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对流型旋转式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103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在本体与燃烧器间形成冷空气膜以阻断除辐射热外的传导热,并将此空气膜的部分空气作为二次空气提供以便未燃烧之燃气完全燃烧来提高供暖效率。于外部燃烧管上设有空气导向件,于一放热板上部侧周设有使从该导向件喷来的空气对流的遮蔽板,同时在内外燃烧器之间使之保持一定间隔L而设有支承板,在内部燃烧器上设有周缘呈圆形突出且朝向燃烧器中央的一列火焰孔,后者之外侧对应地设有同样形状的一列突出部形成的多个内部网。(*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雾化的燃油与为燃烧器内供气的空气,通过预热器加热,再把这种混合的燃气提供给内部燃烧器上形成的火焰孔,由此来形成火焰的强制对流型旋转式加热器。传统的强制对流型旋转式加热器,例如有日本特许公报平成2-1875中所描述到的,其中涉及的强制对流型旋转式加热器,是在燃烧盘大体居中部位上的高速旋转之汽化筒内部,使汽化的燃料与空气同时上升与汽化,从燃烧盘喷出,而进行燃烧汽化的一种燃烧器,其中,为了防止燃烧时汽化筒顶部因火焰的辐射热而过热,在汽化筒顶部的外壁与内壁上装附有陶瓷材料等粉末构成的涂层。但是这样构成的强制对流型旋转式加热器,虽可防止汽化筒顶部因火焰辐射热造成的过热问题,但都存在着不能减少燃烧时产生的燃烧噪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示明了另一种先有的强制对流型旋转式加热器。如图1所示从设于喷射盘10内的喷嘴7a喷出的燃油,经汽化后通过喷射用风扇的支座与喷射盘10边缘10二者间形成的缝隙(图中未示明),再自上盖9与下盖12形成的混合空间内漏出。这种漏出的雾化态的燃油,通过图中未示明的马达带动的叶轮的作用,供给于上述混合空间内,在经预热器13汽化的同时,因此混合空间内加热了的空气混合成混合燃气,经由下盖12中形成的混合燃气排出孔12a,提供给外部燃烧器1-与内部燃烧器2之间。在此,通过与内部燃烧器2外侧面平行设置的内部网5以及扁平状的火焰孔4,由点火器18点火,经此点火而加热了的助燃空气使得装在内、外部燃烧器2、1上的放热板34加热,受到装设在此板34上的强制对流型马达的驱动而转动强制对流型风扇,便把燃烧热朝下部方向分散。但在燃烧开始时为了防止过热,是以一种火焰棒28来探测火焰,用它来使图中未示明的控制部工作,以控制火焰的强度。但在这种具有上述结构的先有的强制对流型旋转式加热器中,由于强制对流型马达36与强制对流型风扇是通过另外的方式安装到上述结构的上侧部上,为了驱动此马达与风扇使加热了的燃烧热沿箭头A方向分散,就需要有另设的强制对流型马达及风扇,这不仅成为价格高的主要原因,而且由于把空气吹入到有限空间内,也成了燃烧效率低,燃烧不完全的主要原因,结果不仅产生恶臭,会使用者有不快感,而且也带来了质量低下等许多问题。此外,在这种先有的强制对流型旋转式燃烧器中,内部燃烧器2中的火焰孔呈扁平形,而在其外侧又附着的是扁平状的内部网,这就构成了燃烧不完全的原因,由于在燃烧时从内部加热器2侧壁上形成的火焰孔4喷出的火焰19之前端呈尖突形式,由于相互相对的火焰19、19的干涉,在内部燃烧器2内大致居中的附近形成了共鸣区A,产生出60dB以上的共鸣音,不仅给使用者带来了噪音公害的不快感,而且由于在一端于相互交错的内部燃烧器2和外部燃烧器1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隙1的间也会有不能大量生产品质均匀之制品等种种问题。为此,鉴于上述种种问题,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于加热器装置本体与燃烧器之间形成冷空气膜,达到除辐射热外能阻断热体导的效果,而在同时能进行完全燃烧,即把此空气膜的一部分空气作为二次空气供给,使未燃烧的燃气能完全燃烧,由此而提供一种能提高供暖效率的强制对流型旋转式加热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在下述的强制对流型旋转式加热器之中采取了后面描述的装置形式此强制对流型旋转式加热器包括喷射盘、喷射风扇与内外部燃烧器构成的加热器部,驱动此喷射盘、喷射风扇与叶轮的马达,储存燃烧用燃料的燃料槽,从此燃料槽上吸燃烧用燃料的电磁泵,迫使喷嘴管将由此电磁泵吸上的燃烧用燃料喷入上述燃烧器部内的喷嘴,以及装配在此燃料槽上的本体;而所采取的装置形式是,为在上述本体和一放热板之间将叶轮吸入之空气喷成空气膜,而在外部燃烧器的底座上设置有空气导向部件,配置在前述放热板上部周边上用来使从该空气导向部喷射出的空气发生对流的遮蔽板,使前述内部燃烧点和外部燃烧点之间保持一定间隔的支水板,朝加热器中央而沿内部燃烧器周沿呈球形突出的一批火焰孔,为使此种火焰的前端形成球状,而在此种火焰孔的外侧由与火焰孔形状相同的突出部形成的多个内部网。