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人机器人脚踝的运动规划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0021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仿人机器人脚踝的运动规划方法和装置,属于仿人机器人运动规划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仿人机器人非支撑脚的脚踝在单脚支撑期的轨迹规划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设置第一阶段的落脚高度和第二阶段的起脚高度为P。该装置包括:阶段划分模块,用于将仿人机器人非支撑脚的脚踝在单脚支撑期的轨迹规划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第一阶段的落脚高度和第二阶段的起脚高度为P。其中P=L+F,L为脚踝与脚面的距离,F为脚踝离地高度补偿量,且L>0,F>0。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单脚支撑期时非支撑脚轨迹规划分成两个阶段,减小了仿人机器人在动作表演过程中脚面着地瞬间地面对机器人脚面的反作用力,增加了仿人型机器人脚面着地的柔性,提高了稳定性。

Motion plann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ankle of humanoid robo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motion planning of an artificial robot ankl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otion planning for humanoid robots. The method comprises: a humanoid robot non supporting foot ankle trajectory planning in single leg supporting phase is divided into the first and second stages; the first stage set up second stages of her height and height is P. The device includes a phase division module for humanoid robot non supporting foot ankle trajectory planning in single leg supporting phase is divided into first and second stage; setting module for setting the first stage of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settled height and her height is P. Where P = LF, L and F of the ankle foot distance, height and amount of compensation for the ankle, L > 0, F > 0. The single support phase when the supporting foot trajectory planning i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reducing the humanoid robot in 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ot a moment face robot foot reaction, increase the humanoid robot foot with flexibility,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仿人机器人运动规划
,特别涉及仿人机器人脚踝的运动规划方法和 装置。
技术介绍
仿人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是仿人机器人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仿人机器人的动作表 演,是通过分布在仿人机器人各个关节上的电机转动来实现的。每个关节电机的个数代表了 该关节上自由度的数目。每个电机在各个时刻是怎样转动的,是在仿人机器人动作表演之前 由运动规划给出的。目前,仿人机器人运动规划的方法主要是基于零力矩点(ZMP, Zero Moment Point)稳定性原理来进行的,方法是先根据地面环境设定足部踝关节的轨迹,在可 变参数的有效范围内找出具有最大稳定裕度的躯干轨迹作为最后的规划结果。可见,足部轨 迹的规划起到相当重要的基础作用。其中,ZMP是指仿人机器人所受的地面反作用力合力的 中心点。当仿人机器人实际的ZMP落在仿人机器人脚面(单脚或双脚)与地面接触所围成的 多边形区域内时,仿人机器人可稳定不倒,如图1所示。人类在步行过程中分为单脚支撑期和双脚支撑期,双脚支撑时两只脚(支撑脚)相对地面 位置不变;单脚支撑时一只脚(支撑脚)相对于地面位置固定,而另一支脚(非支撑脚)相 对于支撑脚从后面迈至前面,所迈的长度称为步长,单脚支撑期和双脚支撑期时间的总和称 为步行周期。人类的步行就是不断循环这两个时期的周期性运动。针对这种特点,目前大多 数仿人机器人足部轨迹的规划一般是首先确定步行过程中几个相关的参数,如步长,步行周 期,抬脚高度,双脚支撑时间比等,再通过插补的算法就可以分别得到仿人机器人步行时两 个踝关节在单脚支撑期和双脚支撑期的平滑的运动轨迹。现有技术在规划仿人机器人单脚支 撑期非支撑脚的脚踝轨迹时,将插补运算中几个关键参数按照如下方法设置即脚面的起脚 高度和落脚高度都设置为零,中间高度设置为抬脚高度。然后通过插补运算得到非支撑脚的 踝关节在整个抬脚到着地过程中平滑的轨迹曲线。在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后,专利技术人发现在机器人实际步行的过程中,由于机械柔性(机 械结构因受外力作用产生的变形)和伺服柔性(控制误差)的存在,仿人机器人的非支撑脚在向前迈步的过程中会提前着地。如果按照现有的规划方法,当仿人机器人的非支撑脚提前 着地时,会以一定的速度冲到地面,地面则会给它一个反作用力,这样势必影响机器人着地 过程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仿人机器人在步行过程中下肢的柔性着地,增加其在进行动作表演等作业行为 时着地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仿人机器人脚踝的运动规划方法和装置。