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严艺专利>正文

髋关节置换术后多功能体位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286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多功能体位垫。所述多功能体位垫包括纵向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的六面体立体状体位垫本体和防护套,在体位垫本体朝向患肢的一侧设有截面呈弧形或U型的患肢凹槽,并在患肢凹槽靠近臀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弧形缺口,在患肢凹槽的槽口设有一对或多对固定带;在体位垫本体朝向健肢的一侧开设有内凹式健肢搁置槽,所述健肢搁置槽置于体位垫本体的中部,其槽体从面部侧朝向背部侧呈张开状,并在侧卧位时,置于体位垫下方的健肢呈弯曲状态置于健肢搁置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在患者平卧式,置于两腿之间保持患肢的外展中立位,又可以在患者翻身更换为侧卧位时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不会使对健肢受到压力。

Multifunctional position pad after hip replacem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ultifunctional body position pad after hip joint replacement. The multifunctional body position pad comprises a hexahedral solid body position pad body and a protective sleeve with a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isosceles triangle or isosceles trapezoid. One side of the body position pad body towards the affected limb is provided with an arc-shaped or U-shaped groove of the affected limb, a first arc-shaped notch is arranged near the hip of the affected limb groove, a pair or multiple pairs of fixed belts are arranged at the notch of the affected limb groove, and a body position pad is provided with a pair of fixed belts One side of the body toward the healthy limb is provided with an internal concave type healthy limb holding groove, the healthy limb holding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body of the body position pad, the groove body is open from the face side to the back side, and when the body lies on the side, the healthy limb under the body position pad is in a bending state and placed in the healthy limb holding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only keep the neutral position of the affected limb in the patient's horizontal position and between the two legs, but also play a good supporting effect when the patient turns over to the side lying position, so as not to cause pressure on the healthy lim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髋关节置换术后多功能体位垫
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护理的髋关节置换术后多功能体位垫。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关节相关疾病发病率较高,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能发生,导致患者出现行动障碍、行动受限及疼痛严重等情况,严重危害其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该疾病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髋关节置换术是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一种,是通过植入人工髋关节假体治疗髋关节疾患的外科技术;具体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复和改善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其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势,可促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但该治疗方案术后可能出现应力骨折及假体脱位等情况,对康复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研究报道,假体脱位主要发生在体位改变时,因此,有效预防假体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治疗及护理要点。髋关节置换术后为了防止假体脱位,对患者术后3个月内的体位有严格的要求,而预防假体脱位的一个有效措施即是保持患肢外展20~30°中立位,为了保持这种特殊的治疗体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在患者术后取平卧位时,采用普通枕头或者专用的三角垫夹在患者两腿之间的方法保持患肢的外展中立位。但是,长时间平卧,腰背肌肉会因过度手里而产生酸痛劳累感,为了预防压疮,患者有必要定时更换体位,患者在翻身时需要在两腿之间垫置软枕或者三角垫,由于软枕的规格不统一,外展角度不好确定,且枕头表面不平整,患肢容易滑落,而三角垫的外展角度过大,会使患者感到不舒适,同时患者需要腰部和臀部的支撑力来维持侧卧位,健肢也会受到压力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多功能体位垫,该体位垫在患者平卧时,可以置于两腿之间保持患肢的外展中立位,还可以在患者翻身更换为侧卧位时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既能保持患肢的体位,又不会使对健肢受到压力。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体位垫包括纵向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的六面体立体状体位垫本体和套设在体位垫本体外的防护套,在体位垫本体朝向患肢的一侧设有截面呈弧形或U型的患肢凹槽,并在患肢凹槽靠近臀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弧形缺口,在患肢凹槽的槽口设有一对或多对固定带;在体位垫本体朝向健肢的一侧开设有内凹式健肢搁置槽,所述健肢搁置槽置于体位垫本体的中部,其槽体从面部侧朝向背部侧呈张开状,并在侧卧位时,置于体位垫下方的健肢呈弯曲状态置于健肢搁置槽内,体位垫本体置于健肢搁置槽两侧的凸起部分形成第一、第二支撑垫。