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为省除重复性的说明,与图1所示的先有的强制对流型旋转燃烧器相对应,相同的结构部件附以相同的数号。如图2所示,在燃烧油燃料储存槽8的下部设有多个水平可调的脚状件21、21,槽8在侧上部设有电磁泵22,槽8内之煤油借助于电磁泵22沿白色箭头通过喷嘴管7,从设在喷射风扇6内的喷喷7a喷出,通过风扇6的支座与喷射盘10之间形成的(未示明)微隙,在上盖9与下盖12形成的混合空间内,使雾化的燃烧燃料漏出,再由设在下盖12外周面上的预热器13加热或进行接触汽化。下面说明,配置于外部燃烧器1底座1a上的,在筒状本体36与外部燃烧器1以及放热板34之间形成空气膜的空气导向件40的结构。如图3至图5所示,空气导向件40包括外形大致呈圆形的第一空气导向板40a;相对于导向板40a,形成上窄下宽之空间的曲折的第二空气导向板40b;在此第一与第二空气导向板40a、40b的底板40d上按一定间隔形成的空气导入孔40e;以及用于使导入这种孔40e中的空气排出来形成空气膜33,而在空气导向板40a、40b上部边缘附近按一定间隔形成的圆形喷出通道40c。再来参看图6与图7,说明支承板23的结构和将它安装于外部燃烧器1与内部燃烧器2之间的方法。如图7所示,支承板23的剖面略呈L形,它的曲折部分有由冲压加工形成的增强件23b;此支承板23与外部燃烧器接合的曲面形成为内径与外部燃烧器1的相同的曲面,同时,此曲面为了同外部燃烧器1内壁面上隔120°间隔形成的两个熔接珠状部1a(参看图8)相结合,而设有在固定部位上形成的两个接合孔23a、23a。这样,当熔接珠状部1a插入接合孔23a内时,支承板23就定位于外部燃烧器上,它们的这一接合部分,即接合孔23a的部分,可由周知的技术熔接固定,这样就能使内部燃烧器20与外部燃烧器1能保持一定间隔L,同时能防止它们偏心错位。即,由于支承板23的曲面固定在外部燃烧器11的内侧上,它的曲折的另一侧面之端部则与内部燃烧器20相接,同时使内部燃烧器20和外部燃烧器保持一定间隔,这样就能进行质量一定的强制对流型旋转式加热器的工业化生产。以下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强制对流型旋转式加热器的工作。首先将图中未标出的旋转式的驱动钮置于接通位置,通过电磁泵22的驱动,燃料槽8内的燃烧用煤油便沿白色箭头,从设在喷射盘内的喷嘴7a喷射,此时,接收到马达15之转动力的喷射盘以及风扇6便转动而喷射出的煤油,便自此喷射盘的面上朝上部上升,于喷射风扇6的支座与喷射盘10之间形成的微隙间通过,以雾化状态从上盖9与下盖12所形成的空间漏出。然后,由于马达15带动而转动的风扇16,使得室内空气中的一部分通过空气过滤器14与燃烧用空气导入空30,沿黑色箭头所示的通道,由预热器13来加热这一供给到混合空间内的燃烧用空气。在此,于混合空间内加热了的燃烧用空气与汽化的燃料,在前述马达15通过其轴15a而带动的风扇1′6的转动作用下,变成了混合成的汽化混合燃气。这种混合好的混合燃气,如图6所示,通过下盖12中开设的混合气体排出孔12a,再通过装设在外部燃烧器1与内部燃烧器20之间和与之按120°间隔开的支承板23之间,供给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强制对流型旋转式加热器,它包括由喷射盘10、喷射风扇6以及内外部燃烧器2、1组成的燃烧器部;驱动此喷射盘10、喷射风扇6与叶轮16的马达15;燃烧用燃料的储存槽8;从此燃料槽8吸上燃烧用燃料的电磁泵22;将从电磁泵22经由喷嘴管7吸上的燃烧用燃料喷向前述燃烧部内的喷射盘10的喷嘴7a以及设置在上述燃料槽8上部的本体36,它的特征在于:为了在上述本体36和放热板34之间使由叶轮16吸入的空气喷成空气膜,在外部燃烧器1的底座1a之上设有空气导向件40,在上述放热板34上的上部侧周围设有用来使从空气导向件40喷射出的空气发生对流的遮蔽板31,为使上述内部燃射器2和外部燃料器1之间保持一定间隔而设置的支承板23,朝向燃烧器部的中央部分并在上述内部燃烧器2上形成的周缘呈圆形的一列火焰孔24,为使火焰19的前端形成球状而在前述火焰孔24的外侧由与火焰孔具有相同形状突出部形成的一列内部网17。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头焕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