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富传专利>正文

蜂窝状凹凸型底面受热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326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布满蜂窝状凹坑或凸台底面结构的受热容器;与传统环状微凹凸型底面受热容器相比,底面传热面积大幅度增加,热交换速度快、热量损失少,具有显著的节能、省时之特点,可广泛用于民用、科研用和工业用受热容器。(*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受热容器,特别涉及一种蜂窝状凹凸型底面受热容器。已有民用、科研用和工业用的受热容器品种繁多。制造受热容器的材质有陶、瓷、玻璃等非金属,和铝、铁、铜等金属,以及以铁为基材的搪瓷、搪玻璃等。民用受热容器如烧水壶、蒸锅、汤锅等。科研用受热容器如水浴锅、油浴锅等。工业用如熔化铅等金属用的炉具和熔化沥青、石腊等用的受热容器。上述类型受热容器底面有平面型和上、下弦型结构,以及环状微凹凸型结构。此种环状微凹凸型底面凹凸高差不大,仅1mm左右,旨在增加底面强度。由于上述受热容器底面与热源直接传热面积不大,传热速度不快,热量散失较多,因此能耗偏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对受热容器底面结构加以改进,达到节能、省时的效果。本技术的要点是受热容器底面采用布满蜂窝状凹坑或凸台结构。这种蜂窝状凹凸型底面比传统环状微凹凸型底面的传热面积有大幅度增加。根据热导公式Q=K△tFτ,式中Q表示为热量,K表示为传热系数,△t表示为传热过程的推动力,F表示为传热面积,τ表示为传热时间。K的数值,主要决定于参与热交换物体的传热方式以及物体的物性,热交换物体的形状尺寸、接触情况等,当上述因素均确定时K值为常数。△t的数值,为热流通过各物体时克服所遇热阻力而引起温度降的总和,对特定的热交换物体来说,△t可以通实测确定其值。如将一定量被加热物体在指定受热容器中加热到设定温度,若要降低能耗,依据上述公式可以通过增加受热容器底面传热面积,缩短传热时间来实现,因底面传热面积增大,加快了热交换速度,缩短了传热时间,同时也减少了一部分热量的散失。显然,本技术采用布满蜂窝状凹坑或凸台的底面结构,此底面的传热面积大幅度增加,传热时间明显缩短,从而达到较好节能效果。本技术布满蜂窝状凹坑或凸台的底面,其凹坑或凸台的形状、尺寸和间距的确定,直接涉及底面传热面积增加幅度大小。当凹坑或凸台的形状、尺寸和间距确定后,凹坑或凸台的数量也随底面的尺寸而确定。凹坑或凸台形状以半球形或圆柱形为佳;凹坑或凸台直径以Φ8~20mm为宜;凹坑或凸台高差以4~10mm为宜;凹坑或凸台间距以2~6mm为宜。蜂窝状凹凸型底面传热面积的设计比传统的环状凹凸型底面传热面积增加幅度以40~100%为宜。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以烧水壶为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面俯视剖视示意图。本技术由蜂窝状凹凸型底面[1]、身部[2]、嘴部[3]、盖子[4]、提把[5]组成。本技术蜂窝状凹凸型底面[1]直径为Φ220mm,底面[1]设计成布满蜂窝状凸台(向底面外部凸出)结构,凸台为半球形,凸台直径为Φ10mm,凸台高差为5mm,凸台间距为3mm,底面[1]共设置234凸台。本技术底面[1]比环状微凹凸型底面传热面积增加48%。身部[2]高度为180mm。本技术底面[1]、身部[2]、嘴部[3]、盖子[4]、提把[5]均采用薄铁板制成。经专利技术人试验,本技术与环状微凹凸型底面受热容器相比,节能率可达8~12%。本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节约能源、省时间等特点,可广泛用于民用、科研用和工业用的受热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受热容器,由底面、身部、盖子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底面布满蜂窝状凹坑或凸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热容器,由底面、身部、盖子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底面布满蜂窝状凹坑或凸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面布满蜂窝状凹坑或凸台,其特征在于凹坑或凸台采用半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富传
申请(专利权)人:高富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