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过应力柱的弹性导电触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1287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40),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42a,42b)的绝缘基底(42)。该基底具有贯穿该基底的多个第一通孔(46)以及多个导电弹性触点。导电弹性触点分别安装在相应的第一通孔中。每个导电触点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表面和第二端部表面(54a,54b),分别距离第一、第二基底表面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该基底具有贯穿该基底的多个第二通孔(60)以及多个不导电的止动件(62)。止动件分别安装在相应的第二通孔中。每个止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表面和第二端部表面,分别距离第一、第二基底表面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第三距离小于第一距离,第四距离小于第二距离。每个止动机构和相邻的导电弹性触点是有间隔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抗过应力柱的弹性导电触点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弹性导电触点的电连接器,该触点在导电接触垫的相对阵列之间提供导电互连。
技术介绍
采用弹性导电元件的互连装置是公知的。美国专利US6056577披露了这样一种互连装置。在这种互连装置中,弹性导电元件以预定的网格阵列设置在基底的孔中,且组件位于相邻的印刷电路板之间,使得在相对板上的导电垫之间实现导电接触。在板与装置互连应用中,如板与焊盘栅阵列(LGA)装置或者板与球栅阵列(BGA)装置的互连应用中,关键在保持各个柱状触点的准确定位,同时避免由于对连接器的触点施加轴向压力导致的导电元件的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导电弹性柱状触点的连接器,为了保持触点以预定的阵列图形进行精确对准而能够防止触点过应力。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底,该绝缘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基底具有贯穿该基底的多个第一通孔以及多个导电弹性触点,所述导电弹性触点分别安装在多个第一通孔中的相应通孔中,每个所述的导电弹性触点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表面和第二端部表面,第一、第二端部表面分别距离分别所述第一、第二基底表面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所述基底还具有贯穿该基底的多个第二通孔以及多个不导电的止动件,所述止动件分别安装在多个第二通孔中的相应通孔中,每个所述不导电的止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表面和第二端部表面,所述止动件的第一、第二端部表面分别距离相对的第一、第二基底表面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其中所述第三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四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所述止动件和相邻的导电弹性触点是有间隔的。-->附图说明现在,将参照附图以举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说明。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是图1连接器中触点组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3是图1连接器中局部放大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线4-4的剖视图;图5是图1连接器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6A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B是图6A中的绝缘基底的侧面剖视图,不包括触点和止动件;图6C是图6A中的连接器的侧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板与板或者板和装置电气互连的连接器以及制造这种连接器的方法。参考图1-5,该连接器10包括一个绝缘基底12,例如聚酰亚胺板(如KaptonTM),和多个保持在基底12上的导电弹性柱状触点14。柱状触点14和基底12形成接触组件16,随后将会对此进行详细讨论。连接器10包括基本上为圆柱形的绝缘支持柱18,其环绕并顶住柱状触点14。另外,连接器10还包括绝缘中间柱20。每个中间柱20布置成邻接被选择出的一个或多个支持柱18的组。每个支持柱18环绕着单个的弹性柱状触点14,为各个触点提供机械支持。绝缘桥22在每个中间柱20和在各个选出的支持柱18的组中的至少一个邻接的支持柱18之间延伸。绝缘桥22是模具中通道的副产品,该模具允许通过位于中间柱20相应位置的端口注入液体绝缘元件来成型支持柱18。被注入的绝缘材料经过通道流进模制区域,并存留在通道中,其中该模制区域限定出中间柱、支持柱和桥,该通道在绝缘材料固化后限定出桥。柱状触点14以预定的阵列保持在基底12。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持柱18、中间柱20和桥22由硅树脂等绝缘聚合物模制成型为整体结构。绝缘基底12包括设置成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通孔阵列的多个第一和第二通孔。