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醒民专利>正文

太阳能辅助直热式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73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太阳能辅助直热式热水器,所述太阳能辅助直热式热水器安装有压缩机(1)、节流器(3)、风扇(4)、蒸发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辅助直热式热水器有一个热水器(2),所述热水器(2)包括: 一个上水箱(16),在所述的上水箱(16)中安装有加热器(10),在所述的上水箱(16)的上部连接有温水入口(15); 一个下水箱(17),在所述的下水箱(17)中安装有过冷器(11),在所述的下水箱(17)的下部通过管道连接冷水进口(13); 所述的上水箱(16)和所述的下水箱(17)通过连通管(24)相连接; 在上水箱(16)上部的外侧包围有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在所述的换热器(9)的末端连接热水出口(8); 在所述的上水箱(16)和下水箱(17)的外部设有保温层(12),在所述的保温层(12)的外面是箱体(18); 所述的压缩机(1)通过排气管(7)与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的一端相连接,在所述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的另一端连接加热器(10)的一端,在所述的加热器(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过冷器(11)的一端,在所述的过冷器(1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6′)与节流器(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节流器(3)的另一端与蒸发器(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蒸发器(5)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22)与太阳能集热管(2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管(23)的另一端通过回气管(6)与压缩机(1)连接; 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管(23)设置在太阳能集热板(19)上; 在所述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上设有间隙,所述的温水入口(15)与所述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的一端的间隙相连接; 所述的热水出口(8)与所述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的另一端的间隙相连接; 在所述的热水器上设有气口(14); 在蒸发器(5)的侧边设有风扇。(*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与流体有关的设备,更具体地讲,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水器,尤其是指一种太阳能辅助直热式热水器。在国际专利分类表中,本技术应该分为G06D小类。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水的加热,通常是用油(包括重油、轻油等)、燃气、煤、电等作热源。与此相关的热水器等产品也不少,在市场上都可以买得到,其普及率比较高。但是该类产品也有不足之处热效率偏低,客观上造成能源的浪费。即使是太阳能热水器,其热效率也比较低,仍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及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效率更高的、节能的、安全的太阳能辅助直热式热水器。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太阳能辅助直热式热水器安装有压缩机1、节流器3、风扇4、蒸发器5,主要特点在于所述太阳能辅助直热式热水器有一个热水器2,所述热水器2包括一个上水箱16,在所述的上水箱16中安装有加热器10,在所述的上水箱16的上部连接有温水入口15。一个下水箱17,在所述的下水箱17中安装有过冷器11,在所述的下水箱17的下部通过管道连接冷水进口13。所述的上水箱16和所述的下水箱17通过连通管24相连接。在上水箱16上部的外侧包围有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在所述的换热器9的末端连接热水出口8。在所述的上水箱16和下水箱17的外部设有保温层12,在所述的保温层12的外面是箱体18。所述的压缩机1通过排气管7与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的一端相连接,在所述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的另一端连接加热器10的一端,在所述的加热器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过冷器11的一端,在所述的过冷器1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6′与节流器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节流器3的另一端与蒸发器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蒸发器5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22与太阳能集热管2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管23的另一端通过回气管6与压缩机(1)连接。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管(23)设置在太阳能集热板(19)上;在所述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上设有间隙,所述的温水入口15与所述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的一端的间隙相连接。所述的热水出口8与所述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的另一端的间隙相连接。在所述的热水器上设有气口14。在蒸发器5的侧边设有风扇4。