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显示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512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型显示元件包含控制晶片、驱动电路及若干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其中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驱动电路及控制晶片依次由上而下形成层次组合结构。驱动电路受控制晶片之显示控制信号控制,驱动各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控制反射光源的启、断。在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的外围周边,沿水平及垂直轴向分别等量增设调整用像素元件。当光学合光组装校准时,调整用像素元件可提供水平及垂直轴向的位移调整,使R、G、B三种投射光得以准确调整至重合状态。(*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型显示元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投影显示设备中,并能够沿水平轴向和垂直轴向位移调整像素的结构者。微型显示器(MICRO-DISPLAY)广泛用于诸如液晶投影机、电脑显示器、投影电视机等电气投影显示设备中。其主要的作用是产生光学投射的原始影像,并通过反射镜面中各个像素间的反射功能进行启(ON)或闭(OFF)控制。控制反射方式可区分为直接反射式及穿透式。如在DMD的直接反射型结构型态中,可直接将光反射,而在穿透型态的LCOS结构型态中,通过控制液晶光线穿透的遮、通作用,进行显示,再配合光学上由投射光源和镜片组组成的光学投射机构,使该原始影像可被放大投射于屏幕或显示屏上。在图6中,简单地显示了常规微型显示器在光学投射操作过程中的光学分光操作过程。光源A分别投射三个偏光分光镜A1、A2及A3,然后分别分离出由红(R)、绿(G)及蓝(B)光等三种颜色构成的基本光源。将一个用来合光的棱镜C(二向色的)置于三个偏光分光镜A1、A2及A3之间的适当位置。在图6中,箭头方向仅用来表示光源A的投射方向,并非真实光线的进行路径。并且,红、绿、蓝三种单色光分别投射至微型显示器B1、B2及B3上,它们分别代表原始影像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各像素反射与否及亮度大小的投射控制元件,且可受软件或其他电子电路硬件控制来成像。另外,在图7中,也简单地显示了常规微型显示器在光学操作过程中的合光操作过程。在经过上述图6的单色光分光,以及红、绿、蓝三种单色光分别投射于其分别对应的微型显示器B1、B2及B3之后,通过微型显示器B1、B2及B3的反射镜面反射控制,真确地反射显示影像。然后再分别经过另一个偏光分光镜C1、C2及C3,将红、绿、蓝三种投射影像分别射向棱镜C。图7所示的箭头方向也仅用于参考红、绿、蓝光三者的合光作用,并非光的实际行进路径。而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影像在经棱镜C合光后,聚集于屏幕或投射屏上,重合形成单一色彩的影像。然而,常规微型显示器在进行上述图7的合光和影像重组的操作过程中,必需经过光学的组装、调整及校准三个步骤。因此,必需适当地调整微型显示器的显像及光学组件(如反射镜片组件),以使红、绿、蓝三种单色投射影像可重合投射至屏幕或投射屏,形成影像。但当负责红、绿、蓝三种色光投射的微型显示器B1、B2及B3在投射过程中进行组装、调整及校准时,由于影像在投射过程中会受到三度空间轴向偏移的影响,分别产生平面的上、下、左、右平面偏移及倾斜、翻转等投射误差因素,又由于微型显示器B1、B2及B3上的反射镜面像素数目是配合影像投影大小而设计的,其数量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影像解析度XGA为1024×768像素、SXGA为1280×1024像素及UXGA为1600×1200个像素,从而造成在调整及校准时,为使影像精确重合,必需调整移动微型显示器B1、B2或B3的位置,或者是调整各个投射的光学镜片组,因此,使这种显示器在投射影像的调整及校准上,相当费时费力,特别是在水平轴向(X轴)及垂直轴向(Y轴)的偏移调整及校准上,若非经验丰富者不易完成。从而严重影响上述电气投影器材的组配及制造效率,不利于产业上的利用,实乃目前微型显示器所需极待改善的课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显示元件,在该微型显示元件中,在用于投射光反射的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的外围,沿水平轴向及垂直轴向分别设有若干个调整用像素元件,以便于投射影像调整时的水平轴向及垂直轴向位置调整。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显示元件,其水平轴向及垂直轴向的调整用像素元件在供影像作水平及垂直轴向位移调整时,可通过简单的软件或电子电路信号控制调整而变得更加简捷方便,可使微型显示器在影像重合调整上更加省时省工而便于产业利用。