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健肢搁置槽的张开角度a为80~120°。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位于健肢搁置槽靠近大腿根部的第一支撑垫为直角三角形,靠近脚踝部位的第二支撑垫为直角梯形,并在第二支撑垫上开设有第二弧形缺口,第二弧形缺口开设在靠近直角梯形底边的一侧,并在直角梯形状的第二支撑垫靠近较短的上边侧形成支撑部位。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体位垫本体的两等腰斜边的夹角b为25~30°。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弧形缺口是从体位垫本体靠近大腿根部的端部朝脚踝侧切割而成的弧形凹槽,其长度为10~15cm。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健肢搁置槽最窄部位的宽度为12~17cm,最宽部位的宽度35~45cm。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弧形缺口是从体位垫本体的背部侧朝向面部侧向下切割而成的弧形凹槽,其宽度为8~10cm。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体位垫本体为等腰梯形六面立体结构,其高度为45~60cm,较长的底边宽度为25~35cm,较短的上边宽度为12~18cm,厚度为12~18cm。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每对固定带是由两根带有相互匹配的魔术贴搭扣的固定带组成,设有2~3对,等距设置在患肢凹槽的槽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整体为夹角25~30°三角形或等腰梯形,能够在患者平卧位时,置于两腿之间保持患肢的外展中立位,预防假体脱位;(2)本技术的其中一侧设有患肢固定凹槽,并配套设有固定带,能够对患肢起到固定作用,避免在患者移动或翻身过程中体位垫出现脱落现象;(3)本技术的患肢固定凹槽靠近大腿根部的位置设有缺口,避免在将患肢置于固定凹槽时,其臀部卡主不舒适,增加了体位垫的舒适感;(4)本技术在靠近健肢的一侧设有内凹式健肢搁置槽,在侧卧位时,可以将健肢弯曲90°置于凹槽内,然后凹槽前部凸出的部位便形成一个支架将整个体位垫支撑起来,避免对健肢进行压迫,使侧卧位更加舒适。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可以在患者平卧式,置于两腿之间保持患肢的外展中立位,又可以在患者翻身更换为侧卧位时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既能保持患肢的体位,又不会使对健肢受到压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作为平卧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作为侧卧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健肢侧朝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图6是图4的左视图;图7是图4的右视图。图中:1—体位垫本体,2—患肢凹槽,3—第一弧形缺口,4—固定带,5—内凹式健肢搁置槽,6—第二弧形缺口,7、8—第一、第二支撑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多功能体位垫,包括纵向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的六面体立体状体位垫本体1和套设在体位垫本体1外的防护套,所述体位垫本体1的两等腰斜边的夹角b为25~30°,所述防护套为棉布套或纱布套,并设有带拉链的开口,方便拆洗和更换。实施例附图中的体位垫本体1为等腰梯形六面立体结构,其高度为45~60cm,较长的底边宽度为25~35cm,较短的上边宽度为12~18cm,厚度为12~18cm。如图1至图3、图5和图6所示,在体位垫本体1朝向患肢的一侧设有截面呈弧形或U型的患肢凹槽2,其患肢凹槽2的形状与腿部相匹配,可以将患肢置于该凹槽中,并在患肢凹槽2的槽口设有一对或多对固定带4,所述每对固定带4是由两根带有相互匹配的魔术贴搭扣的固定带组成,一般情况设有2~3对,等距设置在患肢凹槽2的槽口,可以通过固定带4将患肢固定;在患肢凹槽2靠近臀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弧形缺口3,所述第一弧形缺口3是从体位垫本体1靠近大腿根部的端部朝脚踝侧切割而成的弧形凹槽,其长度为10~15cm,其第一弧形缺口3可以避免在将患肢置于固定凹槽时,其臀部卡主不舒适,增加了体位垫的舒适感。如图4、图5和图7所示,在体位垫本体1朝向健肢的一侧开设有内凹式健肢搁置槽5,所述健肢搁置槽5的张开角度a为80~120°,所述健肢搁置槽5置于体位垫本体1的中部,其槽体从面部侧朝向背部侧呈张开状,其最窄部位的宽度为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体位垫包括纵向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的六面体立体状体位垫本体(1)和套设在体位垫本体(1)外的防护套,所述体位垫本体(1)的两等腰斜边的夹角b为25~30°,在体位垫本体(1)朝向患肢的一侧设有截面呈弧形或U型的患肢凹槽(2),并在患肢凹槽(2)靠近臀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弧形缺口(3),在患肢凹槽(2)的槽口设有一对或多对固定带(4);在体位垫本体(1)朝向健肢的一侧开设有内凹式健肢搁置槽(5),所述健肢搁置槽(5)置于体位垫本体(1)的中部,其槽体从面部侧朝向背部侧呈张开状,并在侧卧位时,置于体位垫下方的健肢呈弯曲状态置于健肢搁置槽(5)内,健肢搁置槽(5)的张开角度a为80~120°,体位垫本体(1)置于健肢搁置槽(5)两侧的凸起部分形成第一、第二支撑垫(7、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体位垫包括纵向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的六面体立体状体位垫本体(1)和套设在体位垫本体(1)外的防护套,所述体位垫本体(1)的两等腰斜边的夹角b为25~30°,在体位垫本体(1)朝向患肢的一侧设有截面呈弧形或U型的患肢凹槽(2),并在患肢凹槽(2)靠近臀部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弧形缺口(3),在患肢凹槽(2)的槽口设有一对或多对固定带(4);在体位垫本体(1)朝向健肢的一侧开设有内凹式健肢搁置槽(5),所述健肢搁置槽(5)置于体位垫本体(1)的中部,其槽体从面部侧朝向背部侧呈张开状,并在侧卧位时,置于体位垫下方的健肢呈弯曲状态置于健肢搁置槽(5)内,健肢搁置槽(5)的张开角度a为80~120°,体位垫本体(1)置于健肢搁置槽(5)两侧的凸起部分形成第一、第二支撑垫(7、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多功能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健肢搁置槽(5)靠近大腿根部的第一支撑垫(7)为直角三角形,靠近脚踝部位的第二支撑垫(8)为直角梯形,并在第二支撑垫(8)上开设有第二弧形缺口(6),第二弧形缺口(6)开设在靠近直角梯形底边的一侧,并在直角梯形状的第二支撑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艺黄慧王碧琳刘超王显勋黄飞曾舸汪莉萍陈志华吴疆李宏雷丹肖念万程程
申请(专利权)人:严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