所述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为管道式,分为二层内层为螺纹管20,外层为外套管21,间隙设在螺纹管20和外套管21之间。在上水箱16上部的外侧包围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的圈数≥1。所述的换热器9的圈数为4。根据设计需要,可以适当变化圈数。所述的压缩机1为变频压缩机。当进水温度改变时,变频压缩机可以调节转速,以保证输出热水温度的稳定。所述的加热器10为螺旋状的螺纹管加热器,其螺旋数≥1。所述的加热器10的螺旋数等于3。根据设计需要,其螺旋数可以增加或减少。所述的过冷器11为螺旋状的螺纹管过冷器,其螺旋数≥1。所述的过冷器11的螺旋数等于2。根据设计需要,其螺旋数可以增加或减少。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因为使用了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分温度区域加热以及太阳能辅助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而言,该热水器的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但节约能源,使用起来也很安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其中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的全剖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从附图1的结构示意图中可以看到本技术的一些主要结构特征,例如从该附图中能够看到1压缩机、2热水器、3节流器、4风扇、5蒸发器、6回气管、7排气管、8热水出口、9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10加热器、11过冷器、12保温层、13冷水进口、14气口、15温水入口、16上水箱、17下水箱、18箱体、19太阳能集热板、20罗纹管、21外套管、22连接管、23太阳能集热管、24连通管。在本技术中,所述的压缩机1、节流器 3、风扇 4、蒸发器5等均为已有技术,所以在此不再赘述。需要重点说明的是,从该附图中可以看到本技术有一个热水器2,所述热水器2包括一个上水箱16,在所述的上水箱16中安装有加热器10,在所述的上水箱16的上部连接有温水入口15。一个下水箱17,在所述的下水箱17中安装有过冷器11,在所述的下水箱17的下部通过管道连接冷水进口13。所述的上水箱16和所述的下水箱17通过连通管24相连接。在上水箱16上部的外侧包围有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在所述的换热器9的末端连接热水出口8。在所述的上水箱16和下水箱17的外部设有保温层12,在所述的保温层12的外面是箱体18。在所述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上设有间隙,所述的温水入口15与所述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的一端的间隙相连接。所述的热水出口8与所述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的另一端的间隙相连接。冷水进口13通过管道将冷水引入下水箱17的下部。冷水首先通过过冷器11的预先加热。然后,下水箱17的水通过连通管24流入上水箱16,在上水箱16中,水受到加热器10的进一步加热。最后,受到二次加热的水通过温水入口15,流入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的间隙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为管道式,分为二层内层为螺纹管20,外层为外套管21,在螺纹管20和外套管21之间设有间隙。受到二次加热的水,通过温水入口15,流入到螺纹管20和外套管21之间的间隙中,受到第三次加热。最后,在螺纹管20和外套管21之间的间隙中的热水通过热水出口8流出。附图2是本技术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为管道式,分为二层内层为螺纹管20,外层为外套管21,在螺纹管20和外套管21之间设有间隙。在上水箱16上部的外侧包围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的圈数≥1。在本技术中所绘出的换热器9的圈数为4圈,根据设计的需要,可以适当的变更圈数。附图3是本技术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的全剖图。从该附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螺纹管20和外套管21的具体结构特征。附图4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在该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结构特征和工作原理。所述的压缩机1通过排气管7与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的一端相连接,在所述的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的另一端连接加热器10的一端,在所述的加热器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过冷器11的一端,在所述的过冷器1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6′与节流器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节流器3的另一端与蒸发器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蒸发器5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22与太阳能集热管2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管23的另一端通过回气管与压缩机1连接。接通电源、水源,压缩机工作,吸入媒体(可以是R22、R134a或R410A等),经绝热压缩,产生压缩热,高温高压的媒体经排气管7进入内螺纹管套管式换热器9的螺纹管20内(具体结构从附图3看得更清楚),把热量交给流经螺纹管20和外套管21之间的间隙处的水,使水的温度迅速提高。而管内媒体的温度开始下降,温度下降的媒体接着依次流入加热器10和过冷器11,把媒体余下的热量分别加热上水箱16中的水和下水箱17中的水,经过三步加热的水,最后热水从热水出口8排出。随着温度的下降,媒体被液化,沿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醒民梁俊梁友
申请(专利权)人:梁醒民梁俊梁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