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和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2318 阅读:5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和显示设备,它们能够驱动输出元件,使得稳定地传送控制信号,即使在输出元件侧产生的参考电势转向高电压时。第一电平移位电路输出流信号,该流信号是根据第一电平移位电势的输入信号。第二电平移位电路输出流信号,该流信号是根据第二参考电势从第一电平移位电路输出的流信号。电平移位电源电路基于指定电源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势,提供电平移位电势到第一电平移位电路和第二电平移位电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驱动电路,其驱动输出元件例如功率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FET和IGBT(绝缘栅极双极型晶体管),以及涉及一种使用预驱动电路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常规的“具有节省成本的保持电路的PDP的一种新型驱动技术”已经在“国际开发学会01文摘(SID 01 DIGEST)”,1236-1239页中公开,作为一种减少等离子显示设备电路成本的方法,等离子显示设备是一种平板显示设备。作为类似的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2-062844(专利号3201603)公开基本上相同的内容。此外,例如,一种等离子显示器,AC等离子显示板(AC-PDP)分类成由两个电极执行选择(寻址)放电和保持放电的两电极型和使用三个电极执行寻址放电的三电极型。一般地,对于上述三电极型有两个结构类型。一种类型是第三电极形成于衬底上包括第一电极和执行保持放电的第二电极的同一面上。另一种类型是第三电极形成于衬底的另一面上。因为上述的两种PDP设备都基于相同的操作原理,下面将说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于第一衬底上而第三电极形成于第二衬底上的三电极型结构。图22是显示AC-PDP设备整体结构的图。图22中的AC-PDP设备1包括多个单元,每个单元代表显示图象的一个象素并且以矩阵形式布置。各个单元布置于具有m行n列的矩阵中,如可以由图中单元Cmn看到。另外,在AC-PDP设备1中,扫描电极Y1~Yn和公共电极X彼此平行地安装于第一衬底上,并且地址电极A1~Am与这些电极Y1~Yn和电极X垂直地安装于与第一衬底相对的第二衬底上。公共电极X与相应的扫描电极Y1~Yn相邻,并且其一端彼此连接。公其电极X的公共端连接到X侧电路2的输出端,并且扫描电极Y1~Yn分别连接到Y侧电路3的输出端。地址电极A1~Am连接到地址侧电路4的输出端。X侧电路2包括连续执行放电的电路。Y侧电路3包括执行行顺序扫描的电路和连续放电的电路。地址侧电路4包括选择显示哪一列的电路。这些X侧电路2,Y侧电路3,和地址侧电路4由从驱动控制电路5提供的控制信号来控制。也就是,地址侧电路4和Y侧电路中执行行顺序扫描的电路决定哪个单元发光。然后X侧电路2和Y测电路3连续执行放电以实现PDP设备的显示操作。驱动控制电路5基于显示数据D,指示读取显示数据D的时序的时钟CLK,水平同步信号HS,以及垂直同步信号VS来产生控制信号,所有这些都从外部提供。然后,这些控制信号将提供到X侧电路2,Y测电路3和地址侧电路4。图23A是显示位于i行j列作为一个象素的单元其横截面结构的图。在图23A中,公共电极X和扫描电极Yi形成于前玻璃衬底11上。在它们之上,介电层12沉积作为对于放电空间17的绝缘。此外,MgO(氧化镁)保护膜13沉积于介电层12之上。另一方面,地址电极Aj形成于与前玻璃衬底11相对的后玻璃衬底14上。在电极Aj之上,沉积介电层15。此外,荧光体18沉积于介电层15之上。Ne+Xe密闭气体等密封于MgO保护膜13和介电层15之间。图23B是用于描述AC-PDP设备的电容Cp的图。如图23B中所示,分别在放电空间17中,公共电极X和扫描电极Yi之间,以及前玻璃衬底11上有电容元件Ca,Cb和Cc。通过将这些电容元件相加,单元的电容Cpcell被定义(Cpcell=Ca+Cb+Cc)。