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700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晶显示器支架,包括底座、显示器托架以及连接所述底座与显示器托架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于底座上的固定管、底端自固定管顶端插入固定管内而顶端与所述显示器托架固定连接的升降管、固定于升降管底端并向下伸出的斜坡体、自上而下穿过所述升降管及斜坡体的控制杆、固定于控制杆底端的卡制体座、活动地装设于卡制体座上的卡制体、固定于控制杆中部的限位块、套设于控制杆上并位于限位块与斜坡体之间的复位弹簧。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调节高度灵活,调节范围大,对液晶显示器的支撑稳定可靠。(*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支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支架一般都包括显示器托架和安装机构,多数还 包括转动机构,例如可以实现上下、左右转动。也有实现升降的功能的,如中国专利号为02246887.0、名称为"液晶显 示器的便于升降的折叠式支架"的专利。该专利记载的是一种通过折叠方式 来实现升降功能。这种结构由于其升降结构中存在多处转动关节,致使其稳 定性较差,无法实现显示器的垂直升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支架,该支架 用来实现液晶显示器的垂直升降调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晶显示器 支架,包括底座、显示器托架以及连接所述底座与显示器托架的升降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于底座上的固定管、底端自固定管顶端插入固定管内 而顶端与所述显示器托架固定连接的升降管、固定于升降管底端并向下伸出 的斜坡体、自上而下穿过所述升降管及斜坡体的控制杆、固定于控制杆底端 的卡制体座、活动地装设于卡制体座上的卡制体、固定于控制杆中部的限位 块、套设于控制杆上并位于限位块与斜坡体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斜坡体包括固定于升降管底端管口的斜坡座和自斜坡座底面向下伸 出的两个楔形柱,所述楔形柱厚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为斜坡面,而控制杆底端 穿过斜坡座后即位于两楔形柱之间;卡制体座上设有沿楔形柱厚度方向延伸且水平贯穿卡制体座的通槽,所 述卡制体包括两根分别穿设于所述通槽内的轴杆以及分别套设于轴杆两端而 与楔形柱的相应斜坡面滚动配合的卡制块,在卡制状态下,所述各卡制块的 外端部紧抵于固定管的内壁面上。 优选地所述卡制块外端部呈半球面状。优选地所述升降管顶端还固定有内套管,控制杆顶端穿过内套管而伸出。优选地所述显示器托架通过一连接件固定于升降管顶部,连接件一端 设有第一轴孔以相应套设于升降管顶端的内套管上,而另一端设有供显示器 托架装设的第二轴孔。优选地所述控制杆顶端还设有按钮帽。优选地所述固定管顶端管口处设有供升降管穿过的紧固套,紧固套顶 端内径与升降管外径相匹配。优选地所述固定管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还固定有一夹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结构简单,调节 高度灵活,调节范围大,对液晶显示器的支撑稳定可靠。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图。图3是夹具的结构图。图4是升降机构的结构图。图5是升降机构的内部零件的分解结构图。图6是斜坡体的结构图。图7是卡制体座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支架,包括底座4、 显示器托架1以及连接底座与显示器托架1的升降机构3。在本实施方式中, 显示器托架1通过一连接件5连接升降机构3。其中,底座上还带有夹具2。如图3所示,夹具2包括定夹持件20、动 夹持件21、夹具座23和手动螺杆22。其中定夹持件20的顶部与升降架固定 座4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同时顶边作为一不能移动的夹持边。定夹持件20的侧边通过螺栓固定在夹具座23的侧边上。夹具座23上设有螺孔。手动螺 杆22穿过螺孔,手动螺杆22—端为手柄,另一端连接动夹持件21。动夹持 件21的中间的孔连接着手动螺杆的上端部,手动螺杆22的端部可以在动夹 持件21中间的孔中灵活转动。通过转动手动螺杆22,来控制动夹持件21的 上下移动,进而夹持住物体。