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性能好的逆变器电源,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控制芯片与散热结构,所述壳体呈箱状且其顶部设置有电磁防干扰层,其侧部设置有冷却风扇与正负极接口,且正负极接口位于冷却风扇上方;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固定板、支撑板、散热底板与散热顶板,固定板安装在壳体内,且其顶部两侧固接支撑板,其通过支撑板连接散热底板;所述散热底板包括散热体一与两散热体二,两散热体二均呈板状且其分别垂直连接两支撑板,其上设置有散热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对控制芯片双面散热的方式,将控制芯片的热量传导出去,可以有效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散热效果好,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性能好的逆变器电源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电源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定性能好的逆变器电源。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逆变器电源是一种能够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为设备进行供电的电源,主要应用在广泛适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缝纫机、DVD、VCD、电脑、电视、洗衣机、抽油烟机、冰箱、录像机、按摩器、风扇、照明等。由于逆变器电源工作时其控制芯片会产生很高的热量,而且容易被外界电压所干扰,影响逆变器的稳定性,导致逆变器电源的损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一种稳定性能好的逆变器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能好的逆变器电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能好的逆变器电源,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控制芯片与散热结构,所述壳体呈箱状且其顶部设置有电磁防干扰层,其侧部设置有冷却风扇与正负极接口,且正负极接口位于冷却风扇上方;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固定板、支撑板、散热底板与散热顶板,固定板安装在壳体内,且其顶部两侧固接支撑板,其通过支撑板连接散热底板;所述散热底板包括散热体一与两散热体二,两散热体二均呈板状且其分别垂直连接两支撑板,其上设置有散热块;所述散热体一位于两散热体二之间,散热体一呈弧状且其弧面外侧连接散热体二,散热体一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弧面设置有散热齿,散热体一远离固定板的一侧面连接有导热块。优选的,导热块呈与散热体一配合的弧状,导热块上设置控制芯片,且其与控制芯片的发热端紧贴。优选的,散热顶板设置于散热底板上,散热顶板底部连接控制芯片。优选的,散热顶板靠近散热体一的两端设置有向外翻折的限位边,且限位边与散热体一连接。优选的,散热顶板远离控制芯片的一端面设置有散热鳍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散热结构,散热结构采用对控制芯片双面散热的方式,将控制芯片的热量传导出去,设置的散热齿、散热块、散热鳍片将热量发散,其中散热体一呈弧状可以有效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散热效果好,使控制芯片的底部与顶部均可以散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右视图。图中:1、壳体;2、控制芯片;3、电磁防干扰层;4、冷却风扇;5、正负极接口;6、固定板;7、支撑板;8、散热底板;81、散热体一;811、散热齿;82、散热体二;821、散热块;9、散热顶板;91、限位边;92、散热鳍片;10、导热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能好的逆变器电源,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控制芯片2与散热结构,所述壳体1呈箱状且其顶部设置有电磁防干扰层3,其侧部设置有冷却风扇4与正负极接口5,且正负极接口5位于冷却风扇4上方;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固定板6、支撑板7、散热底板8与散热顶板9,固定板6安装在壳体1内,且其顶部两侧固接支撑板7,其通过支撑板7连接散热底板8;所述散热底板8包括散热体一81与两散热体二82,两散热体二82均呈板状且其分别垂直连接两支撑板7,其上设置有散热块821;所述散热体一81位于两散热体二82之间,散热体一81呈弧状且其弧面外侧连接散热体二82,散热体一81靠近固定板6的一侧弧面设置有散热齿811,散热体一81远离固定板6的一侧面连接有导热块10。导热块10呈与散热体一81配合的弧状,导热块10上设置控制芯片2,且其与控制芯片2的发热端紧贴。散热顶板9设置于散热底板8上,散热顶板9底部连接控制芯片2。散热顶板9靠近散热体一81的两端设置有向外翻折的限位边91,且限位边91与散热体一81顶部连接。散热顶板9远离控制芯片2的一端面设置有散热鳍片92。工作原理:本技术的散热结构包括固定板6、支撑板7、散热底板8与散热顶板9,固定板6安装在壳体1内,且其顶部两侧固接支撑板7,其通过支撑板7连接散热底板8,通过设置散热结构,散热结构采用对控制芯片2双面散热的方式,将控制芯片2的热量传导出去,通过设置的散热齿811、散热块821、散热鳍片92将热量发散,其中散热体一81呈弧状可以有效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散热体一81与散热体二82配合,散热效果好,通过在控制芯片2上设置散热顶板9,散热顶板9的限位边91与散热体一81顶部连接,散热顶板9对控制芯片2的顶部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装置通过总控制按钮对其实现控制,由于控制按钮匹配的设备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常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性能好的逆变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控制芯片(2)与散热结构,所述壳体(1)呈箱状且其顶部设置有电磁防干扰层(3),其侧部设置有冷却风扇(4)与正负极接口(5),且正负极接口(5)位于冷却风扇(4)上方;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固定板(6)、支撑板(7)、散热底板(8)与散热顶板(9),固定板(6)安装在壳体(1)内,且其顶部两侧固接支撑板(7),其通过支撑板(7)连接散热底板(8);所述散热底板(8)包括散热体一(81)与两散热体二(82),两散热体二(82)均呈板状且其分别垂直连接两支撑板(7),其上设置有散热块(821);所述散热体一(81)位于两散热体二(82)之间,散热体一(81)呈弧状且其弧面外侧连接散热体二(82),散热体一(81)靠近固定板(6)的一侧弧面设置有散热齿(811),散热体一(81)远离固定板(6)的一侧面连接有导热块(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性能好的逆变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控制芯片(2)与散热结构,所述壳体(1)呈箱状且其顶部设置有电磁防干扰层(3),其侧部设置有冷却风扇(4)与正负极接口(5),且正负极接口(5)位于冷却风扇(4)上方;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固定板(6)、支撑板(7)、散热底板(8)与散热顶板(9),固定板(6)安装在壳体(1)内,且其顶部两侧固接支撑板(7),其通过支撑板(7)连接散热底板(8);所述散热底板(8)包括散热体一(81)与两散热体二(82),两散热体二(82)均呈板状且其分别垂直连接两支撑板(7),其上设置有散热块(821);所述散热体一(81)位于两散热体二(82)之间,散热体一(81)呈弧状且其弧面外侧连接散热体二(82),散热体一(81)靠近固定板(6)的一侧弧面设置有散热齿(811),散热体一(81)远离固定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厚勋,汪小波,李森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圣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