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353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模组,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一个散热鳍片组、至少一个第一热导管、至少一个第二热导管,所述散热鳍片组定义至少一个第一导热部、至少一个第二导热部及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部、至少一个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位于所述散热鳍片组中央处,所述第二导热部毗邻所述第一导热部并且位于所述散热鳍片组中央处外侧;所述第一散热部位于所述散热鳍片组外侧,所述第二散热部毗邻所述第一散热部并且位于所述散热鳍片组内侧;所述第一热导管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导热部及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二热导管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二导热部及第二散热部,借由所述第一、二热导管与所述第一、二导热部搭配组合有效的将热源分别传递至所述第一、二散热部令散热模组不仅充分发挥散热效能外更达到节省空间及节省成本的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积体电路的体积亦逐渐缩小,而为了使积体电 路能处理更多的资料,相同体积下的积体电路,已经可以容纳比以往多上数 倍以上的元件,当积体电路内的元件数量越来越多时,元件工作时所产生的 热能亦越来越大,以常见的中央处理器为例,在高满载的工作量时,中央处 理器所散发出的热度,足以使中央处理器整个烧毁,因此,积体电路的散热 装置成为重要的课题。而一般的散热器大多透过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材质来制造,同时为了提高 散热效果,除了将加装风扇来排热之外,大多设置为鳍片组的型态来配合散 热,更进一步透过热导管来加速排除热能,以防止积体电路产品烧毁。如图1、 2所示,为现有技术散热模组的立体示意图及正视图,如图所示 现有技术的散热模组1具有一个散热鳍片组11,复数个热导管12及一个基座 13所组成,所述散热鳍片组11由复数个散热鳍片IIA组成且所述散热鳍片组 11具有一个导热部111及一个散热部112,所述导热部111及散热部112开设 有复数个孔洞113,所述热导管12具有一个导热端121及一个散热端122, 并且分别穿设于所述散热鳍片组11的导热部111及散热部112所开设的孔洞 113,与所述散热鳍片组11结合,所述散热鳍片组11具有导热部111的一端 与所述基座13接合,透过所述基座13与一个发热单元2结合并且将所述发 热单元2的热源传导至所述散热鳍片组11的导热部111及热导管12的导热端 121,再由所述热导管12将热源由散热端122传递给所述散热鳍片組11的散 热部112进行散热,现有技术仅透过热导管12加速热源的传导,但却未充分 有效地将热源确实传导至散热鳍片外侧较冷端处,造成散热模组的中央内部 热源持续加温无法有效排除,故使传统的散热模组1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散热效能,另外,现有技术的散热模组1中因热导管12与散热鳍片组11组设时 热导管12必须弯曲形成一个弯曲部123且具有一个曲率半径,若所述热导管 12弯曲部123的曲率半径过小时则所述热导管12内的导热结构(图中未表示) 将受破坏令所述热导管12失去效能,故需增大散热鳍片组11鳍片的面积以 配合热导管12的组设,但随着所述散热鳍片组11面积增大及热导管12弯曲 部123曲率半径增大令散热模组1整体面积增大,当所述散热模组1设置于 一个电子设备(图中未表示)中进行辅助散热时则会占据所述电子设备(图 中未表示)内过多空间,因此在如何在以较小面积的散热鳍片组又可妥善与 热导管搭配结合,以取得较佳的散热效果,均为目前要积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 借由热导管有效引导热源提升散热效能的散热模组。本技术实施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大幅节省空间的散热模组。 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节省成本的散热模组。 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模组,所述散热模组, 包括 一个散热鳍片组、至少一个第一热导管、至少一个第二热导管,所述 散热鳍片组定义至少一个第一导热部、至少一个第二导热部及至少一个第一 散热部、至少一个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位于所述散热鳍片组中央处,所述第二导热部毗邻所述第一导热部并且位于所述散热鳍片组中央处外侧;所述第一散热部位于所述散热鳍片组外侧,所述第二散热部毗邻所述第一散热部并且位于所述散热鳍片组内侧;所述第一热导管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导 热部及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二热导管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二导热部及第二散热 部,借由所述第一、二热导管与所述第一、二导热部及第一、二散热部充分 搭配组合,不仅于单位体积中充分配置散热路径有效提升散热效能外,同时 更可精筒散热模组的面积达到节省空间及节省成本的效果。 故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下列优点1.较佳且快速的散热效能;42. 节省空间;3. 较大功率的散热效能;4. 节省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 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图1为现有技术的散热模组立体图2为现有技术的散热模组正视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组立体示意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组正视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模组立体分解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模组立体组合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模组正视图8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散热模组立体图。散热模组4 散热鳍片组41 第一导热部411 第二导热部412 第一散热部413 第二散热部414 第一热导管42 导热端421 散热端422第二热导管43 导热端431 散热端432 第一端44 第二端45 孔洞451 顶侧46 底侧47 第一折边48 第二折边49 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 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3、 4、 5、 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为一种散热模组4,所述散热 模组4包括 一个散热鳍片组41、至少一个第一热导管42、至少一个第二热 导管43,所述散热鳍片组41具有复数个散热鳍片41A并且定义至少一个第 一导热部411、至少一个第二导热部412及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部413、至少一 个第二散热部414,所述第一导热部411位于该散热鳍片组41中央处,所述 第二导热部412毗邻所述第一导热部411并且位于所述散热鳍片组41中央处 外侧,另外,所述第一散热部413位于所述散热鳍片组41外侧,所述第二散 热部414邮匕邻所述第一散热部413并且位于该散热鳍片组41内侧;并且所述 第一热导管42及第二热导管43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导热端421、 431及一个散 热端422、 432,所述第一热导管42的导热端421及散热端422分别插设于第第一导热部411及第一散热部413,所述第二热导管43的导热端431及散热 端432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二导热部412及所述第二散热部414,借由所述第一、 二热导管42、 43的导热端421、 431及散热端422、 432与所述第一、二导热 部411、 412及第一、二散热部413、 414连接搭配,不仅令所述散热模组4 于单位体积中充分配置散热路径,可有效的对所接受到的热能作引导以提升 散热模组4的散热效能外,同时更可精简散热模组4的体积达到节省空间及 节省成本的效果。如图5、 6、 7所示,为本技术散热模组的立体分解及立体组合图及 正视图,所述散热模组4具有一个散热鳍片组41及至少一个第一热导管42 及至少一个第二热导管43,所述散热鳍片组41具有一个第一端44及一个第 二端45,并且开设有复数个孔洞451贯穿所述散热鳍片组41供所述第一、二 热导管42、 43插设,所述散热鳍片组41定义有一个顶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包括: 一个散热鳍片组、至少一个第一热导管、至少一个第二热导管, 所述散热鳍片组定义至少一个第一导热部、至少一个第二导热部及至少一个第一散热部、至少一个第二散热部, 所述第一导热部位于 所述散热鳍片组中央处,所述第二导热部毗邻所述第一导热部并且位于所述散热鳍片组中央处外侧;所述第一散热部位于所述散热鳍片组外侧,所述第二散热部毗邻所述第一散热部并且位于所述散热鳍片组内侧;所述第一热导管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导热部及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二热导管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二导热部及第二散热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胜煌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