显示器托架1包括托架转轴10,连接件5上有第一轴孔50和第二轴孔 51。托架转轴10置于连接件5的第二轴孔51内,可以在第二轴孔51内转动。如图4及图5所示,升降机构3包括固定于底座上的固定管35、底端自 固定管35顶端插入固定管35内而顶端与显示器托架1固定连接的升降管33、 固定于升降管33底端并向下伸出的斜坡体38、自上而下穿过升降管33及斜 坡体38的控制杆31、固定于控制杆31底端的卡制体座30、活动地装设于卡 制体座30上的卡制体39、固定于控制杆31中部的限位块36、套设于控制杆 31上并位于限位块36与斜坡体38之间的复位弹簧37。其中,固定管35通过螺栓固定于底座4上。固定管35顶端管口处设有 供升降管33穿过的紧固套34,紧固套34顶端内径与升降管33外径相匹配, 从而可以使升降管33与固定管35保持同中轴线。升降管33可在固定管35内上下活动,在升降管33顶端还固定有内套管 32,控制杆31顶端穿过内套管32而伸出。而连接件5—端设有的第一轴孔 50相应套设于内套管32上,从而将显示器托架装设于升降管33的顶端。如图6所示,斜坡体38包括固定于升降管33底端管口的斜坡座381和 自斜坡座381底面向下伸出的两个楔形柱382。斜坡座381上设有供控制杆 31穿过的杆孔380。而楔形柱382上厚下薄,且在其厚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为 斜坡面3820。而控制杆31底端穿过斜坡座381上的杆孔380后即位于两楔形柱382之 间。控制杆31的底端设有连接柱311,而在控制杆31顶端还设有按钮帽6。如图7所示,卡制体座30上设有沿楔形柱382厚度方向延伸且水平贯穿 卡制体座30的通槽301。且卡制体座30的顶部还设有与控制杆31的连接柱 311固定相连的卡套300。卡套300内设有用来卡住连接柱311的卡槽结构, 卡槽结构包括设于卡套300侧边的一个开口 3001,在卡套300的内壁下端有 一个凹陷的、环形的环卡槽3002。连接柱311由卡套300的侧边开口 3001 处侧插入卡套300的环卡槽3002内,由于环卡槽3002是凹陷的,连接柱311 圆周只要大于环卡槽3002上端槽壁的圆周就不会从卡套300中脱落出来。卡制体39包括两根分别穿设于通槽301内的轴杆390以及分别套设于轴 杆390两端而与楔形柱382的相应斜坡面3820滚动配合的卡制块391 。轴杆 390可以沿通槽301滑动,而卡制块391与各斜坡面3820 —一对应,卡制块 391 —方面可绕轴杆3卯旋转,另一方面则可相应地在对应的斜坡面3820上 滚动。在卡制状态下,各卡制块391的外端部紧抵于固定管35的内壁面上, 与固定管保持挤压接触。在如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固定管35内壁为圆管 的情况下,卡制块391外端部也呈半球面状,四个卡制块391与固定管35的 接触面在同一个圆周上。限位块36固定在控制杆31的中部,而从上端限位复位弹簧37,当向下 压控制杆31时即会使复位弹簧37被压縮从而产生回复弹力。本技术的使用如下-要调节液晶显示器高度时,此时需要上下调节升降管33。首先按下按钮 帽6,使控制杆31向下移动,由于联动作用,卡制体座30随着下移,复位 弹簧37被压縮。此时,由于卡制体座30位置下降,所对应的斜坡3820的厚 度变小,卡制体39的轴杆390在通槽301内有一定的移动空间,卡制体39 的卡制块391由紧贴斜坡面3820和固定管35的内壁的挤压受力状态转变成 相对于固定管35内壁不产生作用力的松弛状态,此时即可根据需要上下调节 升降管33到适当高度,确认高度后,再松开按钮帽6,在复位弹簧37的回 复弹力作用下,限位块36带动控制杆31向上移动,此时,卡制体座30同步 地牵引着卡制体39沿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支架,包括底座、显示器托架以及连接所述底座与显示器托架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于底座上的固定管、底端自固定管顶端插入固定管内而顶端与所述显示器托架固定连接的升降管、固定于升降管底端并向下伸出的斜坡体、自上而下穿过所述升降管及斜坡体的控制杆、固定于控制杆底端的卡制体座、活动地装设于卡制体座上的卡制体、固定于控制杆中部的限位块、套设于控制杆上并位于限位块与斜坡体之间的复位弹簧; 所述斜坡体包括固定于升降管底端管口的斜坡座和自斜坡座底面向下伸出的两个楔形柱,所述楔形柱厚度方向的两个侧面为斜坡面,而控制杆底端穿过斜坡座后即位于两楔形柱之间; 卡制体座上设有沿楔形柱厚度方向延伸且水平贯穿卡制体座的通槽,所述卡制体包括两根分别穿设于所述通槽内的轴杆以及分别套设于轴杆两端而与楔形柱的相应斜坡面滚动配合的卡制块,在卡制状态下,所述各卡制块的外端部紧抵于固定管的内壁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铭荣
申请(专利权)人:公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