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改变对应脚位的电路连接排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97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改变对应脚位的电路连接排线,包括有一第一排线、一第二排线、一元件配置区段、及一叠合区段,该元件配置区段具有一第一侧缘及一第二侧缘,其中的第一侧缘与第一排线的连接侧缘相连接,该元件配置区段的信号传输线与第一排线的对应信号传输线相连通,该叠合区段的一内侧缘连接于该元件配置区段的第二侧缘,并在其间具有一可折线,而该外侧缘则与该第二排线的连接侧缘相连接,并在其间具有一可折线,该叠合区段的信号传输线与第二排线及元件配置区段的对应信号传输线相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信号传输排线的结构设计,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改变对应脚位的电路连接排线
技术介绍
传统的排线结构一般是将数条外覆有绝缘层的导线并列形成一排线的结构,可应用在许多种电器设备、电子设备、计算机设备及通讯设备中作为信号的传送之用。此种传统的排线应用在固定连接构件之间时,并不会有任何问题,但若应用在需要配合转轴结构的应用场合时,即无法符合其需求。而在目前许多电子设备或通讯设备中,却经常会使用到转轴结构。例如在目前广受使用的通讯手机的结构设计中,其盖板或屏幕即经常是以转轴结构结合在手机主体上。为了要使电讯号由手机主体传送至该盖板或屏幕,目前的作法是采用小型化的排线产品或以极细导线捆束来作为讯号的传输线。虽然采用小型化或极细导线捆束来作为讯号的传输线的作法,勉强可符合讯号传送的需求,但其转轴构件的尺寸却无法缩小,如此会使得整个手机主体的机构设计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再者,以目前手机设计或是笔记本电脑的应用领域中,经由转轴构件而传送的讯号数愈来愈多、转轴构件的尺寸也愈来愈小、且转轴结构由单纯的一维结构改用了二维转轴结构,故使得传统的排线设计无法适应此一需求。在此一状况下,若仍采用传统的排线设计,即使排线可以通过该转轴结构的轴孔,但在产品的使用时,却会因为该排线的存在而使得转轴结构的操作受到影响,且该排线也会因为使用者的旋转操作,而使各个排线中的各别导线受到相互牵制、扭曲的困扰,严重者会造成该排线中部分导线的受损。为适应前述的需求,而有集束排线的研制。此类产品虽然可以解决排线通过轴孔的问题,但在该排线两端所连接的电子组件(例如连接器或焊接点)脚位设计方面,却遇到很大的限制。例如,在电子产品电路基路的原始设计中,其连接器的脚位若已固定,则即必定要选用有相符合脚位的排线。若两者的脚位不同,则在连接作业时将会产生困扰。同时也使得排线制造厂商在制作排线时,必需研制出各种不同脚位的排线产品供选用,才能符合各种不同应用场合的所需。如此不仅造成厂商在研发、制作、成本、生产线安排等问题,也使得使用者在选用时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变对应脚位的电路连接排线,由不同的折叠安排,可达到可调适因应不同脚位需求的电路连接场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由使用者依据不同脚位需求而使用的电路连接排线,其不仅使对应的脚位可予以调整,且也可提供多种不同长度、不同插接端型态等不同产品供选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结合一转接板的电路连接排线,在该排线叠合之后,在其插接端更结合有一转接板,该转接板上由已知的线路布线技术形成多数条信号布线,且该转接板可采用单面板、双面板、或多层板。组成本专利技术中的连接排线中的第一排线与第二排线的插接端除了可叠置结合一转接板之外,也可以各别结合一转接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改变对应脚位的电路连接排线,包括有 一第一排线,其具有一连接侧缘及一插接端,该第一排线布设有多数条信号传输线;一第二排线,其具有一连接侧缘及一插接端,该第二排线布设有多数条信号传输线;一元件配置区段,其表面设有一元件插接区及布设有多数条信号传输线,该元件配置区段具有一第一侧缘及一第二侧缘,其中的第一侧缘与第一排线的连接侧缘相连接,并在其间具有一可折线,该元件配置区段的信号传输线与第一排线的对应信号传输线相连通;一叠合区段,其表面布设有多数条信号传输线,叠合区段具有一内侧缘及一外侧缘,其中该内侧缘连接于该元件配置区段的第二侧缘,并在其间具有一可折线,而该外侧缘则与该第二排线的连接侧缘相连接,并在其间具有一可折线,该叠合区段的信号传输线与第二排线及元件配置区段的对应信号传输线相连通。该第一排线与第二排线呈平行延伸出。该第一排线与第二排线的长度相同。该第一排线与第二排线的长度不同。该第一排线与第二排线的至少插接端连接有插接器。该第一排线更包括有一丛集区段,该丛集区段包括有多数条沿着该排线的延伸方向的平行切割线予以切割开,而形成多数条丛集排线所构成,各个丛集排线呈现可独立自由弯折的丛集结构,每一条丛集排线内部包括有至少一条以上的信号传输线。