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叠置组合的信号排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864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叠置组合的信号排线,包括有一第一排线及一第二排线,在第一排线及第二排线之间以一第一连结区段及一第二连结区段予以连结。一第一连接器配置在该第一排线的第一端,而一第二连接器配置在该第一排线的第二端或第二排线的第二端。藉由该第一排线、第二排线及连结区段上所布设的信号线,而使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作电路的连接,且该第一连结区段与第二连结区段中分别形成有一可折线,以使该第二排线得沿着该可折线而对折叠合于该第一排线。该第一排线及第二排线为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多面板之一,且在第一排线及第二排线中可包括有一丛集区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信号传输排线的结构设计,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叠置组合的信号排线
技术介绍
传统的排线结构一般是将多条外覆有绝缘层的导线并列形成一排线的结构,可应用在许多种电器设备、电子设备、计算机设备及通讯设备中作为信号的传送之用。近年来,软性电路板的技术亦广泛应用在排线结构中。在目前所常使用的软性电路板排线产品中,因应不同传输线数目的需求,可采用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多面板等不同软性电路板排的结构。采用双面板或多层板、多面板的结构,可在同一个排线产品中具有较多的传输线数目,且亦可采用跳线的布线技术而改变接触脚的位置。再者,传统排线的设计仅适合通过一狭长穿置空间。但在目前许多电子设备或通讯设备中,经常会使用到具有轴孔的转轴结构。例如在目前广受使用的通讯手机的结构设计中,其盖板或屏幕即经常是以转轴结构结合在手机主体上。为了要使电信号由手机主体传送至该盖板或屏幕,目前的作法是采用小型化的排线产品或以极细导线丛集捆束来作为信号的传输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扁平型排线来作为信号的传输线应用在实际应用时,虽然在通过狭长形穿置空间时,并不会太大的问题,但该排线是否能承受经常性的耐弯折或是可承受弯折的次数乃极为重要,一般是以耐弯折度来衡量该排线的产品良好与否。在一般单面板排线的结构中,由于其导线布线仅在于软性电路基板的一面,故一般都具有较佳的耐弯折特性,而在双面板或多面板、多层板的结构中,却会因为不同导线布线间的应用拉扯关系,而很容易在受到多次的弯折之后,即不堪再使用。虽然单面板排线具有较佳的耐弯折特性,但在传输线数目方面却较少,已不符目前的实际需求。缘此,鉴于公知技术的缺失,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叠置组合的信号排线,藉由折叠结构,可兼顾耐弯折、及具有较多传输线数目的排线产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不同插接器组合的信号排线,本专利技术可因应不同的脚位需求及插接器位置,而提供具有弹性应用的排线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不同电路布线及脚位调整的信号排线,其可结合双面板、多面板或多层板的设计,而达到线路脚位调整、跳线的目的,以供不同需求场合的选用。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一信号排线中包括有一第一排线及一第二排线,在第一排线及第二排线之间以一第一连结区段及一第二连结区段予以连结。一第一连接器配置在该第一排线的第一端,而一第二连接器配置在该第一排线的第二端或第二排线的第二端。藉由该第一排线、第二排线及连结区段上所布设的信号线,而使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作电路的连接,且该第一连结区段与第二连结区段中分别形成有一可折线,以使该第二排线得沿着该可折线而对折叠合于该第一排线。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排线与第二排线为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多面板之一,且在第一排线及第二排线中可包括有一丛集区段,该丛集区段是包括有多条沿着该排线的延伸方向的平行切割线予以切割开,而形成多条丛集排线所构成,各个丛集排线是呈现可独立自由弯折的丛集结构。本专利技术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经由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可以经由简易的叠置组合,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信号传输排线可应用于不同脚位需求、插接器位置的应用领域。且本专利技术的设计,除了可予叠置组合之外,亦可兼顾耐弯折、及具有较多传输线数目的排线产品。更者,本专利技术结合双面板、多面板或多层板的设计,而达到更具弹性的线路脚位调整、跳线的效果。而本专利技术亦可结合丛集区段的结构,而适合通过具有轴孔的转轴结构。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可叠置组合的信号排线第一实施例于展开时的立体图。