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佳霖专利>正文

主次干道平面交叉路口交通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07313 阅读:4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主次干道平面交叉路口交通优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首先,连接主干道路口两端的中心隔离设施,断开主次干道路口的平面交叉;然后,在主次干道平面交叉路口,于次干道两侧的主干道靠边车道,设置两个对称的、相对于主干道跨空高架或下穿的U型转弯通道,所述两个对称的跨空高架或下穿的U型转弯通道与主干道构成近似椭圆。使次干道需直行或左转弯穿过主干道的车辆或主干道需左转弯或掉头的车辆,通过U型转弯通道实现换向或掉头,从而实现主次干道平面交叉路口无障碍通行。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单、实施成本低、土地和空间占用少,可有效提高主次干道交叉路口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性、节约道路资源;适于在城市交叉路口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属于城 市交通管理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量迅速增长,交通出现 了日趋紧张的局面,拥堵经常发生,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已迫在眉睫。对于城市道路而言,交叉口是城市交 通的关键。在交叉口,相交道路上运行的不同交通流在此选择和变换 运行方向,是交通流的集散点,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单元, 其通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路网的通行能力;现有的主次干道平面交 叉路口 (包括十字和丁字路口),采取的交通优化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设置大型的互通式立交桥, 一种是设置红绿信号灯来组织交 通。采用互通式立交桥的形式,投资大,占用土地、空间大;因此在 城区的主次干道平面交叉路口普遍架设立交桥不太现实。目前,在城 区的交叉路口,最常用的是采用红绿信号灯来组织交通,它具有投资 少、工程量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组织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 但由于其采用的是以时间换空间的管理方式,也就是说 一个方向的 车辆顺利通过路口时,是以另外一至三个方向的车辆停车待灯为代价 的,因而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路口的行车延误和拥堵,以至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一般来说,采用红绿信号灯来组织交通,在平面交叉路口,四个方向存在16个交叉冲突点,8个合流冲突点,8个分流冲突点,导致路口通行能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主次干道平 面交叉路口交通优化方法,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投资成本低、土地 和空间占用少、可以取消平交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减少交叉路口交通 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性、节约道路资源和人们的出行时间、提高主次 干道的交通通行能力。本专利技术一种的具体实施方 案,包括下述步骤第一步、连接主干道路口两端的中心隔离设施,断开主次干道路口的平面交叉;第二步、在主次干道平面交叉路口,于次干道两侧的主干道靠边 车道,设置两个对称的、相对于主干道跨空高架或下穿的U型转弯 通道,所述两个对称的跨空高架或下穿的U型转弯通道与主干道构 成近似椭圆。本专利技术中,所述u型转弯通道与主干道的连接点距次干道中心 线60-卯M。本专利技术中,所述11型转弯通道的坡度为3-5%。 本专利技术中,跨空高架主干道的所述U型转弯通道与主干道之间 的净空高度不小于4.5M。本专利技术中,下穿主干道的所述u型转弯通道的净空高度不小于4.5M。本专利技术中,所述U型转弯通道的转弯半径为40-80M。 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方法,通过在主次干道平面交叉路口两侧 的主干道上对称设置两个跨空或下穿主干道的U型转弯通道,使从 次干道直行、左转弯穿过主干道的车辆及从主干道左转弯至次干道的 车辆,以及需要在主干道中央隔离带开口处掉头的车辆,都可以通过 U型转弯通道实现换向或掉头,从而实现了主次干道平面交叉路口无 障碍通行,提高城市主次干道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有效的解决 了主次干道车辆的左转及直行与主干道直行车辆的交叉冲突问题。 