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伟专利>正文

自动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283 阅读:6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充电器,主要由整流电源、运算放大器、音乐片等零部件组成。产品具有恒流充电、自动响音乐以表明充电完毕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能够防止电池的过充电或充电不足。(*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自动充电器,属于电池充电器的
目前,市场上所售的充电器很难避免对镍镉电池的过充电或充电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专利技术一种能够避免对镍镉电池的过充电或充电不足的高性能自动充电器。本技术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外壳1、整流电源2、三端稳压集成块IC1、运算放大器集成块IC2、IC3,电阻R1~R5、发光二极管D1、稳压管D2、D3、二极管D4、D5,音乐片3、三极管BG1,整流电源2的正极接IC1的正输入端,R1、R3、R4的一端和D2的正极接IC1的输出端,R1的另一端接D1的正极,BG1的基极接D2的负极和R2的一端,BG1的发射极接R3的另一端,BG1的集电极为充电器的正极输出端a并与IC2的正输入端相接,R4的另一端接IC2的负输入端和D3的正极,IC2的输出端接IC3的正输入端,IC3的输出端接IC3的负输入端和R5的一端,R5的另一端接D4的正极和音乐片3的正输入端,D4的负极接D5的正极,D1、D3、D5的负极、音乐片3的负极以及R2的另一端和充电器的输出负端b都接电源2的负极。在以上方案中,R1、D1组成电源接通指示电路,D2、R2、R3.BG1组成恒流电路,当电池充电达到规定电压时,充电器就发出音乐声,这样就防止了电池的过充电或充电不足,也就实现了本技术的目的。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本技术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IC1型号为7806、IC2、IC3型号为LM324,BG1型号为3CG23,电阻R11k,R24K、R366、R4310、R51K,音乐片为市场所售1.5V电源接通式音乐片,按上述技术方案组装好后,接通220V市电,本技术的指示灯亮、音乐响,放入镍镉电池4后音乐停止、开始充电,当音乐再次自动起时表示电池已充电完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充电器,它包括:外壳1、整流电源2、三端稳压集成块IC↓[1]、运算放大器集成块IC↓[2]、IC↓[3],电阻R↓[1]~R↓[5]、发光二极管D↓[1]、稳压管D↓[2]、D↓[3]、二极管D↓[4]、D↓[5],音乐片3、三极管BG↓[1],其特征在于:整流电源2的正极接IC↓[1]的正输入端,R↓[1]、R↓[3]、R↓[4]的一端和D↓[2]的正极接IC↓[1]的输出端,R↓[1]的另一端接D↓[1]的正极,BG↓[1]的基极接D↓[2]的负极和R↓[2]的一端,BG↓[1]的发射极接R↓[3]的另一端,BG↓[1]的集电极为充电器的正极输出端a并与IC↓[2]的正输入端相接,R↓[4]的另一端接IC↓[2]的负输入端和D↓[3]的正极,IC↓[2]的输出端接IC↓[3]的正输入端,IC↓[3]的输出端接IC↓[3]的负输入端和R↓[5]的一端,R↓[5]的另一端接D↓[4]的正极和音乐片3的正输入端,D↓[4]的负极接D↓[5]的正极,D↓[1]、D↓[3]、D↓[5]的负极、音乐片3的负极以及R↓[2]的另一端和充电器的输出负端b都接电源2的负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充电器,它包括外壳1、整流电源2、三端稳压集成块IC1、运算放大器集成块IC2、IC3,电阻R1~R5、发光二极管D1、稳压管D2、D3、二极管D4、D5,音乐片3、三极管BG1,其特征在于整流电源2的正极接IC1的正输入端,R1、R3、R4的一端和D2的正极接IC1的输出端,R1的另一端接D1的正极,BG1的基极接D2的负极和R2的一端,BG1的发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伟
申请(专利权)人:孔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