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登远专利>正文

一种穿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954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在墙体上布置暗线的穿线管。它的管体为扁管,其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沿管体纵向延伸的穿线孔。管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插接结构,两根及两根以上的穿线管可以通过插接结构进行组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单根或单组穿线,使用更加安全;且能大幅度减小线管埋设开槽深度,在布设家用照明电缆时,其开槽深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可控制在墙面抹灰层厚度的范围内,使施工强度和难度得以降低,即使在钢筋混凝土梁或柱上也可以顺利的走线穿管;还能灵活和方便地满足布设不同数量电缆的需要,真正做到在使用过程中每根电缆都可以自由的拖出和穿进,还能方便地对其中损坏的电缆进行单根更换。(*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穿线管,特别涉及用于在建筑物墙体上布置暗线的穿线管。
技术介绍
在房屋建设、装修过程中,常需要通过穿线管在墙体内或地面上布置暗线。现有的穿线管为圆形直管,多采用PVC材料制成,由于要在同一根穿线管内穿入多根电缆(电线),因此穿线管直径较大。这类穿线管的结构形式和穿线方式决定了它存在下述几个方面的缺陷,在墙体上或地面上埋设穿线管时,其开槽深度较大,往往要越过墙面抹灰层而进入硬质的混凝土或砌体内壁,特别是在混凝土柱或混凝土梁上走线时,施工强度和难度大,甚至根本就无法使用现有的穿线管;而且将多根电缆集束在同一根穿线管内也存在安全隐患,一根电缆漏电、短路将秧及其余的电缆;此外,多根电缆先后穿过同一穿线管时也比较麻烦,而且如果其中一根坏了,要换线也很是不容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埋设开槽深度较浅、使用更加安全和方便的穿线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穿线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扁管,其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沿管体纵向延伸的穿线孔。由于每一个穿线孔仅供一根或一对电缆穿过,使用更加安全,而且穿线孔所需要孔径很小,管体能制作成扁状(如矩形或基本呈矩形),因此能减小穿线管埋设开槽深度,如在布设家用照明电缆时,其开槽深度基本上可控制在墙面抹灰层厚度的范围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为便于布设不同数量电缆的需要,所述穿线孔以在管体横截面纵向间隔设置至少一个为一列,沿管体横截面横向间隔设置至少一列。如一列上布置两个穿线孔,则当设置两列时,穿线管具有4个穿线孔,而设置三列时,穿线管具有6个穿线孔,以此类推,不再一一列举。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现场施工的方便性,所述管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插接结构,两根及两根以上的穿线管可以通过插接结构进行组合,使之能更为灵活和方便地满足布设不同数量电缆的需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单根或单组穿线,使用更加安全;且能大幅度减小线管埋设开槽深度,在布设家用照明电缆时,其开槽深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可控制在墙面抹灰层厚度的范围内,使施工强度和难度得以降低,即使在钢筋混凝土梁或柱上也可以顺利的走线穿管;还能灵活和方便地满足布设不同数量电缆的需要,真正做到在使用过程中每根电缆都可以自由的拖出和穿进,还能方便地对其中损坏的电缆进行单根更换。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五幅附图图1是本技术穿线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穿线管的一种组合形式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穿线管一种组合单元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穿线管一种组合单元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穿线管一种组合单元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管体1、穿线孔2、榫3、榫槽4、止退齿5、线管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穿线管包括管体1,管体1为扁管,其横截面可优选地采用矩形或基本上呈矩形。管体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沿管体1纵向延伸的穿线孔2。穿线孔2的成型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穿线孔2与管体1一体成型(如图4所示);二是穿线孔2为埋设在管体1内的线管6的内孔(如图3所示)。为便于布设不同数量电缆的需要,穿线孔2以在管体1横截面纵向间隔设置至少一个为一列,沿管体1横截面横向间隔设置至少一列。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最为常用的方式是,在一列上布置两个穿线孔2,而沿管体1横截面横向间隔设置1~3列。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现场施工的方便性,如图1、图2所示,在管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插接结构,两根及两根以上的穿线管可以通过插接结构进行组合,使之能更为灵活和方便地满足布设不同数量电缆的需要。换言之,每一根管体均可作为组合的单元,在图4示出的一个组合单元中管体1内仅设置有一列2个穿线孔,在图5示出的一个组合单元中管体1内设置有二列共4个穿线孔,而在图4示出的一个组合单元中管体1内设置有三列共6个穿线孔,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所述插接结构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图1~图5示出了其中的一种,即在管体1一横向侧壁上设置向外延伸的榫3,并在管体1另一横向侧壁上开设在榫槽4,榫3、榫槽4相适配。为了提高管体组合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还可在榫3上设置止退齿5,而在榫槽4内则开设与止退齿5相对应的止退槽。图2示出各具有四个穿线孔的两根管体以插接方式组合形成一体后的状态。除采取上述技术措施外,还可在管体1两相邻侧面交汇处倒角,当两组合单元插接后在组合体上下表面形成有两条沟槽,在将管体埋入墙体内后,填抹的水泥更容易地附着在组合管体外壁上,沟槽也为两管体分开时提供切入口。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的一些原理,由于对相同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修改和改动的,因此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线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为扁管,其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沿管体(1)纵向延伸的穿线孔(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线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为扁管,其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沿管体(1)纵向延伸的穿线孔(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横截面呈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2)以在管体(1)横截面纵向设置至少两个为一列,沿管体(1)横截面横向间隔设置至少一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插接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结构包括由管体(1)一横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登远
申请(专利权)人:何登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