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315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壳体、电路板、导电片以及固持部。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壳体。所述导电片嵌入所述壳体中,所述导电片向所述壳体内伸出第一端部,向所述壳体外伸出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末端设有收容部。所述固持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固持部包括突出部。所述第一端部插入所述固持部时,所述突出部收容于所述收容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尤指一种可快速组装的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都离不开电子产品,而这些电子产品常常需要一电源装置为其供电或充电。所有的电源装置在电路搭配上均大同小异,其均是用于将直流电压降低或配备有变换交流电压的电子交换电源电路。通常,电源装置都包括壳体,导电片,以及收容于所述壳体的电路板。导电片用于插入插座,以给所述电源装置供电。为了供电的需要,导电片必需与电路板上的电路电性连接。一种传统的技术方案是将导电片直接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电路,以使其与电路板上的电路电性连接。然而,所述电源装置由于采用焊接方式将导电片直接焊接于电路板上,这样当所述电源装置里面的电路或电子组件损坏而需要维修时,拆开所述电源装置困难,在没有工具时,几乎不可能拆开所述电源装置,维修完成后,需再一次将导电片焊接于电路板,此焊接过程需手工完成,这样增加了人力成本,使维修的费用提高。另一种传统的技术方案是采用金属线,金属线的一端与导电片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电路板上的电路电性连接,虽然此方案可减小震动对导电片与电路板上的电路电性连接的影响,但是此方案需手工将金属线焊接于导电片和电路板上的电路,增加了人力成本,同时延长了生产所述电源产品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而且,此方案的电源装置在使用或搬运时,金属线与导电片和电路板之间容易脱焊,导致电性连接断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需要提供一种可快速组装的电源装置。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壳体、电路板、导电片以及固持部。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壳体。所述导电片嵌入所述壳体中,所述导电片向所述壳体内伸出第一端部,向所述壳体外伸出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末端设有收容部。所述固持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固持部包括突出部。所述第一端部插入所述固持部时,所述突出部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因上述技术方案系通过固持部的突出部收容于导电片的收容部中以使导电片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的电路,这样,使得维修拆装时不需采取脱焊操作,就可将导电片与电路板分离,同时,维修完成后,不需采取焊接操作就可将所述电源装置组装为一体,方便电源装置的维修,如此,降低了电源装置的维修成本。而且,所述技术方案可使所述电源装置电性连接更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固持部的部分切开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源装置的立体组装图。图4为图3中沿直线IV-IV的剖视翻转图。图5为图4中圆V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电源装置10的立体分解图。所述电源装置10包括壳体30、电路板50、一对导电片60以及一对固持部40。值得注意的是电源装置10可单独为电子产品,也可为其它电子产品的一部分。壳体30包括底板32、多个与底板32连接的侧壁34以及组合于所述侧壁34的上盖36。底板32和侧壁34一体形成下盖33。下盖33和上盖36共同围成收容空间38,用于收容电路板50以及所述电源装置10所需的其它电子组件。下盖和上盖36可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制造而成。参阅图2,固持部40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弹片42和连接部43。连接部43连接所述弹片42。所述弹片42分别设置有突出部48。所述突出部48周围设置有U型孔45,以增加所述突出部48的弹性。所述孔45可通过冲压机器冲穿所述弹片42而形成,所述突出部48可通过冲压机器从所述弹片42的一表面向另一表面冲出一定距离形成。所述固持部40还包括二对第一装配脚44和一对第二装配脚46。第一装配脚44和第二装配脚46分别间隔设置于弹片42的自由末端,第二装配脚46分别夹在第一装配脚44之间。第一装配脚44的自由末端向外弯折形成第一挡止部47。第二装配脚46的自由末端向外弯折形成一第二挡止部49。第二装配脚46比第一装配脚44长,其长度的差大致等于电路板50的厚度。参阅图1和图5,电路板50包括第一表面56和第二表面58。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电路板50上设置有多个电子组件54。所述电子组件54可设置于第一表面56或第二表面58,也可同时设置于电路板50的第一表面56和第二表面58。电路板50还设置有一对收容孔52。所述收容孔52对应于固持部40的第二装配脚46,其贯穿于电路板50的第一表面56和第二表面58。导电片60嵌入所述底板32中。导电片60向壳体30内伸出第一端部66,向壳体30外伸出第二端部64。第一端部66的自由末端设置有收容部62。收容部62对应于固持部40的突出部48。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部62是为通孔,贯穿于导电片60的两表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根据具体应用的需要,收容部62可为一对凹槽,分别设置于第一端部66的自由末端的两表面。同时参阅图3和图4,组装时,固持部40组合于电路板50上,同时,固持部40的第一挡止部47以钎焊方式焊接于电路板50的第一表面56,以将第一装配脚44固定于电路板50。固持部40的第二装配脚46穿过电路板50的收容孔52,第二装配脚46的第二挡止部49以钎焊方式焊接于电路板50的第二表面58,以将第二装配脚46固定于电路板50。导电片60在下盖33注射成型时嵌入下盖33的底板32中。安装有固持部40的电路板50通过螺钉固定于下盖33的底板32。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电路板50也可通过卡配方式安装于底板32。此时,导电片60的第一端部66夹在固持部40的两弹片42之间,固持部40的突出部48收容于第一端部66的收容部62,并通过固持部40的弹片42的弹性力紧压于收容部62的开口处棱缘,以产生稳定的电性连接。上盖36组合于下盖33上,其组合方式可通过螺钉连接方式组合成一整体,也可通过卡配方式组合成一整体。使用时,由于固持部40的突出部48收容于导电片60的收容部62中,而且通过弹片42的弹性力紧压于收容部62的开口处棱缘,可使导电片60与电路板50上的电路电性连接更稳定。这样,所述电源装置10应用于震动剧烈的地方,也能保证导电片60与电路板50上电路的电性连接,故不会影响其性能。而且,即使所述电源装置10因操作不当而摔在地上,也不会使导电片60与电路板50上电路的电性连接断开。同时,所述电源装置10在维修拆装时不需采取脱焊操作,就可将导电片60与电路板50分离,维修完成后,不需采取焊接操作就可将所述电源装置10组装为一体,方便电源装置10的维修,如此,降低了电源装置10的维修成本。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电源装置10的导电片60和固持部40不局限于一对,在具体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三个导电片60,同时相应地采用三个固持部40,以对应于所述导电片60。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壳体;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壳体;导电片,嵌入所述壳体中,所述导电片向所述壳体内伸出第一端部,向所述壳体外伸出第二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固持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固持部包括突出部,所述第一端部的末端设有收容部,所述第一端部插入所述固持部时,所述突出部收容于所述收容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还包括弹片,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弹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周围还设有U型孔,以增加所述突出部的弹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壳体;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壳体;导电片,嵌入所述壳体中,所述导电片向所述壳体内伸出第一端部,向所述壳体外伸出第二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固持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固持部包括突 出部,所述第一端部的末端设有收容部,所述第一端部插入所述固持部时,所述突出部收容于所述收容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熙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