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616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键帽、一底座模块、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以及一弹性元件。前述底板模块包括一底板以及一活动板。上述底板具有一第一导槽部以及一第二导槽部。上述活动板具有一第一限位部以及一第二限位部,并可相对于底板运动。前述第一连杆活动地连接键帽与第一导槽部,第二连杆活动地连接键帽与第二导槽部。前述弹性元件连接底板以及第一连杆,并给第一连杆作用一侧向弹力,当按键结构处于一操作状态时,第一限位部抵接第二连杆;当滑动板切换至一收纳状态时,第二限位部推动第二连杆朝按键结构外侧移动,并迫使键帽朝底板方向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按键或键盘以较省力的方式下降,同时可节省空间并可方便收纳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A、图1B,该二图表示一现有按键机构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一现有按键机构主要包括一底板B、一第一连杆L1、一第二连杆L2、一弹性元件E以及一键帽C,其中第一连杆L1具有一第一端L11以及一第二端L 12,第二连杆L2具有一第三端L23以及一第四端L24。前述第一、第二连杆L1、L2通过枢轴H相互枢接,其中第二端L12活动地枢接下方底板B,第三端L23活动地枢接上方键帽C;此外,第一端L11以及第四端L24则分别枢接上方键帽C以及下方底板B。接着请一并参阅图1A及图1B,前述弹性元件E抵接于键帽C及底板B之间,当键帽C未被按压时位处于一第一高度h1,而当键帽C受一外力按压而下降至一第二高度h2时,弹性元件E受到压缩而变形(如图1B所示);当前述外力释放时,弹性元件E可通过本身的弹性迫使键帽C回复至如图1A所示的第一高度h1位置。由于在传统的按键机构中,弹性元件E主要受到垂直底板方向的压缩而变形,因此在按压键帽C时往往较为费力。有鉴于上述缺点,如何能提供一较为省力同时可节省空间的按键结构开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可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上的键盘,其主要包括一键帽、一底座模块、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以及一弹性元件。前述底板模块包括一底板以及一活动板。上述底板具有一第一导槽部以及一第二导槽部。上述活动板具有一第一限位部以及一第二限位部,并可相对于底板运动。前述第一连杆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第一端活动地连接键帽,第二端与第一导槽部枢接,并可于第一导槽部内滑动。前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以可连动的方式枢接,其中第二连杆具有一第三端以及一第四端,第三端活动地连接键帽,第四端枢接第二导槽,并可于第二导槽部内滑动。前述弹性元件连接底板以及第一连杆,并作用一侧向弹力予第一连杆,当按键结构处于一操作状态时,活动板位于一第一位置,此时第一限位部抵接第四端,使得键帽可相对于底板做上下运动;当滑动板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限位部推动第四端朝按键结构外侧移动,并迫使键帽朝底板方向下降,用以使得按键结构由操作状态切换至一收纳状态。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弹性元件为一拉伸弹簧。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第一连杆具有一枢接部,邻近第二端,且弹性元件具有一固定端以及一活动端,前述固定端连接底板,活动端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枢接部。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固定端呈勾状,且底板具有一突出部,前述固定端勾住突出部用以和底板连接。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当前述键帽受一外力作用而朝底板移动时,第二端于第一导槽部内朝一第一方向滑动,此时弹性元件绕枢接部转动而改变前述侧向弹力的方向。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底板更具有一开孔,且弹性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前述开孔内。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按键结构更包括一电路板,设置于键帽与底板之间,上述电路板具有一开口,对应于前述开孔,弹性元件穿过开口而容置于前述开孔内。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侧向弹力具有一平行于底板的水平分力及一垂直于底板的垂直分力,其中水平分力大于垂直分力。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一第一凸块,第二限位部包括一第二凸块,其中第四端位于第一凸块及一第二凸块之间。本专利技术更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键帽、一底板模块、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以及一拉伸弹性元件。上述底板模块具有一第一导槽部、一第二导槽部以及一第一限位部。上述第一连杆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第一端活动地连接键帽,第二端与第一导槽部枢接,并可于第一导槽部内滑动。上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以可连动的方式枢接,并具有一第三端以及一第四端,其中第三端活动地连接键帽,第四端与第二导槽部枢接,并可于第二导槽部内滑动。前述拉伸弹性元件连接底板及第一连杆,并作用一侧向弹力予第一连杆。当键帽受一外力作用时,第四端抵接第一限位部,且第二端于第一导槽部内朝一第一方向滑动,用以使键帽靠近底板;当外力释放时,前述侧向弹力驱使第二端朝一第二方向滑动,用以使键帽远离底板,其中第二方向相反于第一方向。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底板模块包括一第一底板及一第二底板,第二底板固定于第一底板,其中第一、第二导槽部设置于第一底板,且第一限位部设置于第二底板。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弹性元件为一拉伸弹簧。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第一连杆具有一枢接部,邻近第二端,且前述弹性元件具有一固定端以及一活动端,固定端连接底板模块,活动端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枢接部。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底板模块更具有一开孔,前述弹性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开孔内。