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044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在非显示区,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电结构和多条金属走线,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第一传输电极和第一衬垫,第一衬垫位于第一传输电极和第一基板之间;第一传输电极与金属走线电连接,且第一传输电极与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第一衬垫包括多个第一凹陷部;相邻两个第一凹陷部之间包括第一支撑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增大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的有效接触面积,进而提高触控信号的传输速率。

A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显示面板的发展,将触控功能集成在显示面板上已变得越来越普遍。其中,触控结构集成在显示面板上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覆盖表面式(OnCell)和嵌入式(InCell)。集成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或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LCD)。对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而言,触控结构InCell指的是,触控结构位于封装玻璃朝向阵列基板的一侧。然而,为显示面板提供触控信号的触控驱动芯片通常设置在阵列基板一侧,为了将触控信号传输至触控结构,阵列基板侧和封装玻璃上通常设置有导电结结构,阵列基板侧的导电结构通过金属走线与触控驱动芯片电连接,封装玻璃上的导电结构与触控结构电连接。当玻璃盖板和阵列基板对置设置时,阵列基板侧和封装玻璃上的导电结结构接触电连接,从而实现触控驱动芯片与触控电极的电连接。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导电结构由于工艺原因会出现塌陷,具体表现为四周高中间低,即导电结构的导电接触面并非平面,导致阵列基板侧的导电结构和封装玻璃上的导电结结构有效接触面积较小,影响两者的有效导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增大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触控信号的传输速率。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在非显示区,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电结构和多条金属走线,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一一对应电连接;在显示区,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触控电极;多个第二导电结构与触控电极电连接;金属走线用于传递触控信号;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第一传输电极和第一衬垫,第一衬垫位于第一传输电极和第一基板之间;第一传输电极与金属走线电连接,且第一传输电极与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第一衬垫包括多个第一凹陷部;相邻两个第一凹陷部之间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与用于传输触控信号的金属走线电连接,第二基板上设置有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其中,第一导电结构的第一衬垫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陷部,使得相邻两个第一凹陷部之间形成第一支撑部,虽然每个第一支撑部还会出现中间凹陷的情况,但是,由于每个第一支撑部的四周位置处都是平坦的,因此,多个第一支撑部的平坦表面的总面积是比较可观的。如此,相比于现有技术,可改善形成在第一衬垫上的第一传输电极中间凹陷的情况,增大第一传输电极中平坦面的面积,进而增大第一传输电极与第二导电结构的有效接触面积,降低第一传输电极和第二导电结构的接触电阻,提升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对触控信号的传输速率。附图说明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图5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支撑部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支撑部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2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图13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再一种剖面图;图14是图3中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图15是图3中沿CC’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沿DD’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参见图1和图2,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DA’和非显示区NA’,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10’以及第二基板210’。在显示区DA’,第二基板210’朝向第一基板1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230’。在非显示区NA’,第一基板110’朝向第二基板2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电结构120’、多条金属走线130’和触控驱动芯片30’,第一导电结构120’通过金属走线130’连接至触控驱动芯片30’,第一导电结构120’通常包括第一传输电极121’和第一衬垫122’,第一衬垫122’用于将第一传输电极121’垫高;第二基板210’朝向第一基板11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电结构220’,第二导电结构220’通过触控走线240’与触控电极230’电连接,第二导电结构220’包括第二传输电极221’。由于第一衬垫122’将第一传输电极121’垫高,因此,第一传输电极121’能够和第二传输电极221’接触电连接,以实现触控电极230’和触控驱动芯片30’的电连接,如此,触控驱动芯片30’产生的触控信号可传输至触控电极230’。但是,申请人发现,第一衬垫121’一般通过多层无机层、多层金属层和多层有机层堆叠形成,当有机层厚度较大时,由于应力不均,容易造成中间凹陷进而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情况,导致第一传输电极121’成膜后也会造成中间凹陷,即呈现出整个第一导电结构120’是凹陷的状态,如此,当第一导电结构120’和第二导电结构220’接触时,只有四周可以接触,影响有效导通。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在非显示区,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电结构和多条金属走线,第二基板朝向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n在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电结构和多条金属走线,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一一对应电连接;在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触控电极;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金属走线用于传递触控信号;/n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第一传输电极和第一衬垫,所述第一衬垫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电极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所述第一传输电极与所述金属走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传输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一衬垫包括多个第一凹陷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陷部之间包括第一支撑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
在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电结构和多条金属走线,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一一对应电连接;在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触控电极;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金属走线用于传递触控信号;
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包括第一传输电极和第一衬垫,所述第一衬垫位于所述第一传输电极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所述第一传输电极与所述金属走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传输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一衬垫包括多个第一凹陷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陷部之间包括第一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第二传输电极和第二衬垫,所述第二衬垫位于所述第二传输电极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二传输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且所述第二传输电极与所述第一传输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衬垫包括多个第二凹陷部;相邻所述第二凹陷部之间包括第二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垫包括第一子衬垫和第二子衬垫,所述第一子衬垫位于所述第二子衬垫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子衬垫包括第三传输电极,所述第三传输电极与所述金属走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凹陷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子衬垫露出所述第三传输电极;
所述第二衬垫包括第三子衬垫和第四子衬垫,所述第三子衬垫位于所述第四子衬垫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四子衬垫包括第四传输电极,所述第四传输电极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凹陷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三子衬垫露出所述第四传输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传输电极同层且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所在平面与所述金属走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传输电极所在平面与所述金属走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金属走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通过过孔与所述金属走线电连接;
在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还设置有触控走线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传输电极同层且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所在平面与所述触控走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传输电极所在平面与所述触控走线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通过过孔与所述触控走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互不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互不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转刘昕昭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