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胜兴专利>正文

双工位灯管自动夹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6265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工位灯管自动夹封机,它由机架、双工位转盘装置、对应火头装置、机械手装置、灯管装夹定位装置、传动装置、转动装置及气路装置组成。双工位转盘装置与转动装置相连,转动装置与传动装置及机械手装置相连,灯管装夹定位装置与双工位转盘装置相连,对应火头装置对应于灯管装夹定位装置,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成品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及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管自动夹封机,特别是一种双工位自动夹封机,它主要适用于灯管二端面与珠条以及珠条与排气管之间的夹封。现有技术中的同类产品只有单一工位封口机,主要采用手工操作,它通过几个加热火头的循环运作,达到单端封口目的。但这种结构的封口机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结构设计不够合理,灯管二端面只能单一封口需多增加一道退火工序,易造成由于玻璃应力消除不均而冷炸;2、致密性差;极易造成漏气,成品率低,报废率高;3、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高,工序成本明显提高;4、封口后外形不一致,影响外观美感。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有存在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成品率高且自动化程度高的双工位灯管自动夹封机。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该自动夹封机包括机架,其结构特点是还设置有双工位转盘装置、对应火头装置、灯管装夹定位装置、传动装置、转动装置、机械手装置及气路装置,双工位转盘装置与转动装置相连,转动装置与传动装置及机械手装置相连,灯管装夹定位装置与双工位转盘装置相连,对应火头装置对应于灯管装夹定位装置。本技术所说的对应火头装置包括定位座、升降杆、火头座、进气管、火头、进气皮管、内火头置放固定支架及外火头置放固定支架,内火头置放固定支架与安装在空心主轴内的固定轴连接,进气皮管与进气管通过空心主轴与气路工位气管插口连接,火头座与火头活动连接。本技术所说的灯管装夹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底架、上、下定位座、左、右导柱、升降轴、滑轮、弧形滑道、压簧、芯轴、可调轴、定位板及档杆、定位底架与双工位转盘装置活动连接,升降轴、压簧与滑轮活动装接于下定位座,左、右导柱连接上定位座与下定位座,可调轴、定位板、档杆活动安装于上定位座,芯轴与可调轴相连于升降轴。本技术所说的传动装置包括电动机和传动带,传动带与电动机相连。本技术所说的转动装置包括凸轮传动轴、传动轴、变速箱、凸轮、滚珠轮、传动链、张紧轮、主动轮、从动轮、空心主轴、固定轴、凸轮轴链轮及传动轴链轮,变速箱与凸轮传动轴连接,凸轮传动轴与凸轮、凸轮轴链轮相连,凸轮轴链轮与传动轴链轮相连于传动轮,而凸轮则与滚珠轮活动连接,滚珠轮与空心主轴、主动轮活动连接,主动轮、从动轮与传动链、张紧轮活动连接。本技术所说的机械手装置包括左、右升降凸轮支架、左、右升降杆、左、右定位座、左、右升降臂、左、右转动齿轮及左、右机械手,左、右转动齿轮与左、右机械手活动相连,左、右升降凸轮支架分别与传动轴活动连接。本技术所说的气路装置包括氧气管道、空气管道、煤气管道、气路工位气管插口、气路工位气阀门、气路管道支架及气体连接管,氧气管道、空气管道及煤气管道与气体连接管连接,并固定于气路管道支架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结构设计合理,不易造成漏气,成品率高;2、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成本低;3、封口后外形一致,外型美观。 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灯管装夹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下面本技术将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详述。参见图1、图2、图3,本技术主要由机架Ⅰ、双工位转盘装置Ⅱ、对应火头装置Ⅲ、灯管装夹定位装置Ⅳ、传动装置Ⅴ、转动装置Ⅵ、机械手装置Ⅶ及气路装置Ⅷ组成,双工位转盘装置Ⅱ与转动装置Ⅵ相连,转动装置Ⅵ与传动装置Ⅴ及机械手装置Ⅶ相连,灯管装夹定位装置Ⅳ与双工位转盘装置Ⅱ相连,对应火头装置Ⅲ对应于灯管装夹定位装置Ⅳ。本技术的双工位转盘装置Ⅱ在本实施例中每只转盘按20工位均布,其连接空心主轴33、主动轮31、从动轮32及滚珠轮28。本技术的对应火头装置Ⅲ包括定位座1、升降杆2、火头座3、进气管4、火头5、进气皮管6、内火头置放固定支架7及外火头置放固定支架8,内火头置放固定支架7与安装在空心主轴33内的固定轴35连接,进气皮管6与进气管4通过空心主轴33与气路工位气管插口53连接,火头座3与火头5活动连接。