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大海专利>正文

快速流体接头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497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快速流体接头组,它由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组成,该第一接头由接头座、外接合管、按压键、承置体、弹性体及挡体组成;该第二接头由接头座、内接合管、承置体、弹性体及挡体组成;该内接合管内分成二腔室,而该挡体有不同外径及在大小不同外径的交接头部圈设有止水圈,因该弹性体的弹力推使止水圈抵住区隔腔室的壁体时即形成流体被止住的作用,故第一、二接头间可分离,而当第二接头的内接合管插置进入第一接头的外接合管内并迫使二接头弹性体压缩时,该止水圈即离开与壁体的抵住作用,使流体流经第一、二接头而导通,同时在第一接头上所设的按压键卡掣住第二接头,使第一、二接头间达稳固插接组合的状态,在需要分离时按压该按压键即可使第一、二接头间释放开。(*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快速流体接头组,尤指一种可将二侧的接头快速插接结合使流体流通,而当使用完毕后按压其中一侧接头上的按压键,即可使二侧的接头马上分离,使用者可以方便且迅速操作使用本技术的快速流体接头组。(二)先前技术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流体接头组,乃于接通后可供气体或液体流通。有些流体接头组虽然外观设计非常精致,但往往构造复杂,致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一般人在使用流体接头组来达到所要的作用(例如洗澡、洗手、浇花、洗车、喷气、喷高压蒸气……等)时,无非是希望能方便且快速接通,以及快速解除流通,若是构造及操作过程皆过于复杂,使用者往往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来操作,如此一来,不但浪费流体接头组的制造成本,也浪费了使用者的时间。(三)新型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能供使用者迅速操作接通或停止流体流通之快速流体接头组。本技术一种快速流体接头组,是由一第一接头与一第二接头所组成,其中,该第一接头是由一接头座、一外接合管、一按压键、一承置体、一弹性体及一挡体所组成;该接头座的一端为一插接管,另端则为环状内凹之承接槽,该承置体容置于该承接槽内,再依序设一弹性体抵住该承置体,及一挡体抵住该弹性体的另端,该挡体为由大小外径的部位组成,该较大外径端即抵住该弹性体,该大小外径之交接头部圈设一止水圈;该外接合管内部由一壁体区隔形成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该壁体中间则开设一穿孔,该外接合管的二端皆为开口,其中一端插置入该承接槽内结合,且该承置体、弹性体及该挡体的较大外径部位即停留于该端的第一腔室内,而其较小外径部位则自该穿孔伸出进入第二腔室停留,并因该弹性体的作用力迫使该止水圈抵住该区隔第一、二腔室壁体的侧面;该第二腔室内有一扩大内径之挡缘,其一侧有一自上方深入的卡槽;该第二腔室的开口底部壁体上设有一插槽;该按压键有一平面状之按压面及一设于该按压面下方的插环,该插环的中央为一大穿孔,底部壁体上开设一长穿槽,该插环即插置入该卡槽内,并于该按压面的下方与该外接合管的外壁间设一弹性体,以使该按压键有上移之力量;该长穿槽则对应该插槽,而可以一插杆插设定位,使该按压键受该长穿槽的高度限制作一定范围内的上下移位;该第二接头是由一接头座、一内接合管、一承置体、一弹性体及一挡体所组成;该接头座的一端为一插接管,另端为环状内凹之承接槽,该承置体容置于该承接槽内,可依序设一弹性体抵住该承置体,及一挡体抵住该弹性体的另端,该挡体为大小外径的部位组成,该较大外径端即抵住该弹性体,该大小外径的交接头部圈设一止水圈;该内接合管内部由一弯折挡部区隔形成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该内接合管的二端皆为开口,其中一端插置入该承接槽内结合,且该承置体、弹性体及该挡体的较大外径部位即停留于该端的第一腔室内,并因弹性体的作用力迫使该止水圈抵住该弯折挡部,而该挡体的较小外径部位则伸入该第二腔室内停留;该内接合管的外壁上围设一止水圈及环设一卡环,其一侧形成孤度状,是配合该第一接头的挡缘的形状,该卡环的一侧为一卡槽;持该第二接头令其内接合管对正第一接头的外接合管的一侧开口插置入,并使该等弹性体皆压缩,且第二接头的卡环会顶推该第一接头的插环的底内缘下降而越过,而该插环上升回位时即抵入该卡槽内,形成第一、二接头的插接组合。其中,该第一、二接头之承置体一端为圆形面具有一圆孔,侧面具有缺口供流体流通经过,而另一端设容置空间,供弹性体的端头置入。其中,该第一、二接头的挡体一端设容置空间,供弹性体之端头置入,而且表面上皆设凹槽,供流体流通经过。其中,该第一、二接头之第一腔室内环周壁设有通槽,供流体流通。其中,该第一接头的外接合管外壁上设有一凹槽,其内更设有环槽,该环槽即提供该按压面下方的弹性体容置,而该凹槽可增加该弹性体存在的空间。其中,设于该按压面下方的弹性体是涡形弹性体。本技术一种快速流体接头组,在使用时至少具有下列之优点及功效1.快速流体接头组使用时,只要将接头2插入接头1并作确实接合,则流体即会自动从接头1流入接头2,并由插接管211流出,使用上极为方便。2.