每个单元的电容Cpcell的总和定义板电容Cp。图23C是用于描述AC-PDP设备荧光发射的图。如图23C中所示,红,兰和绿荧光体18以色条图案布置并涂敷于肋16之间。荧光体18发出荧光当它受公共电极X和扫描电极Y之间的放电激励时。作为一种驱动这种AC-PDP设备的方法,建议使用图24中所示的驱动系统。该设备利用通过施加正电压到一个电极和负电压到另一个电极而产生的电势差来执行电极之间的放电。图24是显示AC-PDP设备驱动系统的电路系统实例的图。在图24中,电容负载20(在下文称作“负载20”)是形成于一个公共电极X和一个扫描电极Y之间的每个单元的电容总和。公共电极X和扫描电极Y形成于负载20上。这里,扫描电极Y是扫描电极Y1~Yn中的任一电极。首先,在公共电极X侧,开关SW1和SW2串联于电压(Vs/2)的电源线和地(GND)之间,其中电压(Vs/2)从图中没有显示的电源提供。两个开关SW1和SW2之间的交接点连接到电容器C1的一端,并且开关SW3连接于电容器C1的另一端和GND之间。开关SW4和SW5串联到电容器C1的两端。然后开关SW4和SW5之间的交接点通过输出线OUTC从中间连接到负载20的公共电极X,并且进一步连接到功率回收电路21。具有电阻器R1的开关SW6连接在第二信号线OUTB和产生写电压Vw的电源线之间。功率回收电路21包括都连接到负载20的两个线圈L1和L2,都串联到一个线圈L1的二极管D2和晶体管Tr1,以及都串联到另一个线圈L2的二极管D3和晶体管Tr2。此外,功率回收电路21包括连接在两个晶体管Tr1和Tr2的交接点和第二信号线OUTB之间的电容器C2。然后,由电容负载20和都连接到该负载20的线圈L1和L2配置了两个串联谐振电路系统。换句话说,该功率回收电路21具有两个L-C谐振电路系统,其通过线圈L1和负载20之间的共振将电荷提供到板,而通过线圈L2和负载20之间的共振回收电荷。另一方面,在扫描电极Y侧上,开关SW1’和SW2’串联于电压(Vs/2)的电源线和地(GND)之间,其中电压(Vs/2)从图中没有显示的电源提供。两个开关SW1’和SW2’之间的交接点连接到电容器C4的一端,并且开关SW3’连接在电容器C4的另一端和GND之间。连接到电容器C4一端的开关SW4’连接到二极管D7的阴极。二极管D7的阳极连接到电容器C4的另一端。连接到电容器C4另一端的开关SW5’连接到二极管D6的阳极。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到电容器C4的一端。然后,开关SW4’连接到二极管D7阴极的一端和开关SW5’连接到二极管D6阳极的一端都通过扫描驱动器22连接到负载20,并且进一步连接到功率回收电路21’。具有电阻器R1’的开关SW6’连接在第四信号线OUTB’和产生写电压Vw的电源线之间。功率回收电路21’包括都通过扫描驱动器22连接负载20的两个线圈L3和L4,都串联到一个线圈L3的二极管D4和晶体管Tr3,以及都串联到另一个线圈L4的二极管D5和晶体管Tr4。此外,功率回收电路21’包括连接在晶体管Tr3和Tr4的公共端与第四信号线OUTB’之间的电容器C3。该功率回收电路21’也具有两个L-C谐振电路系统,其通过线圈L4和负载20之间的共振提供电荷,并且通过线圈L3和负载20之间的共振回收该电荷。除上述配置之外,扫描电极Y侧也包括三个晶体管Tr5,Tr6和Tr7,以及两个二极管D6和D7。当晶体管Tr5导通时,连接到该晶体管的电阻器R2的作用使得施加到扫描电极Y的脉冲电压的波形减弱。晶体管Tr5和电阻器R2并联到开关SW5’。晶体管Tr6和Tr7也具有在随后将描述的寻址期间将(Vs/2)的电势差施加到扫描驱动器22两端的目的。当开关SW2’和晶体管Tr6都导通时,扫描驱动器22上部的电压变成地电平。当晶体管Tr7导通时,根据存储于电容器C4中的电荷输出到第四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具有不同于输入信号之第一参考电势的第二参考电势的输出元件,包括:信号传送电路,其用于将具有第一参考电势的输入信号转换成与第二参考电势相对应的信号,并且将该信号传送到所述输出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泽诚岸智胜富尾重寿坂本哲也小泉治男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日立等离子显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