所述技术方 案如下仿人机器人脚踝的运动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仿人机器人非支撑脚的脚踝在单脚支撑期的轨迹规划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设置第一阶段的落脚高度和第二阶段的起脚高度为P,其中P=L+F, L为脚踝与脚面的 距离,F为脚踝离地高度补偿量,且L〉0, F〉0。进一步地,所述设置第一阶段的落脚高度和第二阶段的起脚高度为P的歩骤还包括设置所述的第一阶段的中间高度为H,所述的第二阶段的中间高度为1 + ^ ,其中H>P。设置第一阶段的脚踝轨迹曲线,^)在第一阶段的起脚点和落脚点的一次导数为o。设置第二阶段的脚踝轨迹曲线《")在第二阶段的起脚点和落脚点的一次导数为o。仿人机器人脚踝的运动规划装置,包括阶段划分模块,用于将仿人机器人非支撑脚的脚踝在单脚支撑期的轨迹规划分为第一阶 段和第二阶段;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第一阶段的落脚高度和第二阶段的起脚高度为P,其中P=I>F, L 为脚踝与脚面的距离,F为脚踝离地高度补偿量,且1>0, F>0。 进一步地,所述设置模块还包括中间高度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的第一阶段的中间高度为H,所述的第二阶段的中间 高度为工+ ^,其中H〉P。第一导数设置单元,用于设置第一阶段的脚踝轨迹曲线y;(x)在第一阶段的起脚点和落脚 点的一次导数为o。第二导数设置单元,用于设置第二阶段的脚踝轨迹曲线/200在第二阶段的起脚点和落脚 点的一次导数为o。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单脚支撑期时非支撑脚轨迹规划分成两个阶段,减小了仿人机器人在动作表演过程中脚面着地瞬间地面对机器人脚面的反作用力,增加了仿人型机器人脚面着地的柔性,提 高了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仿人机器人脚面(单脚或双脚)与地面接触所围成的多边形区域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仿人机器人着地时脚踝高度补偿的运动规划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仿人机器人非支撑脚的脚踝在单脚支撑期的规划轨迹;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仿人机器人采用脚踝高度补偿的运动规划方法以后实际规划出来 的踝关节高度值曲线;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仿人机器人脚踝高度补偿的运动规划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设置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 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仿人机器人脚踝的运动规划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210:将仿人机器人非支撑脚的脚踝在单脚支撑期的轨迹规划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在上述每个阶段中,都分别包含三个关键点起脚点、中间点、落脚点,仿人机器人非 支撑脚的脚踝在单脚支撑期的轨迹规划就建立在对以上三个关键点的规划上。220:设置第一阶段的落脚高度和第二阶段的起脚高度为P,其中P:L+F, L为脚踝与脚面的距离,F为脚踝离地高度补偿量,且1>0, F>0。将第一阶段的落脚高度和第二阶段的起脚高度值设置为同一个数值P,即第一阶段的终 点是第二阶段的起点。L为脚踝高度(脚踝与脚面的距离),这个数值是已知常数,由仿人机 器人的具体形状而定。在本实施例中,仿人机器人身高一米六,体重75公斤,脚踝与脚面的 距离L为12.6厘米。F为脚踝离地高度补偿量,它需要设置为一个不为0的正实数。具体地,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5毫米。因此,本实施例中P为13.1厘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依据 实验效果或仿人机器人的具体形状,脚踝离地高度补偿量还可以设置为其它适宜的数值。这 其中,第一阶段脚面的起脚高度和第二阶段脚面的落脚高度都设置为零。也即单脚支撑期的非支撑脚的脚踝的轨迹规划在第一阶段的起脚点和第二阶段的落脚点的高度,设置为脚踝高 度。进一步地,设置第一阶段的中间高度为抬脚高度与脚踝高度之和,在本实施例中抬脚高 度设置为IO厘米,也即第一阶段的中间高度为22.6厘米。这里,抬脚高度指第一阶段脚面 抬起的最高高度。设置第二阶段的中间高度为第二阶段的起脚高度和第二阶段的落脚高度的平均值 /2,即12.85厘米。这样,就确定了仿人机器人非支撑脚的脚踝在单脚支撑期的轨迹中几个重要的参数,艮P: 第一阶段的起脚高度(点A的高度)、中间高度(点D的高度)、落脚高度(点B的高度)以 及第二阶段的起脚高度(点B的高度)、中间高度(点E的高度)、落脚高度(点C的高度), 参见图3。再通过插补的方法就可以分别得到仿人机器人步行时踝关节在单脚支撑期的平滑 的运动轨迹。插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埃尔米特(Hermite)插值方法、 分段插值方法等,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三次样条插值方法,该插值方法每一阶段轨迹至少需要 3个关键参数起脚高度、中间高度与落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人机器人脚踝的运动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仿人机器人非支撑脚的脚踝在单脚支撑期的轨迹规划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设置第一阶段的落脚高度和第二阶段的起脚高度为P,其中P=L+F,L为脚踝与脚面的距离,F为脚 踝离地高度补偿量,且L>0,F>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强许威李月李敬刘嘉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