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微型显示元件包含一控制晶片、驱动电路及若干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驱动电路及控制晶片依序由上而下形成层次组合结构,以使驱动电路受控制晶片的显示控制信号控制而驱动各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作反射光源的启、断控制;以及,在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的外围周边,沿着平面水平轴向及垂直轴向分别以对等数量增设若干个调整用像素元件,用于当对应红、绿、蓝三种投射光的微型显示元件在光学合光组装校准时,可通过该调整用像素元件提供充分的影像水平轴向及垂直轴向的偏差位移校准调整范围,俾便于该所投射的红、绿、蓝三个单色影像得以迅速方便地调整为重合状态。为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详细构造及应用状态,以下结合各附图列举若干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微型显示元件的立体外观结构图,示出了单色光影像的投影情形;图2是本技术微型显示元件的剖视图;图3A为图2中部分2A的剖视放大图;图3B为图2中部分2A之另一实施例的剖视放大图;图4为一俯视图,示出了本技术微型显示元件在投射显示原始影像时,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的状态;图5为本技术微型显示元件将R、G、B三色光的投射影像重合为一的示意图;图6为常规微型显示器在影像投影过程中进行分光处理的简单示意图;图7为常规微型显示器在影像投影过程中进行合光处理的简单示意图。首先参照图1-图3。本技术的微型显示元件在以下各附图中皆以编号100表示。微型显示元件100包含一控制晶片10,它由控制显像的集成电路构成,可连结其他的电子电路设备(未图示),以获取显示图像的信息。在控制晶片10的上方,连结一驱动电路20,它由驱动LCD液晶显示的电路构成,与控制晶片10构成一体。另外,在驱动电路20的上方,设有若干系列的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30,它们受驱动电路20的驱动控制,完成启(ON)或断(OFF)的反射显示功能。在此意义为代表所欲投射的原始影像的每一像素,且其数量的多寡不局限于本技术中图1或其他相关附图中所示的数量。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30与驱动电路20亦组合为一体。图3A例示了上述本技术之微型显示元件100中的每一个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30的结构,该结构为反射显示型态。图3A是图2中标号为2A的部份的剖视放大图,由上而下依次包括镜面保护层31、ITO电极层32、液晶层33、金属电极层34以及晶片35。镜面保护层31是用透明玻璃或其他等效性质的透明材料构成的,晶片35与驱动电路20连结在一起,用以接受驱动电路20的显示驱动控制,并令ITO电极层32产生相对的电气动作,迫使介于两者间的液晶层33呈反射开启(ON)或反射遮断(OFF)的状态。也就是说,ITO电极层32为光线反射启、断控制门板,而金属电极层34为光线反射底板。当整个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30受单色光投射时,可以将每个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30所共同构成的原始影像作相对的影像投射动作。换言之,通过这些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30(即每一个像素)的开启或遮断光线反射功能来构成和显示原始影像。请再参照图3B,该图为本技术微型显示元件100中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30的另一个结构实施例,它为穿透式显示型态。图3B也是对应图2标号为2A的部份的剖视放大图。其结构由上而下依次包括镜面保护层31′、ITO电极层32′、液晶层33′、ITO电极层34′以及晶片35′。晶片35′与驱动电路20连结在一起,用以接受驱动电路20的显示驱动控制,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控制晶片及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结合在所述控制晶片上,受所述控制晶片的显示控制;若干系列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它们设于所述驱动电路上,受所述驱动电路驱动,作原始影像的显像及投影显像的每一像素开启或遮断功能;以及若干个系列的调整用像素元件,它们沿所述金属镜面反射门元件外围的水平轴向及垂直轴向设置,也受驱动电路的驱动控制,作投影影像的每一像素中的开启或遮断功能,以便在投影影像调整时,提供水平轴向及垂直轴向影像像素位移调整的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令远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微型影像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