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用表面材料和具有该表面材料的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83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用表面材料,该显示器用表面材料(10)具有设置在透明基材(11)上的防眩层(14;14,16),该防眩层在表面具有树脂制的凹凸部(13)。由上述树脂形成的平坦膜与油酸液滴的接触角为60度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该显示器用表面材料的显示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用表面材料和具有该显示器用表面材料的显示器,该显示器用表面材料设置在玻璃壳体、塑料壳体等展示用显示器以及个人计算机、电视机、便携式电话等图像显示器等显示器的表面。
技术介绍
在这种显示器中,若来自外部的光在该表面(显示面)无散射地反射,则像映射到此处,难以见到内部的图像,所以在显示器表面设置有用于使来自外部的光发生散射的防眩膜。但是,在使用显示器时,由于手指接触到该表面,所以会在表面上附着由皮脂等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所产生的指纹等(下文简称为“指纹”),图像的目视性(識認性)容易受损。为此,提出了用于防止指纹附着在显示器表面的对策。例如,已公开了如下的防眩膜在透明基材膜上层积树脂层,在其上形成具有防污性的防眩层,由此构成防眩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具有防污性的防眩层含有氟改性化合物,与三乙酸甘油酯的接触角大于43度。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94272号公报(第二页和第四页)上述由含氟化合物形成的防污层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其表面自由能低,所以指纹的附着量减少,并且,所附着的指纹容易擦去。但是,防眩层含有含氟化合物,且与三乙酸甘油酯的接触角大于43度,所以,用于形成附着在防眩层上的指纹的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容易形成微小液滴,这种微小液滴是附着指纹被看到的重要原因,光在该微小液滴处发生漫反射,指纹在显示器表面明显可见这一点依然未得到改善。因此,存在显示器的显示图像目视性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用表面材料和具有该显示器用表面材料的显示器,该显示器用表面材料具有防眩功能和使附着在表面的指纹不易明显的功能,能够提高目视性。对于附着在显示器表面的指纹,由于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在该表面上形成微小液滴,光通过该微小液滴发生漫反射,从而指纹被眼睛所看到。因此,换个角度思考如果即使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产生附着也不生成该微小液滴,例如,显示器表面处于润湿状态,则可使目视中指纹几乎不明显。也就是说,若以用于显现出防眩性的表面凹凸部为基础,减少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的附着量,并使构成该具有凹凸的表面的物质与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容易融合,通过虹吸现象(毛细管现像)更多地吸收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则能够有效地防止所附着的指纹明显的效果,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显示器用表面材料是配置在显示器的表面而进行使用的显示器用表面材料,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在透明基材上设置防眩层来构成的,该防眩层在由树脂形成的表面具有凹凸部,而且,由上述树脂形成的平坦膜与油酸液滴的接触角在60度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如下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用表面材料中,通过由树脂形成且表面具有凹凸部的防眩层,使光的反射方向发生变化而散射,抑制进入到眼睛的反射光,显现出防眩性。进一步推测,由于在表面具有凹凸部,能够基于虹吸现象将形成指纹的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引向表面的凹部(一种毛细管)。另外推测到,由于由上述树脂形成的平坦膜与油酸液滴的接触角被设定在60度以下,因而构成防眩层的树脂容易与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融合,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迅速的被引向表面的凹部,所附着的指纹难以被辨认。因此,显示器用表面材料一并具有防眩功能和使附着在表面的指纹不易明显的功能,能够提高显示器图像等的目视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显示器用表面材料的放大剖面图。图2(a)至图2(c)是图1的变形例。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电阻膜方式的触摸式面板的剖面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的电阻膜方式的触摸式面板的剖面图。图4是电磁感应方式的触摸式面板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用表面材料10的代表性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器用表面材料10的结构不限于图1所示,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如图1所示,在透明基材11的表面形成有凹凸层14,且在背面设置有粘着剂层15,该凹凸层14具有由含有微粒12的树脂形成的凹凸部13。凹凸层14借助表面的凹凸部13起到防眩层的作用。该情况下,构成凹凸层14的树脂对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具有融合性。图2(a)至图2(c)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用表面材料10的其它例子的剖面图。如图2(a)所示,该显示器用表面材料10中,在上述图1中的凹凸层14上设置有对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具有融合性的被覆层(指纹融合层)16,其它结构与图1相同。如图2(b)所示,该显示器用表面材料10通过凹凸转印来形成凹凸层14,构成该凹凸层14的树脂对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具有融合性,其它结构与图1相同。如图2(c)所示,该显示器用表面材料10通过凹凸转印来形成凹凸层14,在该凹凸层14上设置有被覆层16,该被覆层16对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具有融合性,其它结构与图1相同。如图2(a)和图2(c)所示,在凹凸层14上设置有被覆层16的情况下,由这些凹凸层14和被覆层16构成防眩层。作为上述透明基材11,可以使用透明树脂片、透明树脂膜、透明玻璃板等,无特别限定。作为形成透明基材11的树脂材料,具体讲,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甲基)丙烯腈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砜类树脂、聚醚砜类树脂、聚醚类树脂、聚甲基戊烯类树脂、三醋酸纤维素(TAC)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再生纤维素类树脂、二乙酰纤维素类树脂、乙酸丁酸纤维素类树脂、聚酯类树脂、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醚酮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偏氯乙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尼龙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降冰片烯类树脂等。其中,从通用性和用途实效等观点出发,优选聚(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三醋酸纤维素(TAC)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透明基材11的厚度通常为10μm~5000μm,优选为25μm~1000μm,更优选为35μm~500μm。该厚度在10μm~5000μm的情况下,操作性良好,透明基材11的强度不下降,不会不必要地变厚。如上所述,凹凸层14利用树脂形成有凹凸部13,由上述树脂所形成的平坦膜与油酸液滴的接触角需要在60度以下,优选为50度以下,更优选为1度~40度。该凹凸层14可以是如上所述在其自身的表面具有凹凸部13,且与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具有良好的融合性的方式,也可以是在表面具有凹凸部13,在其上设置与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具有良好融合性的被覆层16的方式。据推测,通过使该接触角在60度以下,构成凹凸层14的树脂容易与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融合,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被迅速引向凹凸层14或被覆层16表面的凹部13a,从而可实现附着的指纹难以被看到的功能。在接触角大于60度的情况下,来自生物体的脂质成分容易形成微小液滴,使光漫反射,显示器图像等的目视性变差,所以不适合。对于上述表面的凹凸部13,按照JIS B 0601-1994所规定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05μm~5μm,且凹凸部13的平均间隔(Sm)优选为5μm~500μm。该Ra更优选为0.05μm~2μm,Sm更优选为5μm~500μm,该Ra尤其优选为0.1μm~0.7μm,Sm尤其优选为5μm~350μm。Ra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器用表面材料,其具有透明基材(11)和设置在上述透明基材(11)上的防眩层(14;14,16),该显示器用表面材料是配置在显示器的表面上来使用的显示器用表面材料(10),其特征在于,上述防眩层在表面具有树脂制的凹凸部(13) ,由上述树脂形成的平坦膜与油酸液滴的接触角为60度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哲也疋田真也益子真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