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326 阅读:4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舞台灯结构,其是由一壳体,一驱动装置,一电源接触装置,一电源回转装置,一连动杆和至少一灯球所组合而成;当电源开启时,灯球点亮,而驱动装置的马达旋转,使电源回转装置及连动杆同步旋转,进而将灯球呈水平方式旋转;另灯球的盘形齿轮则沿着壳体的齿环旋转,使灯球呈纵向滚动方式旋转而成。(*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舞台灯,尤指一种仅需一具马达即可带动至少一灯球旋转的舞台灯。尤有进者,本技术的舞台灯元件简化,组装便捷,极符合家庭视听娱乐的需求及消费预算。按舞台灯的发展,随著演艺事业的精致化而日趋复杂,此种具光影效果并配合声音变化,往往可促进舞台气氛,进而使舞台或表演带进高潮的要因。所以,光影效果的设计,尤其在舞台设计上,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唯舞台气氛的控制,若仅藉助单一只舞台灯旋转,是无法营造出欢乐气氛,因此以往舞台上方的天花板、墙壁或表演台上,举目所见,尽是舞台灯的设置;此举除破坏舞台的整体美感外,亦使原本狭小的舞台被占用,而减少表演空间,同时亦增加架设舞台灯的繁琐。是以,即有业者针对上述的缺失,而设计出一种可同步旋转两只灯球的传动装置,其主要是在一壳体内设一主马达,该主马达的传动轴再与一横向的连动杆枢接,其两侧则分别再设一副马达,并分别与一灯球连结。当壳体内的主马达启动时,该两灯球是在连动杆上呈水平旋转,然后再将两副马达启动,使灯球可纵向旋转。此种设计,确实可减少舞台灯的设置,并增加表演空间,唯其必须设置三个马达,除增加成本外,且体积较大。尤有进者,使用者在操作上时必须兼顾多只马达开关,殊为不易。此外,随著家庭用视听娱乐器材的兴起,使得人们在欢唱之余,却只能牵就既有的灯光,而无法营造出舞台气氛,确实稍嫌美中不足之处。探其原因,乃在于传统的舞台灯皆使用于舞厅、演唱会等场合,除价格昂贵外,体积庞大亦为一显著的缺失,故不适合于家庭中使用。有鉴于此,申请人本于长年来从事舞台灯设计与产销的经验,潜心研究,期能发展一仅利用单一只马达即可将至少一灯球同步旋转的舞台灯,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技术的“舞台灯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舞台灯结构,其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以及价格便宜的优点,而适合家庭的使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舞台灯结构,包括一壳体,是由一上壳及一底壳对接而成,该上壳顶面中央设一轴孔,周缘则环设一道齿环;一驱动装置,是由一马达固设于底壳内,其上方具一输出轴的延伸;一电源接触装置,是以一基板固设并跨置于马达上方,其两侧各设一第一和第二接极,该两接极底部分别与具电源输入的第一和第二导线枢接,而顶部各具一接极端的外露;一电源回转装置,是由一旋转轴与输出轴连结,以形成连动,其顶部设一轴槽,而中下段则设一绝缘盘,该绝缘盘底面对应于两接极端位置,各设一环形不等径的第一和第二导环,并将该两导环恒常地与所对应的接极端接触,另将一第三和第四导线一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导环连结,另端则穿越轴槽;一连动杆,为T型杆体,其底部的杆柄是与旋围轴连结,而上方则具一线孔;至少一灯球,是设于连动杆一侧,其内具灯泡及两电源线,该两电源线由线孔穿出,并分别与第三和第四导线枢接,且灯球内侧对应于齿环位置纵向设一环形齿轮,并跨置于其上。其中上壳内壁得向下延伸若干或一呈环状的挡块。其中上壳表面周缘得设置若干散热环槽。其中马达的输出得侧向嵌插一轴榫,而旋转轴底部则设一榫槽。其中所述的接极是在一底板上设一板槽,并供一导线的导电端子容置,另将一电源伸缩装置置于一罩壳的透孔内,其底部与导电端子接触,而顶部的接极端则外露于罩壳。其中电源伸缩装置是由一弹簧的底部与一导电扣套接,而顶部则与一接极端套接。其中所述的接极是在一底座上方连结一多折状的导电弹片,该弹片底部与一导线连接,而顶部则突设一接极端。其中弹片的接极端是呈圆弧形。其中旋转轴侧向设一杆孔,而杆柄相对设一柄孔,一插销穿越杆孔与柄孔,使旋转轴与杆柄连结。其中旋转的轴槽内突设一轴肋,而杆柄相对设一柄槽。其中灯球的表面得设置若干不同的色片。其中连动杆上方得连结一遮蔽导线及电源线的上盖。其中连动杆顶面得设一或以上的嵌孔,而上盖则相对向下延伸嵌榫,该各嵌榫是嵌入嵌孔而固定。