除了阵列边缘的孔,第二阵列中的每一个孔由第一孔阵列围绕。基底的尺寸可以根据的应用而不同。例如,定位通孔可以提供在位于多个第一和-->第二通孔的外侧的基底12上。通过以预定的阵列模制成型导电弹性触点14而形成触点组件16,使得触点14延伸通过上述多个第一通孔选出的一些孔并且被限制在基底12之内。导电弹性触点14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工艺制成。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从基底12延伸的部分柱状触点14是截锥体的形式,其具有邻接基底12的截锥体的最大直径。但是应该理解,任何合适的柱体形状都可以用在柱状触点14上。在第一模制成型操作中,基底12被插入第一模具中,导电弹性材料被注入该模具以便形成多个一体的柱状触点14,这样,柱状触点14沿着基底12的任一例延伸。触点14邻接基底12的位置处的直径比基底12中相应的用来穿过该柱状触点14的通孔的直径大。因此,在导电弹性材料固化形成导电触点14后,触点14从基底的相对两侧向外延伸,并且被限制在基底12中。基底14上的多个第一通孔可以以第一预定栅制备,可以模制柱状触点14以制成具有柱状触点14的触点组件16,该柱状触点14以预定的栅限制在基底中。在第二模制成型操作中,由绝缘桥22连接的绝缘支持柱18和绝缘中间柱20可以形成整体结构。在第二模制成型操作中,触点组件16在模具中定位,并且将绝缘聚合物注入到模具中的中间柱的位置,形成作为单一整体结构的支持柱18、中间柱20和桥22。中间柱20延伸贯穿从基底12上的多个第二通孔中选出的一些通孔。支持柱18基本上有一个圆柱形的外表面,如上述所述,支持柱环绕并靠着相应的柱状触点14。在所述的实施例中,除绝缘桥之外,支持柱18和中间柱基本上是自由站立的圆柱形柱状结构,当然其他的截面形状也是可以的。触点14具有相对的端部表面24,这些端部表面稍微突出于相应的支持柱18的端部表面。当连接器10安装在两个印刷电路板之间或在一个印刷电路板和一个BGA或LGA装置之间然后受到轴向压力时,支持柱18为导电柱状触点14提供支持并抵抗触点14的变形。为了进一步抵抗触点14的变形,中间柱20形成在支持柱18的组和相应的触点14之间。中间柱20的相对端部基本上是平的并作为止动件,该止动件响应于施加在柱状触点14和支持柱18上过大的轴向压力而抵抗连接器的压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中间柱的外表面20至少有一部分和临近的支持柱18的外表面等距离间隔分开。可以采用任何需要数量的中间柱20并-->可以在支持柱18阵列之间散布这些中间柱。中间柱20延伸高于或低于基底的相对侧面并贯穿从基底上的多个第二通孔中选出的一些通孔。中间柱20具有基本平坦的相对端部表面28,其与相应的基底12表面隔开第一预定间隔,支持柱18具有相对端部表面26,其与基底表面隔开第二预定间隔。在现在披露的实施例中,第一预定间隔小于第二预定间隔。据此,中间柱20作为止动法兰,其可以有效地限制柱状触点14和支持柱18的垂直压力,这可能发生在可应用的印刷电路板表面、LGA或者BGA装置的底面露出在中间柱20的端部表面28之前。虽然柱状触点14的端部表面表示为基本是平的,但是端部表面可以是半球形、圆锥形或者其他合适的形状以便啮合配对的触点垫。在图6A-6C中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连接器40包括一个绝缘基底42,例如聚酰亚胺板,和多个保持在开口46中的导电弹性柱状触点44,开口46以预定的阵列设置在基底42中(见附图6B)。柱状触点44包括环绕着触点44的周围的圆形的凹槽48(见附图6C),该凹槽的尺寸设定成将基底卡在凹槽48的相对肩之间。触点44具有相对的端部54a、54b,其限定触点高度52。每个触点44的一个端部54a超出基底42的第一表面42a第一高度58a而延伸,相对的触点的端部54b低于基底42的相对的表面42b第二高度58b而延伸,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底,该绝缘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基底具有贯穿该基底的多个第一通孔以及多个导电弹性触点,所述导电弹性触点分别安装在多个第一通孔中的相应通孔中,每个所述的导电弹性触点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表面和第二端部表面,第一、第二端部表面分别距离分别所述第一、第二基底表面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具有贯穿该基底的多个第二通孔以及多个不导电的止动件,所述止动件分别安装在多个第二通孔中的相应通孔中,每个所述不导电的止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表 面和第二端部表面,所述止动件的第一、第二端部表面分别距离相对的第一、第二基底表面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其中所述第三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四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所述止动件和相邻的导电弹性触点是有间隔的。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3-10-16 10/687,062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基底,该绝缘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基底具有贯穿该基底的多个第一通孔以及多个导电弹性触点,所述导电弹性触点分别安装在多个第一通孔中的相应通孔中,每个所述的导电弹性触点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表面和第二端部表面,第一、第二端部表面分别距离分别所述第一、第二基底表面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蒂芬D德尔普里特史蒂文韦克菲尔德彼得D韦彭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