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可叠置组合的信号排线于折合叠置时的立体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排线中可以设计成具有丛集区段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显示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可以不同的对应方向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排线的立体图。图5显示图4的连接排线在折合叠置时的立体图。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可叠置组合的信号排线第二实施例于展开时的立体图。图7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于折合叠置时的立体图。图8显示本专利技术可叠置组合的信号排线第三实施例于展开时的立体图。图9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于折合叠置时的立体图。图10显示本专利技术可叠置组合的信号排线第四实施例于展开时的立体图。图11显示本专利技术可叠置组合的信号排线第五实施例于展开时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 第一排线11第一端12第二端13信号线2 第二排线21第一端22第二端23信号线3 第一连结区段31信号线32可折线4 第二连结区段41信号线42可折线5 镂空区域6 第一连接器61第一群组接点62第二群组接点7 第二连接器71第一群组接点72第二群组接点8 丛集区段81平行切割线82保护束环层 9 插接端91、92插接端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及其功效,将藉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参阅图1所示,其显示本专利技术可叠置组合的信号排线第一实施例于展开时的立体图,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可叠置组合的信号排线于折合叠置时的立体图。本专利技术包括有一第一排线1及第二排线2,该第一排线1与第二排线2是呈平行延伸出。第一排线1具有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且在该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间布设有多条信号线13。第二排线2具有第一端21及第二端22,且在该第一端21及第二端22间布设有多条信号线23。该第一排线1与第二排线2是以软性电路板的技术所制造。一第一连结区段3连结在该第一排线1的第一端11与第二排线2的第一端21之间。该第一连结区段3上亦布设有多条信号线31,并在中段位置形成有一可折线32。一第二连结区段4,连结在该第一排线1的第二端12与第二排线2的第二端22之间。在该第一排线1与第二排线2之间即形成一镂空区域5。该第二连结区段4上亦布设有多条信号线41,并在中段位置形成有一可折线42。藉由该可折线32、42,可以使该第二排线2沿着该可折线32、42而对折叠合于该第一排线1的底面。一第一连接器6形成在该第一排线1的第一端11,该第一连接器6具有多个第一群组接点61及第二群组接点62,其中该第一群组接点61是连接于该第一排线1第一端11的信号线13,而该第二群组接点62是经由第一连结区段3的信号线31而连接至该第二排线2的第一端21的信号线23。一第二连接器7形成在该第一排线1的第二端12,该第二连接器7具有多个第一群组接点71及第二群组接点72,其中该第一群组接点71是连接于该第一排线1第二端12的信号线13,而该第二群组接点62是经由第二连结区段4的信号线41而连接至该第二排线2的第二端22的信号线23。该第一排线1及第二排线2是可为单面板,其是在该第一排线1及第二排线2的单一表面布设有多条相互平行的信号线。该第一排线1及第二排线2亦可为双面板,其是在该第一排线1及第二排线2的两个表面布设有多条相互平行的信号线,在两个表面所布设信号线之间的信号线可以公知贯孔结构予以连接。该第一排线1及第二排线2亦可为多层板,其以公知多层板的电路板制作技术所制成,在每一层板中可分别有其布设的信号线,且不同层板间的信号线可以公知贯孔结构予以跳线连接。该第一排线1及第二排线2亦可为多面板,其以公知多面板的电路板制作技术所制成,在每一面板上可分别布设信号线。该第一排线1及第二排线2可以呈一扁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叠置组合的信号排线,包括有:一第一排线,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且在该第一端及第二端间布设有多条信号线;一第二排线,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且在该第一端及第二端间布设有多条信号线;一第一连结区段,连结在该第一排线的第一 端与第二排线的第一端之间;一第二连结区段,连结在该第一排线的第二端与第二排线的第二端之间;一第一连接器,配置在该第一排线的第一端,该第一连接器具有多个第一群组接点及第二群组接点,其中该第一群组接点是连接于该第一排线第一端的信 号线,而该第二群组接点是经由第一连结区段而连接于该第二排线第一端的信号线;一第二连接器,配置在该第一排线的第二端,该第二连接器具有多个第一群组接点及第二群组接点,其中该第一群组接点是连接于该第一排线第二端的信号线,而该第二群组接点是 经由第二连结区段而连接于该第二排线第二端的信号线;其中该第一连结区段与第二连结区段中分别形成有一可折线,以使该第二排线得沿着该可折线而对折叠合于该第一排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昆津卓志恒苏国富
申请(专利权)人:易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