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按键结构更包括一电路板,设置于键帽与底板模块之间,上述电路板具有一开口,对应于前述开孔,弹性元件穿过上述开口而容置于开孔内。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侧向弹力具有一平行于底板模块的水平分力以及一垂直于底板模块的垂直分力,其中前述水平分力大于垂直分力。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枢接部与第一端的距离大于第二端与第一端的距离。附图说明图1A、图1B为现有按键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A、图3B为技术按键结构处于操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A、图4B为本技术按键结构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以及图6A、图6B为图5的按键结构处于操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请参阅图2,该图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在本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主要包括一底板B、一电路板P、一活动板S、一弹性元件R、一第一连杆L1、一第二连杆L2以及一键帽C,上述电路板P设置于活动板S以及底板B之间。特别地是,前述活动板S与底板B构成一底座模块,其中活动板S可相对于底板B运动,并具有一第一限位部S1以及一第二限位部S2;如2所示,上述第一限位部S1具有一第一凸块S1’,且第二限位部S2具有一第二凸块S2’,当活动板S相对于底板B运动时,可迫使键帽C朝底板B方向下降而由一操作状态切换至一收纳状态。接着请一并参阅图2以及图3A,前述第一、第二连杆L1、L2通过一枢轴H相互枢接而形成一剪刀状结构,其中第一连杆L1具有一第一端L11以及一第二端L12,第二连杆L2具有一第三端L23以及一第四端L24。如图3A所示,前述第一连杆L1的第一端L11活动地枢接键帽C,第二端L12则与底板B上的一第一导槽部B1枢接,并可在第一导槽部B1内滑动。此外,前述第二连杆L2的第三端L23活动地枢接键帽C,第四端L24则与底板B上的一第二导槽部B2枢接,并可在第二导槽部B2内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元件R例如为一拉伸弹簧,具有一固定端R1以及一活动端R2,上述固定端R1呈勾状,用以勾住底板B上的一突出部B3进而与底板B相连接,此外活动端R2则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第一连杆L1上的一枢接部L13,其中枢接部L13邻近第二端L12,且枢接部L13与第一端L11的距离大于第二端L12与第一端L11的距离。由于此时弹性元件R受到一些的拉伸(preloading),故可提供一侧向弹力予第一连杆L1,用以将第二端L12限制于第一导槽部B1的底侧(如图3A所示)。在图3A中,前述底板B上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键帽;一底板模块,包括:一底板,具有一第一导槽部以及一第二导槽部;一活动板,具有一第一限位部以及一第二限位部,该活动板可选择性地相对于该底板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一 第一连杆,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活动地连接该键帽,该第二端与该第一导槽部枢接,并可于该第一导槽部内滑动;一第二连杆,与该第一连杆以可连动的方式枢接,该第二连杆具有一第三端以及一第四端,其中该第三端活动地连接该键帽,该 第四端枢接该第二导槽,并可在该第二导槽部内滑动;以及一弹性元件,连接该底板以及该第一连杆,并作用一侧向弹力给该第一连杆;其中,当该按键结构处于一操作状态时,该活动板位于该第一位置,此时该第一限位部抵接该第四端,使得该键帽可相 对于该底板做上下运动;当该滑动板由该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该第二限位部推动该第四端朝该按键结构外侧移动,并迫使该键帽朝该底板方向下降,用以使得该按键结构由该操作状态切换至一收纳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一键帽;一底板模块,包括一底板,具有一第一导槽部以及一第二导槽部;一活动板,具有一第一限位部以及一第二限位部,该活动板可选择性地相对于该底板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一第一连杆,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端活动地连接该键帽,该第二端与该第一导槽部枢接,并可于该第一导槽部内滑动;一第二连杆,与该第一连杆以可连动的方式枢接,该第二连杆具有一第三端以及一第四端,其中该第三端活动地连接该键帽,该第四端枢接该第二导槽,并可在该第二导槽部内滑动;以及一弹性元件,连接该底板以及该第一连杆,并作用一侧向弹力给该第一连杆;其中,当该按键结构处于一操作状态时,该活动板位于该第一位置,此时该第一限位部抵接该第四端,使得该键帽可相对于该底板做上下运动;当该滑动板由该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该第二限位部推动该第四端朝该按键结构外侧移动,并迫使该键帽朝该底板方向下降,用以使得该按键结构由该操作状态切换至一收纳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该弹性元件为一拉伸弹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该第一连杆具有一枢接部,邻近该第二端,且该弹性元件具有一固定端以及一活动端,该固定端连接该底板,该活动端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该枢接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该固定端呈勾状,且该底板具有一突出部,该固定端勾住该突出部用以和该底板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当该键帽受一外力作用而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二端于该第一导槽部内朝一第一方向滑动,此时该弹性元件绕该枢接部转动而改变该侧向弹力的方向。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该底板还具有一开孔,该弹性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该开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结构,其中更包括一电路板,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该电路板具有一开口,对应于该开孔,该弹性元件穿过该开口而容置于该开孔内。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该侧向弹力具有一平行于该底板的水平分力及一垂直于该底板的垂直分力,其中该水平分力大于该垂直分力。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士
申请(专利权)人: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