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469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5:20
在马达中,转子具有:铁芯,其固定于轴;线圈,其对铁芯进行励磁;以及换向器,其与线圈电连接,后盖具有:后盖底面部;以及后盖圆筒部,其以筒状设置在后盖底面部的外周,电刷板组件具有:电刷板底面部,其隔着第1空隙在轴向上与后盖底面部分离,并保持多个电刷;夹持部,其被后盖及机壳夹持;外周壁,其隔着第2空隙在径向上与后盖圆筒部分离;以及接触部,其在外周壁与后盖圆筒部接触,在机壳及后盖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将所述第1空隙及第2空隙中的至少一方与该马达的外部空间连通的流通孔。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有专利文献1等所记载的、具有保持电刷及其他组件的电刷保持体的直流机。此外,已知有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具有电刷的刷握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1-50471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479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现有结构的电刷保持体中,仅仅是固定凸缘被夹紧固定在机壳与盖之间,因此存在当马达旋转时电刷保持体的支承状态变得不稳定的情况。此外,存在气体在电刷保持体周边的流通性不充分而成为发热的原因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其稳定地保持对电刷进行保持的电刷板组件,同时提高气体的流通性并抑制发热。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第1专利技术是一种马达,该马达具备:转子,其具有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永久磁铁,其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电刷板组件,其向所述转子供给电力;后盖,其支承所述电刷板组件;以及机壳,其与所述后盖一起容纳所述电刷板组件、所述转子以及所述永久磁铁。所述转子具有:铁芯,其固定于所述轴;线圈,其对所述铁芯进行励磁;以及换向器,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后盖具有:后盖底面部;以及后盖圆筒部,其以筒状设置在所述后盖底面部的外周。所述电刷板组件具有:电刷板底面部,其隔着第1空隙在轴向上与所述后盖底面部分离,并保持多个电刷;夹持部,其被所述后盖及所述机壳夹持;外周壁,其隔着第2空隙在径向上与所述后盖圆筒部分离;以及接触部,其在所述外周壁与所述后盖圆筒部接触。在所述机壳和所述后盖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将所述第1空隙和第2空隙中的至少一方与该马达的外部空间连通的流通孔。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第1专利技术的转子,电刷板组件具有接触部,由此能够形成电刷板组件相对于后盖被稳定地支承的结构。此外,通过形成为具有第1空隙、第2空隙以及流通孔的结构,能够提高气体以及液体的流通性,抑制马达内部的发热。附图说明图1是马达的剖视图。图2是从机壳的上表面侧观察马达的立体图。图3是从后盖的底面侧观察马达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拆下机壳及永久磁铁后的状态的马达的图。图5是从前侧观察后盖和电刷板组件的立体图。图6是电刷板组件的立体图。图7是电刷板组件的平面图。图8是示出马达中的气体及液体的流通路径的图。图9是示出马达中的气体及液体的流通路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例子,并不能限定性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另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有时省略其说明。在本说明书中,相对于马达的旋转的中心轴线J为方便而定义并说明“上侧”或“前侧”以及“下侧”或“后侧”。此外,有时将转子单元等各结构的上侧的面称为“上表面”、将下侧的面称为“底面”。在本说明书中,相对于中心轴线J延伸的方向,将水平的平面称为具有X轴及Y轴的XY平面。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附图,相对于X轴,将一侧称为上侧,将另一侧称为下侧,相对于Y轴,将一侧称为左侧,将另一侧称为右侧。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沿轴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相对于中心轴线J水平的轴向延伸的情况之外,还包括沿相对于轴向在不足45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同样,所谓“沿径向延伸”,除了沿相对于中心轴线J严格地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还包括沿从相对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在不足45度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1.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是为了使发动机冷却用的风扇旋转而使用的马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配置成中心轴线J沿着相对于重力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配置。即,中心轴线J相对于重力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具备壳体10、转子20、电刷板组件30、永久磁铁40、前侧轴承41以及后侧轴承42。在作为风扇使用的马达1的转子20的轴21上安装有叶轮(省略图示)。另外,将安装有叶轮的图1的右侧、即轴21的输出端侧称为前侧或上侧,将图1的左侧称为后侧或下侧。(壳体10)图2和图3是马达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机壳11的上表面侧观察马达1的图,图3是从后盖12的底面侧观察马达1的图。