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639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装置。该壳体结构,是承载电池及电路板,包括:一导电元件,具有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及一本体,部分包覆导电元件,第一及第二导电端裸露出本体,且第一导电端与电路板连接,第二导电端与电池连接。该电子装置,包括:一电路板;一电池;及一壳体结构,包括:一导电元件,具有第一及第二导电端;及一本体,部分包覆导电元件,第一及第二导电端裸露出本体,且第一导电端与电路板连接,第二导电端与电池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藉包覆本体内导电元件作为导通桥梁,使电子装置能在电源通入后进行对应动作,该等导电端能与电池及电路板紧密地接触而可稳固电性连接,可简化制程缩短制程时间,降低制作成本,并提高产品优良率及可靠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壳体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 使电池稳固提供电源至电路板,能够简化制程而缩短制程时间,降低制作 成本,并提高产品优良率及可靠度的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及其应 用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提供通讯装置所需的电源,其须与 一 电源供应单元电性连接,对于 可携式通讯装置来说,最佳的电源供应单元莫过于电池。不过,如同可携 式通讯装置中所有的电子元件一般,装设于通讯装置的电池若要与其他电 子元件之间电性连接,则必须通过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电池连接器及相对应 的电路拓朴以作为电荷传递的路径。请参阅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习知通讯装置中电路板的局部示意图。一电路板IO上设置一电池连接器12、 一SIM卡连接器141、复数电子元件14 以及用以电性连接上述元件的导电线路16。其中,电池连接器12的电源输 入端121是与电池18电性连接,而其电源输出端122则是藉由电路板10 上的导电线路16以与装设于电路板IO上的电子元件14电性连接,以提供 此通讯装置电源来进行作动。现有习知的电子元件,通常是藉由表面粘着4支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 SMT),而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特定位置。然而,表面粘着需 要准确对位,焊料凸块(solder bump)的用量需要准确控制,避免过多会溢 流,过少会影响焊接的可靠度,且表面粘着技术需要进行约200°C至250°C 的高温回焊(reflow),不仅制程复杂,更需要使用到许多设备,且产品优良 率及可靠度均无法符合实际需求。再者,电池连接器12焊接于电路板10,因为频繁地拆装电池18会对 电池连接器12施加额外的外力,使得电池连接器12与电路板IO之间的焊 点因而受到损坏,可能导致电池连接器12与电路板IO发生剥离的情形而 造成电性短^各。因此,如何提出 一种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装 置,无需藉由表面粘着技术即能够使电池稳固提供电源至电路板,以简化制 程而缩短制程时间,降低制作的成本,并提高产品优良率及可靠度,已成为 重要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子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 型的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子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藉由例如内模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使得电源连接器整合 于壳体结构而为单一构件,因此无需藉由表面粘着技术即能够使电池稳固 提供电源至电路板,可以简化制程而缩短制程时间,降低制作的成本,并提 高产品优良率及可靠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釆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整合电源导电模組的壳体结构,其是承载一 电池及一 电 路板,该壳体结构包括 一导电元件,其具有一第一导电端及一第二导电 端;以及一本体,其部分包覆该导电元件,该第一导电端及该第二导电端棵 露出该本体,且该第一导电端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电端与该电 池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釆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 步实现。 前述的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的导电元件的材质为 金属或导电材料。前述的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的导电元件为一金属 弹片。前述的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的导电元件与该本体 是藉由内模成型方式一体成型。前述的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导电端及/或该 第二导电端是具有可挠性。前述的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导电端与该电 路板藉由顶抵、焊接、卡合、扣合或上述群组的组合的方式而彼此电性连 接,该第二导电端与该电池藉由顶抵、卡合、扣合或上述群组的组合的方式 彼此电性连接。前述的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二导电端与该电 池藉由顶抵方式彼此电性连接时,更藉由一外力使该第二导电端产生形变。前述的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其更包括一定位元件,其是邻设 于该第一导电端及/或该第二导电端。前述的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的定位元件是与该第 一导电端及/或该第二导电端连结,或该定位元件是与该本体连结。前述的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的定位元件与该第一 导电端及/或该第二导电端一体成型,或该定位元件是与该本体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的电子装置,其包括一电路板; 一电池,其提供一电源至该电路板;以及一壳体结构,其是承载 该电池及该电路板,该壳体结构包括 一导电元件,其是具有一第一导电 端及一第二导电端;及一本体,其是部分包覆该导电元件,该第一导电端 及该第二导电端棵露出该本体,且该第 一导电端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 二导电端与该电池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具有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导 电元件的材质是为金属或导电材料。前述的具有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导 电元件为一金属弹片。前述的具有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导 电元件与该本体是藉由内模成型方式一体成型。前述的具有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第 一导电端及/或该第二导电端是具有可挠性。前述的具有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第 一导电端与该电路板藉由顶抵、焊接、卡合、扣合或上述群组的组合的方 式彼此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电端与该电池藉由顶抵、卡合、扣合或上述群 组的组合的方式彼此电性连接。前述的具有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第 二导电端与该电池藉由顶抵方式彼此电性连接时,更藉由一外力使该第二 导电端产生形变。前述的具有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壳 体结构更包括一定位元件,其是邻设于该第一导电端及/或该第二导电端。前述的具有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定 位元件是与该第一导电端及/或该第二导电端连结,或该定位元件是与该本 体连结。前述的具有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的定 位元件是与该第一导电端及/或该第二导电端一体成型,或该定位元件是与 该本体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 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为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其 是用以承载一电池及一电路板,此壳体结构包括一导电元件以及一本体。导 电元件是具有一第一导电端及一第二导电端,本体是部分包覆导电元件,使 第一导电端及第二导电端棵露出本体,并且第一导电端是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二导电端则是与电池电性连接。另外,为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 壳体结构的电子装置,包括一电路板、 一电池以及一壳体结构。电池是提 供一电源至电路板,壳体结构是承载电池及电路板。壳体结构包括一导电 元件及一本体,导电元件具有一第一导电端及一第二导电端,本体是部分 包覆导电元件,第一导电端及第二导电端棵露出本体,且第一导电端是与 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二导电端则是与电池电性连接。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合电源导电模组的壳体结构,其是承载一电池及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结构包括: 一导电元件,其具有一第一导电端及一第二导电端;以及 一本体,其部分包覆该导电元件,该第一导电端及该第二导电端裸露出该本体,且该第一导电端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电端与该电池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建中周昀昇林昆颖王力戈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