本技术的灯管装夹定位装置Ⅳ包括定位底架9,上、下定位座11、10,左、右导柱12、13,升降轴14,滑轮15,弧形滑道16,压簧17,芯轴18,可调轴19,定位板20及档杆21,定位底架9与双工位转盘装置Ⅱ活动连接,升降轴14、压簧17与滑轮15活动装接于下定位座10,左、右导柱12、13连接上定位座11与下定位座10。可调轴19、定位板20、档杆21活动安装于上定位座11,芯轴18与可调轴15相连于升降轴14。当双工位转盘装置Ⅱ带动灯管装夹定位装置Ⅳ转动时,滑轮19的槽随圆弧线嵌入弧形滑道16,升降轴14带动芯轴18起升降作用。本技术的传动装置Ⅴ由电动机22及传动带23组成,传动带23由电动机22带动。转动装置Ⅵ包括凸轮座动轴24、传动轴25、变速轴26、凸轮27、滚珠轮28、传动链29、张紧轮30、主动轮31、从动轮32、空心主轴33、空心轴34、固定轴35、凸轮轴链轮36及传动轴链轮37,变速箱26与凸轮传动轴24连接,凸轮传动轴24与凸轮27、凸轮轴链轮36相连,凸轮轴链轮36与传动轴链轮37相连于传动轮25,而凸轮27则与滚珠轮28活动连接,滚珠轮28与空心主轴33、主动轮31活动连接,主动轮31、从动轮32与传动链29、张紧轮30活动连接。本技术的机械手装置Ⅶ包括左、右升降凸轮支架38、39,左、右升降杆40、41,左、右定位座42、46,左、右升降臂43、47,左、右转动齿轮44、48及左、右机械手45、49,左、右转动齿轮44、48与左、右机械手45、49活动相连,左、右升降凸轮支架38、39分别与传动轴25活动连接。本技术的气路装置Ⅷ包括氧气管道50、空气管道51、煤气管道52、气路工位气管插口53、气路工位气阀门54、气路管道支架55及气体连接管56;氧气管道50、空气管道51、煤气管道52分别按本实施例20工位的设计安装气路工位气阀门54,并按氧气管道50、空气管道51、煤气管道52的顺序与气管连接管56连接,固定于气路管道支架55上,再固定安装在机架Ⅰ的一侧。使用时,开启电器控制箱57上的电源开关,并开启氧气管道50、空气管道51、煤气管道52,再开启气路工位气阀门54,将灯管放置于灯管装夹定位装置Ⅳ中,紧靠定位板20,拉上挡杆21,锁于灯管螺旋槽内。将对应火头5的火焰调整至最佳工作状况。当电动机22经传动带23转动变速箱26时,使凸轮轴24、凸轮27、传动轴25与凸轮轴链轮36、传动轴链轮37带动传动轴25、左、右升降凸轮支架38、39转动,凸轮27从始点步进旋转一圈至终点时,滚珠轮28、主动轮31、经传动链29、张紧轮30至从动轮32,使双工位转盘装置Ⅱ、机械手装置Ⅶ起到息时、转停动作和左、右机械手45、49夹紧与放松动作,最终使灯管端口逐个步进夹封致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工位灯管自动夹封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双工位转盘装置Ⅱ、对应火头装置Ⅲ、灯管装夹定位装置Ⅳ、传动装置Ⅴ、转动装置Ⅵ、机械手装置Ⅶ及气路装置Ⅷ,双工位转盘装置Ⅱ与转动装置Ⅵ连接,转动装置Ⅵ与传动装置Ⅴ及机械手装置Ⅶ相连,灯管装夹定位装置Ⅳ与双工位转盘装置Ⅱ相连,对应火头装置Ⅲ对应于灯管装夹定位装置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灯管自动夹封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双工位转盘装置Ⅱ、对应火头装置Ⅲ、灯管装夹定位装置Ⅳ、传动装置Ⅴ、转动装置Ⅵ、机械手装置Ⅶ及气路装置Ⅷ,双工位转盘装置Ⅱ与转动装置Ⅵ连接,转动装置Ⅵ与传动装置Ⅴ及机械手装置Ⅶ相连,灯管装夹定位装置Ⅳ与双工位转盘装置Ⅱ相连,对应火头装置Ⅲ对应于灯管装夹定位装置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夹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对应火头装置(Ⅲ)包括定位座(1)、升降杆(2)、火头座(3)、进气管(4)、火头(5)、进气皮管(6)、内火头置放固定支架(7)及外火头置放固定支架(8),内火头置放固定支架(7)、与安装在空心主轴(33)内的固定轴(35)连接,进气皮管(6)与进气管(4)通过空心主轴(33)与气路工拉气管插口(53)连接,火头座(3)与火头(5)活动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夹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灯管装夹定位装置(Ⅳ)包括定位底架(9)、上、下定位座(11)、(10)、左、右导柱(12)、(13)、升降轴(14)、滑轮(15)、弧形滑道(16)、压簧(17)、芯轴(18)、可调轴(19)、定位板(20)及档杆(21),定位底架(9)与双工位转盘装置Ⅱ活动连接,升降轴(14)、压簧(17)与滑轮(15)活动装接于下定位座(10),左、右导柱(12)、(13)连接上定位座(11)与下定位座(10),可调轴(19)、定位板(20)、挡杆(21)活动安装于上定位座(11),芯轴(18)与可调轴(19)相连于升降轴(1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夹封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传动装置(Ⅴ)包括电动机(22)和传动带(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兴
申请(专利权)人:李胜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