路基时的冲击力的大小,以便推导出路基的耐受强度。
[0004]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该装置无法很好地对荷载数据进行检测和收集,且由于绞盘上缠绕的一般为绳索,重物下落时,绳索无法保证重物落地的方向保持垂直状态,重物也可能在空中下落时摆动,以致于影响道路荷载检测的数据准确性,且路面上较小的杂质颗粒(比如石子等)会影响重物撞击地面的角度,降低道路荷载检测的数据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道路施工交通荷载智能检测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该装置无法很好地对荷载数据进行检测和收集、重物摆动影响道路荷载检测的数据准确性以及路面上较小的杂质颗粒(比如石子等)会影响重物撞击地面的角度,降低道路荷载检测的数据准确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施工交通荷载智能检测系统。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施工交通荷载智能检测系统,包括智能检测系统,所述智能检测系统包括路面冲击系统和荷载检测系统,所述路面冲击系统包括重物收卷模块、制动模块和距离测量模块,所述荷载检测系统包括PLC控制模块、传感器采集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所述传感器采集模块包括土压力传感器模块、拉压传感器模块、荷载数据采集模块和荷载数据接收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摄像模块和图像数据接收模块,所述路面冲击系统的终端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上方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内侧设置有冲击机构,所述提升机构与冲击机构相连,所述冲击机构顶部两端对称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安装机构两侧对称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下方设置有清扫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转动机构相连,所述安
装机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和底板顶部中心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顶板底部边角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底端分别与底板顶部边角固定配合,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竖板、两个第二竖板和两个第三竖板,两个所述第二竖板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装有第一直齿轮和第一皮带轮,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竖板一侧安装有往复电机,所述往复电机输出端穿过第二竖板与第一转轴一端固定配合,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传送带传动设置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套装于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一端与第一竖板一侧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转轴表面套装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一侧啮合设置有第三直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三竖板一侧转动配合,所述第一竖板、两个第二竖板和第三竖板底端均与顶板顶部外圈固定配合。
[0007]优选地,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冲击块,所述冲击块两侧对称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侧固定设置有直板,所述直板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齿条,两个所述第一齿条分别与第一直齿轮和第三直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条表面滑动设置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一侧与位于上方的通孔一侧固定配合。
[0008]优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部通过第二螺栓与冲击块顶部一端固定配合,所述连接块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齿条。
[0009]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两端对称转动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一侧通过第三螺栓与支撑杆一侧固定配合,所述第一连接轴上套装有第四直齿轮和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齿条与第四直齿轮啮合。
[0010]优选地,所述底板顶部两端对称开设有圆孔,所述清扫机构包括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与圆孔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接轴顶端通过伸缩杆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三连接轴上套装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连接轴底端固定设置有中间块,所述中间块外壁固定设置有清扫板。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通过土压力传感器模块和拉压传感器模块,便于采集道路的荷载数据,通过荷载数据采集模块,便于收集荷载数据,通过荷载数据接收模块,便于对荷载数据进行接收和储存,通过摄像模块,便于采集试验过程中道路的变化数据;通过图像数据接收模块,便于接收和储存图像数据,如此可以准确检测和收集荷载数据;
[0013]2、通过往复电机、第一转轴、第二直齿轮和第三直齿轮,当需要使用终端设备对路面施加作用力时,启动往复电机,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一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套转动,进而带动第二直齿轮和第三直齿轮转动,带动两个第一齿条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继而带动直板和冲击块向上移动,关闭往复电机,冲击块竖直下落,对路面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得冲击块下落时保持垂直状态,避免冲击块晃动,保证道路荷载检测的数据准确性;
[0014]3、通过第二齿条、第四直齿轮、第二锥齿轮和清扫板,当冲击块下落时,带动连接块和第二齿条向下移动,移动至设定位置与第四直齿轮啮合,带动第四直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轴和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继而带动第三连接轴、伸缩杆和第二连接轴转动,继而带动中间块和清扫板转动,清扫板贴着地面转动对地面进行清扫,从而使得冲击块施加作用力的路面部分保持干净,避免石子等物体影响冲击块撞击地面的角度,提升道路荷载检测的数据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安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升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冲击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动力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施工交通荷载智能检测系统,包括智能检测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检测系统(100)包括路面冲击系统(200)和荷载检测系统(300),所述路面冲击系统(200)包括重物收卷模块(210)、制动模块(220)和距离测量模块(230),所述荷载检测系统(300)包括PLC控制模块(310)、传感器采集模块(320)和图像采集模块(33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交通荷载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采集模块(320)包括土压力传感器模块(3210)、拉压传感器模块(3220)、荷载数据采集模块(3230)和荷载数据接收模块(324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交通荷载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330)包括摄像模块(3310)和图像数据接收模块(332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交通荷载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冲击系统(200)的终端设备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安装机构(2),所述安装机构(2)上方设置有提升机构(3),所述安装机构(2)内侧设置有冲击机构(4),所述提升机构(3)与冲击机构(4)相连,所述冲击机构(4)顶部两端对称设置有动力机构(5),所述安装机构(2)两侧对称设置有转动机构(6),所述转动机构(6)下方设置有清扫机构(7),所述动力机构(5)与转动机构(6)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交通荷载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2)包括顶板(21),所述顶板(21)和底板(1)顶部中心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顶板(21)底部边角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杆(22),四个所述支撑杆(22)底端分别与底板(1)顶部边角固定配合。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交通荷载智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3)包括第一竖板(31)、两个第二竖板(32)和两个第三竖板(33),两个所述第二竖板(32)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34),所述第一转轴(34)上套装有第一直齿轮(35)和第一皮带轮(36),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竖板(32)一侧安装有往复电机(37),所述往复电机(37)输出端穿过第二竖板(32)与第一转轴(34)一端固定配合,所述第一皮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华,王海峰,许春勇,杜鹃,郝亚杰,孙振,赵奇,杨淑敏,李文娜,贺丰年,
申请(专利权)人:陈丽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