使用完毕以後,只要按下接头1上的按压键13,则接头2即可马上与接头1断开流通,使流体仅停留於接头1,而不到达接头2,操作上极为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未使用状态之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未使用状态之侧面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之侧面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状态之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状态之侧面剖视图图7是图6中之部分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解除使用状态之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解除使用状态之侧面剖视图图10是图9中的部分放大图图中标号如下接头1、2 接头座11、21 插接管111、211 管路A、B承接槽112、212 隔环113,213 通槽114、214 外接合管12内接合管22 腔室121、122、221、222开口1211、1221、2211、2221 壁体123 穿孔1231弯折挡部223 通槽1212、2212 挡缘1222 卡槽124、226插槽125 插杆1251 凹槽126、162,163、262、263环槽1261 止水圈164、264、224 卡环225 按压键13按压面131 突杆1311 插环132 大穿孔1321底内缘132A 长穿槽1322 涡形弹性体133 承置体14、24缺口141、241 圆孔142、242 容置空间143、243、161、261弹性体15、25 挡体16、26(五)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快速流体接头组,其实施例是由分位二侧的接头1、2所组装而成,该二接头1、2相互间可为插接组合及拆解分离,接头1或2可选择其中任一者与流体来做管路连接,然后另一接头2或1则是于使用时再再与之相结合,再由另一管路连接出,形成连通的作用使用。接着,请配合参阅图3、4所示,该接头1主要系由一接头座11、一外接合管12、一按压键13、一承置体14、一弹性体15及一挡体16所组成;该接头座11一端为一插接管111,供与管路A连接,另瑞则为环状内凹之承接槽112,於其内侧与插接管111接合处有一由若干纵向片体组成之隔环113,该隔环113内即具有多数通槽114,可供流体於插接管111与承接槽112间流通,该承接槽112内可供一承置体14摆置入,且即抵於该隔环113的侧面,该承置体14为侧面形成数道缺口141,圆形面中心有一圆孔142,及另端为一容置空间143;该承置体14的容置空间143内即供一弹性体15的一端置入,而该弹性体15的另一端则抵入该挡体16一侧的容置空间161内,该挡体16於设有该容置空间161之端外环上设有数凹槽162,另端则为缩小外径之实体杆,而於外环上亦设有若干凹槽163,并在大小外径的交接颈部圈设一止水圈164。该外接合管12内部由一壁体123区隔而形成二腔室121、122,在该壁体123中间开设一穿孔1231,系可连通二腔室121、122;该外接合管12的二端皆设为开口1211、1221,分别与腔室121、122相通,该设有开口1211之端系可插置入该承接槽112内,并使外接合管12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流体接头组,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所组成,其中,该第一接头是由一接头座、一外接合管、一按压键、一承置体、一弹性体及一挡体所组成;该接头座的一端为一插接管,另端则为环状内凹之承接槽,该承置体容置于该承接槽内,再依序设一弹性体抵住该承置体,及一挡体抵住该弹性体的另端,该挡体为由大小外径的部位组成,该较大外径端即抵住该弹性体,该大小外径之交接头部圈设一止水圈;该外接合管内部由一壁体区隔形成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该壁体中间则开设一穿孔,该外接合管的二端皆为开口,其中一端插置入该承接槽内结合,且该承置体、弹性体及该挡体的较大外径部位即停留于该端的第一腔室内,而其较小外径部位则自该穿孔伸出进入第二腔室停留,并因该弹性体的作用力迫使该止水圈抵住该区隔第一、二腔室壁体的侧面;该第二腔室内有一扩大内径之挡缘,其一侧有一自上方深入的卡槽;该第二腔室的开口底部壁体上设有一插槽;该按压键有一平面状之按压面及一设于该按压面下方的插环,该插环的中央为一大穿孔,底部壁体上开设一长穿槽,该插环即插置入该卡槽内,并于该按压面的下方与该外接合管的外壁间设一弹性体,以使该按压键有上移之力量;该长穿槽则对应该插槽,而可以一插杆插设定位,使该按压键受该长穿槽的高度限制作一定范围内的上下移位;    该第二接头是由一接头座、一内接合管、一承置体、一弹性体及一挡体所组成;该接头座的一端为一插接管,另端为环状内凹之承接槽,该承置体容置于该承接槽内,可依序设一弹性体抵住该承置体,及一挡体抵住该弹性体的另端,该挡体为大小外径的部位组成,该较大外径端即抵住该弹性体,该大小外径的交接头部圈设一止水圈;该内接合管内部由一弯折挡部区隔形成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该内接合管的二端皆为开口,其中一端插置入该承接槽内结合,且该承置体、弹性体及该挡体的较大外径部位即停留于该端的第一腔室内,并因弹性体的作用力迫使该止水圈抵住该弯折挡部,而该挡体的较小外径部位则伸入该第二腔室内停留;该内接合管的外壁上围设一止水圈及环设一卡环,其一侧形成孤度状,是配合该第一接头的挡缘的形状,该卡环的一侧为一卡槽;    持该第二接头令其内接合管对正第一接头的外接合管的一侧开口插置入,并使该等弹性体皆压缩,且第二接头的卡环会顶推该第一接头的插环的底内缘下降而越过,而该插环上升回位时即抵入该卡槽内,形成第一、二接头的插接组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大海
申请(专利权)人:高大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