采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分离、减少了原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冲突点,将使用信号灯 组织交通时,十字交叉路口的16个交叉冲突点减少为0, 8个合流、 8个分流冲突点各减少为4个;丁字交叉路口的3个交叉冲突点减少 为0,合流点、分流点仍为3个。从而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2、 减少了交通延误,保持了交通的连续性。3、 提高了车辆行驶速度和道路通行效率。4、 减少了交通事故,提高了交通安全性。5、 节约了道路资源和人们的出行时间。6、 相对大型立交桥来说,极大地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土地和空 间的占用,便于推广应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实施成本低、土地和空间占用少,可有效提高主次干道交叉路口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 全性、节约道路资源和人们的出行时间;适于在城市交叉路口使用。 附图说明附图1为采用红绿信号灯组织交通时平面十字交叉路口的车流 情况示意图。附图2为采用红绿信号灯组织交通时平面丁字交叉路口的车流 情况示意图。附图3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设置下穿主干道U型转弯通道优化后的 平面十字交叉路口的车流情况示意图。附图4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设置跨空高架U型转弯通道优化后的平 面丁字交叉路口的车流情况示意图。图中,1—主干道,2…次干道,3—交叉冲突点,4—合流冲突 点,5—-分流冲突点,6—跨空高架U型转弯通道,7—-主干道中心隔 离设施、8---下穿主干道U型转弯通道。从附图l、 2可看出,采用信号灯组织交通,在十字交叉路口存 在交叉点16个,合流点、分流点各8个;在丁字交叉路口存在交叉点、 合流点、分流点各3个。从附图3、 4可看出,本专利技术优化组织交通时, 十字交叉路口交叉点为0个,合流点、分流点各4个;丁字交叉路口交 叉点为0个,合流点、分流点各3个。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实施例l的中心隔离设施7连接起来,断开主干道1与次干道2交叉路口的平面交叉;然后,在主干道l的靠边车道距次干道中心线60M处,对称设置两个下穿主干道l,坡 度为3%、净空高度不小于4.5M、转弯半径在40M的U型转弯通道, 所述两个对称的下穿U型转弯通道与主干道构成近似椭圆。这样,从 次干道需直行或左转弯穿过主干道的车辆,即可在主、次干道交叉路 口右转上主干道,然后,经所述下穿U型转弯通道进入主干道,再在 主次干道交叉路口右转或直行,即可实现次干道车辆直行或左转弯的 目的;在主干道上某一个行车方向需左转弯至次干道的车辆或在原来 的主干道中央隔离带开口处掉头的车辆,则可在主干道上按原行车方 向直行穿过路口,然后,通过下穿U型转弯通道进入主干道的另一个 行车方向,再在主次干道交叉路口右转弯或直行,即可实现主干道车 辆左转弯或掉头的目的;从而实现主次干道平面交叉路口无障碍通 行。实施例2参见附图4,首先,将主干道1路口两端的中心隔离设施7连接起 来,断开主干道1与次干道2交叉路口的平面交叉;然后,在主干道l 的靠边车道距次干道中心线75M处,对称设置两个、相对于主干道l 的跨空高架U型转弯通道,所述跨空高架11型转弯通道的坡度为4%、 与主干道1之间的净空高度不小于4.5M、转弯半径在60M的U型转弯 通道,所述两个对称的跨空高架U型转弯通道与主干道构成近似椭 圆。这样,从次干道需直行或左转弯穿过主干道的车辆,即可在主、次干道交叉路口右转上主干道,然后,经所述下穿u型转弯通道进入主干道,再在主次干道交叉路口右转或直行,即可实现次干道车辆直行或左转弯的目的;在主干道上某一个行车道方向需左转弯至次干道 的车辆或在原来的主干道中央隔离带开口处掉头的车辆,则可在主干 道上按原行车方向直行穿过路口,然后,通过所述的下穿U型转弯通 道进入主干道的另一个行车道方向,再在主次干道交叉路口右转弯或 直行,即可实现主干道车辆左转弯或掉头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主次干 道平面交叉路口无障碍通行。 实施例3参见附图3,首先,将主干道1路口两端的中心隔离设施7连接起 来,断开主干道1与次干道2交叉路口的平面交叉;然后,在主干道l 的靠边车道距次干道中心线卯M处,对称设置两个下穿主干道l,坡 度为5%、净空高度不小于4.5M、转弯半径在80M的U型转弯通道, 所述两个对称的下穿U型转弯通道与主干道构成近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主次干道平面交叉路口交通优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连接主干道路口两端的中心隔离设施,断开主次干道路口的平面交叉; 第二步、在主次干道平面交叉路口,于次干道两侧的主干道靠边车道,设置两个对称的、相对于主干道跨空高架或下穿的 U型转弯通道,所述两个对称的跨空高架或下穿的U型转弯通道与主干道构成近似椭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佳霖
申请(专利权)人:蒋佳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