该第二排线更包括有一丛集区段,该丛集区段包括有多数条沿着该排线的延伸方向的平行切割线予以切割开,而形成多数条丛集排线所构成,各个丛集排线呈现可独立自由弯折的丛集结构,每一条丛集排线内部包括有至少一条以上的信号传输线。该第一排线在叠合于第二排线之后,在其插接端更结合有一转接板,在该转接板上形成多数条信号布线。该转接板上更结合有一连接座。该第一排线与第二排线的插接端各别结合有一转接板,在该转接板上形成多数条信号布线。该转接板上各别结合有一连接座。再者,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排线若于结合转接板之后,由该转接板的线路布线设计及搭配采用单面板、双面板、或多层板,更可以达到跳线、脚位变更的弹性应用。经由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信号传输排线可应用于许多具有一维或二维转轴结构的电子设备中,且可因应两端欲连接的电子元件的脚位需求而调整排线的插接端脚位,使得在实际的应用时,展现极大的应用弹性,而不会受到脚位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可改变对应脚位的电路连接排线第一实施例于展开时的立体图。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可改变对应脚位的电路连接排线的立体分解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可改变对应脚位的电路连接排线于展开时的平面示意图。图4至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电路连接排线在折叠操作时的立体图。图7显示图6中7-7断面的剖视图。图8至图10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电路连接排线在折叠操作时的立体图。图11显示图10中11一11断面的剖视图。图12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排线与第二排线之一或两者更包括有一丛集区段的立体图。图13显示第一排线与第二排线分别以集束及保护材予以集束,而在其端部则分别连接一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4显示本专利技术可改变对应脚位的电路连接排线第二实施例于展开时的立体图。图15显示本专利技术可改变对应脚位的电路连接排线于穿置结合于一转轴机构时的立体图。图16显示本专利技术更可结合一转接板的实施例图。图17显示图16中的转接板上也可配置一连接座。图18显示本专利技术更可结合一转接板的另一实施例图。附图标号100电路连接排线 1第一排线11连接侧缘 12插接端13信号传输线 2第二排线21连接侧缘 22插接端23信号传输线 3元件配置区段31元件插接区 32、33信号传输线34第一侧缘 35第二侧缘4叠合区段41信号传输线42内侧缘 43外侧缘P1参考脚位 P2参考脚位L1可折线 L2可折线L3可折线 5丛集区段51平行切割线 52集束及保护材5a、5b集束及保护材 6a、6b连接器7转轴构件71轴孔8转接板 8a转接板 8b转接板81信号布线82连接座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所示,其显示本专利技术可改变对应脚位的电路连接排线第一实施例于展开时的立体图,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可改变对应脚位的电路连接排线于展开时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连接排线100是以软性电路板的技术所制成,其包括有一第一排线1及第二排线2,该第一排线1与第二排线2呈平行延伸出。该第一排线1具有一连接侧缘11及一插接端12,该第一排线1布设有多数条信号传输线13(如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改变对应脚位的电路连接排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第一排线,其具有一连接侧缘及一插接端,该第一排线布设有多数条信号传输线;    一第二排线,其具有一连接侧缘及一插接端,该第二排线布设有多数条信号传输线;    一元件配置区段,其表面设有一元件插接区及布设有多数条信号传输线,该元件配置区段具有一第一侧缘及一第二侧缘,其中的第一侧缘与第一排线的连接侧缘相连接,并在其间具有一可折线,该元件配置区段的信号传输线与第一排线的对应信号传输线相连通;    一叠合区段,其表面布设有多数条信号传输线,叠合区段具有一内侧缘及一外侧缘,其中该内侧缘连接于该元件配置区段的第二侧缘,并在其间具有一可折线,而该外侧缘则与该第二排线的连接侧缘相连接,并在其间具有一可折线,该叠合区段的信号传输线与第二排线及元件配置区段的对应信号传输线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昆津卓志恒苏国富
申请(专利权)人:易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