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688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所述天线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辐射臂、第二辐射臂、第三辐射臂和第四辐射臂,第一辐射臂、第二辐射臂以及第三辐射臂设置在电子设备的顶部或底部;第四辐射臂沿电子设备的第一角部设置,且第四辐射臂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辐射臂,第二端向电子设备的第一侧边延伸,并与电子设备的第一侧边框之间形成有第一开路端;寄生结构,沿电子设备的第二角部设置,寄生结构的第一端与第一辐射臂之间形成有第二开路端,寄生结构的第二端延伸至电子设备的第二侧边,并与电子设备的第二侧边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子设备的侧边增设开路端,增加了天线辐射本体的有效辐射电长度,满足全频段要求,有效提升天线辐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国际市场上各个国家系统端网络布局和建设不同,对于电子产品的天线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例如:运营商对于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B8频段要求为9dB,LTEB20频段要求10dB,LTEB28频段要求8dB,其他中高频段(MiddleHighBand,MHB)的要求也较高。由于用户手握终端体积的大小不同,对于天线性能影响较大,现有的电子设备很难满足各个国家对于天线的高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天线性能较差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辐射臂、第二辐射臂、第三辐射臂和第四辐射臂,所述第一辐射臂、第二辐射臂以及第三辐射臂设置在电子设备的顶部或底部;所述第四辐射臂沿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角部设置,且所述第四辐射臂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辐射臂,第二端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侧边延伸,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侧边框之间形成有第一开路端;寄生结构,沿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角部设置,所述寄生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辐射臂之间形成有第二开路端,所述寄生结构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侧边,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侧边框连接,所述第一角部和第二角部分别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顶部或底部的两侧。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天线结构。这样,本技术的上述方案,在电子设备的侧边增设开路端,形成中高频段辐射体和低频段辐射体,增加了天线辐射本体的有效辐射电长度,使手握电子设备时人手对中高频段的影响大幅降低,有效提升天线辐射性能;所述天线结构满足全频段要求,满足产品化工程化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天线结构的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辐射臂,2、第二辐射臂,3、第三辐射臂,4、第四辐射臂,5、第一侧边框,6、寄生结构,7、第二侧边框,101、第一开路端,102、第二开路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辐射臂1、第二辐射臂2、第三辐射臂3和第四辐射臂4,所述第一辐射臂1、第二辐射臂2以及第三辐射臂3设置在电子设备的顶部或底部;所述第四辐射臂4沿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角部设置,且所述第四辐射臂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辐射臂3,第二端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侧边延伸,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侧边框5之间形成有第一开路端101。寄生结构6,沿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角部设置,所述寄生结构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辐射臂1之间形成有第二开路端102,所述寄生结构6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侧边,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侧边框7连接,所述第一角部和第二角部分别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顶部或底部的两侧。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辐射臂1、第二辐射臂2、第三辐射臂3、第四辐射臂4和寄生结构6可以为电子设备的金属中框,也可以采用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天线形式,金属中框可以内嵌隐藏在在塑胶材质中,也可裸露在外单独作为整机部件。其中,所述第四辐射臂4位于电子设备的第一角部,所述寄生结构6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角部,所述第一角部和所述第二角部为电子设备顶端或底端的左右相对的两个角。所述第一开路端101为开设在所述第四辐射臂4与电子设备的第一侧边框5之间的断缝,所述第一开路端101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开路端102为开设在所述第一辐射臂1与所述寄生结构6的第一端之间的断缝,所述第二开路端102位于电子设备的底部或顶部居中位置附近,所述寄生结构6的第二端接地。增设所述第一开路端101后,所述第一辐射臂1、所述第二辐射臂、所述第二开路端102以及所述寄生结构6构成所述天线结构的中高频段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臂1、第二辐射臂2、第三辐射臂3、第四辐射臂4以及所述第一开路端101构成所述天线结构的低频段辐射体。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天线结构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底部也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顶部。在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时,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设置在手机底部,避免了对手机上其他天线结构的影响。本技术的实施例,在电子设备的侧边增设开路端,形成中高频段辐射体和低频段辐射体,增加了天线辐射本体的有效辐射电长度,使手握电子设备时人手对中高频段的影响大幅降低,有效提升天线辐射性能;在保证全面屏的极致工业设计(IndustrialDesign,ID)外观下,所述天线结构满足全频段要求,满足产品化工程化的需求。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辐射臂1和第二辐射臂2的连接处,连接有阻抗匹配电路。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辐射臂1和第二辐射臂2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舌片,所述阻抗匹配电路与所述舌片连接。阻抗匹配是指信号传输过程中负载阻抗和信号源内部阻抗互相适配,得到最大输出功率的一种工作状态,所述阻抗匹配电路讷讷够调整负载功率以及抑制信号反射。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辐射臂2和第三辐射臂3的连接处,通过第一电感L1接地。可选地,所述第二辐射臂2和第三辐射臂3的连接处,还连接有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感L2通过三路单刀单掷开关K的第一路开关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通过三路单刀单掷开关K的第二路开关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通过三路单刀单掷开关K的第三路开关接地。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以及第二电容C2之间分别并联,所述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均与所述三路单刀单掷开关K的一端连接,所述三路单刀单掷开关K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路单刀单掷开关K中施加不同的电压可以分别控制各路开关的通断,各路开关的通断控制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接入所述天线结构,形成天线匹配原理图的拓扑结构,从而使所述天线结构工作在不同频段。具体地,所述天线结构在各个频段的实现方式如下:通过控制所述三路单刀单掷开关K的三路开关均断开,即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均未接入所述天线结构,则由第一辐射臂1、第二辐射臂2、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依次连接的第一辐射臂(1)、第二辐射臂(2)、第三辐射臂(3)和第四辐射臂(4),所述第一辐射臂(1)、第二辐射臂(2)以及第三辐射臂(3)设置在电子设备的顶部或底部;/n所述第四辐射臂(4)沿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角部设置,且所述第四辐射臂(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辐射臂(3),第二端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侧边延伸,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侧边框(5)之间形成有第一开路端(101);/n寄生结构(6),沿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角部设置,所述寄生结构(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辐射臂(1)之间形成有第二开路端(102),所述寄生结构(6)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侧边,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侧边框(7)连接,所述第一角部和第二角部分别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顶部或底部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连接的第一辐射臂(1)、第二辐射臂(2)、第三辐射臂(3)和第四辐射臂(4),所述第一辐射臂(1)、第二辐射臂(2)以及第三辐射臂(3)设置在电子设备的顶部或底部;
所述第四辐射臂(4)沿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角部设置,且所述第四辐射臂(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辐射臂(3),第二端向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侧边延伸,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侧边框(5)之间形成有第一开路端(101);
寄生结构(6),沿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角部设置,所述寄生结构(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辐射臂(1)之间形成有第二开路端(102),所述寄生结构(6)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侧边,并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侧边框(7)连接,所述第一角部和第二角部分别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顶部或底部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臂(1)和第二辐射臂(2)的连接处,连接有阻抗匹配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臂(2)和第三辐射臂(3)的连接处,通过第一电感(L1)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臂(2)和第三辐射臂(3)的连接处,还连接有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艺彬李鹏鹏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