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以及所能达成的功效,首先请参阅图示,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舞台灯的大体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壳体、电源回转装置及电源接触装置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组立后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电源接触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图4的侧向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组立后的立体图。如图1至4所示,基本上,本技术的舞台灯是由一壳体1,一驱动装置2,一电源接触装置3,一电源回转装置4,一连动杆5和至少一灯球6所组合而成。其中,壳体1是由一上壳11和一底壳12对接而成,以便内部空间是容置驱动装置2、电源接触装置3和电源回转装置4。其中,上壳11顶面中央设一轴孔111,其周缘则环设一道齿环112。此外,上壳11内壁适当处则设置若干或一呈环状的档块113(请参阅图3),以便当舞台灯倒置时,以作为绝缘盘42的止挡。再者,上壳11周缘得设若干环槽114,以利驱动装置2的散热。而底壳12内则设若干突榫及孔洞,以便藉习知的连接件,诸如螺丝将驱动装置2及电源接触装置3固设于底壳12内。驱动装置2是为一马达21,是固设于底壳12内,其具一输出轴22的延伸,以便与电源回转装置4枢接连结,以形成连动。此外,该输出轴22侧向嵌插一轴杆23。电源接触装置3是固设于马达21上方,其在一基板31两侧各设一第一和第二接极32、33,该两接极分别与一第一和第二导线34、35枢接连结,以便可供应电源予电源回转装置4。其中,为确保该第一和第二接极32、33能恒常地与电源接触装置4保持接触,故各接极是在一绝缘底板36上设一板槽361,并供一导线的导电端子39容置与定位;再将一电源伸缩装置37置于一绝缘罩壳38的透孔381内,最后将罩壳38以卡合或螺合方式与底板36连结,使导电扣373恒常地与导电端子39接触,而另端的接极端372则外露于罩壳38,以形成电源一极的接通。其中电源伸缩装置37是由一弹簧371的上和下端各自套接一接极端372及一导电扣373所构成。请再参阅图4及图5,所揭示者乃本技术电源接触装置3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及剖面图,其中,基板31两侧亦各设一第一和第二接极32、33,该两接极则是分别在一底座30上方连结一多折状的导电弹片301,其底部是与一导线(34或35的其中之一)连接,而顶部则突设一接极端302,以便与后叙第一或第二导环421、422接触,以形成电路的导通。此外,该弹片301的接极端302是呈圆弧形,以便与导环形成点状接触,以避免干扰现象发生。电源接触装置4是在一旋转轴41底部设一榫槽411,以便与输出轴22的轴榫23套接,并跨置于其上,且其顶部的轴槽412侧向设一贯穿的杆孔413,复藉一插销414穿越该杆孔413及连动杆5,以便将两者连结,以形成连动。此外,该旋转轴41的轴槽412内突设一轴肋415。此外,旋转轴41的中下段另设一绝缘盘42,该盘体底面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接极32、33位置,各设一环形不等径的第一和第二导环421、422,并形成接触,然后由一第三和第四导线43、44一端分别与所对应的第一和第二导环421、422焊接,其另端则穿越轴槽412。连动杆5为一T型杆体,其底部的杆柄51是插入旋转轴41的轴槽412,以形成连动。当然,其预设的柄槽511是与轴肋415套接后,另将一插销414穿越杆孔413及杆柄51的柄孔512后,使连动杆5可随旋转轴41可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舞台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是由一上壳及一底壳对接而成,该上壳顶面中央设一轴孔,周缘则环设一道齿环;一驱动装置,是由一马达固设于底壳内,其上方具一输出轴的延伸;一电源接触装置,是以一基板固设并跨置于马达上方,其两侧 各设一第一和第二接极,该两接极底部分别与具电源输入的第一和第二导线枢接,而顶部各具一接极端的外露;一电源回转装置,是由一旋转轴与输出轴连结,以形成连动,其顶部设一轴槽,而中下段则设一绝缘盘,该绝缘盘底面对应于两接极端位置,各设一环形不等 径的第一和第二导环,并将该两导环恒常地与所对应的接极端接触,另将一第三和第四导线一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导环连结,另端则穿越轴槽;一连动杆,为T型杆体,其底部的杆柄是与旋围轴连结,而上方则具一线孔;至少一灯球,是设于连动杆一侧,其内具灯 泡及两电源线,该两电源线由线孔穿出,并分别与第三和第四导线枢接,且灯球内侧对应于齿环位置纵向设一环形齿轮,并跨置于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有专
申请(专利权)人:星隆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