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10包括机壳11和后盖12。壳体10容纳转子20、电刷板组件30、永久磁铁40、前侧轴承41和后侧轴承42。另外,所谓“容纳”包括被容纳物的整体位于容纳物的内侧的情况和被容纳物的一部分位于容纳物的内侧的情况这两种情况。(机壳11)机壳11位于比后盖12更靠前侧的位置。机壳11具有机壳圆筒部13、机壳上表面部14以及凸缘部15。机壳11是金属等导电性部件。机壳圆筒部13是与中心轴线J同心的圆筒形状。机壳圆筒部13是从机壳上表面部14的外周朝向后侧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机壳圆筒部13包围转子20和永久磁铁40的径向外侧。永久磁铁40固定在机壳圆筒部13的内表面。如图2及图3所示,机壳圆筒部13在接近与机壳上表面部14连结的连结部的位置上具有沿径向贯通机壳圆筒部13的机壳贯通孔13a。机壳贯通孔13a例如是沿周向延伸的长孔形状。机壳贯通孔13a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的任意数量。壳体10内侧的气体或液体经由机壳贯通孔13a向壳体10的外侧排出。另外,有时气体或液体从外侧流入壳体10的内侧,或者由于结露而产生水滴。机壳上表面部14与机壳圆筒部13的前侧端部连结。机壳上表面部14为与中心轴线J同心的圆板状。机壳上表面部14具有沿轴向贯通机壳上表面部14的多个上表面侧孔部14a。上表面侧孔部14a例如为圆形。上表面侧孔部14a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上表面侧孔部14a设置一个或多个的任意数量,例如如图2所示设置8个。上表面侧孔部14a通过使空气在壳体10的内外流通,而对壳体20内进行散热。凸缘部15从机壳圆筒部13的后侧的端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向径向外侧延伸。马达1借助凸缘部15而安装于发动机冷却用风扇装置。(后盖12)后盖12位于比机壳11更靠后侧的位置。后盖12具有后盖圆筒部16和后盖底面部17。后盖12是金属等导电性部件。后盖圆筒部16是与中心轴线J同心的圆筒形状。后盖圆筒部16是从后盖底面部17的外周朝向前侧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后盖圆筒部16包围转子20的一部分和电刷板组件30的径向外侧。电刷板组件30配置在后盖圆筒部16的内表面。如图2所示,后盖圆筒部16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6a。后盖底面部17设置在后盖圆筒部16的后侧端部。后盖底面部17为与中心轴线J同心的圆板状。后盖底面部17具有沿轴向贯通后盖底面部17的多个底面侧孔部17a。底面侧孔部17a例如是沿周向延伸的长孔形状。底面侧孔部17a设置一个或多个的任意数量,但也可以省略。后盖底面部17具有沿径向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凸部17b。凸部17b相对于后盖底面部17突出,是从后侧向前侧突出的形状。机壳11的机壳圆筒部13通过压紧而与后盖12的后盖圆筒部16连结。具体而言,如图2及图3所示,后盖圆筒部16具有盖侧凸缘部16c、6个爪部16b以及两个盖侧外周壁16d。盖侧凸缘部16c在后侧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6个爪部16b在盖侧凸缘部16c的外缘在周向上隔开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该马达具备:转子,其具有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永久磁铁,其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电刷板组件,其向所述转子供给电力;后盖,其支承所述电刷板组件;以及机壳,其与所述后盖一起容纳所述电刷板组件、所述转子以及所述永久磁铁,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具有:铁芯,其固定于所述轴;线圈,其对所述铁芯进行励磁;以及换向器,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后盖具有:后盖底面部;以及后盖圆筒部,其以筒状设置在所述后盖底面部的外周,所述电刷板组件具有:电刷板底面部,其隔着第1空隙在轴向上与所述后盖底面部分离,并保持多个电刷;夹持部,其被所述后盖及所述机壳夹持;外周壁,其隔着第2空隙在径向上与所述后盖圆筒部分离;以及接触部,其在所述外周壁与所述后盖圆筒部接触,在所述机壳和所述后盖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将所述第1空隙和第2空隙中的至少一方与该马达的外部空间连通的流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20 JP 2017-0295311.一种马达,该马达具备:转子,其具有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轴;永久磁铁,其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电刷板组件,其向所述转子供给电力;后盖,其支承所述电刷板组件;以及机壳,其与所述后盖一起容纳所述电刷板组件、所述转子以及所述永久磁铁,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具有:铁芯,其固定于所述轴;线圈,其对所述铁芯进行励磁;以及换向器,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后盖具有:后盖底面部;以及后盖圆筒部,其以筒状设置在所述后盖底面部的外周,所述电刷板组件具有:电刷板底面部,其隔着第1空隙在轴向上与所述后盖底面部分离,并保持多个电刷;夹持部,其被所述后盖及所述机壳夹持;外周壁,其隔着第2空隙在径向上与所述后盖圆筒部分离;以及接触部,其在所述外周壁与所述后盖圆筒部接触,在所述机壳和所述后盖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将所述第1空隙和第2空隙中的至少一方与该马达的外部空间连通的流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部的轴向上的至少一方具有与所述第2空隙连通的第3空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的所述中心轴线相对于重力方向具有规定的角度,所述流通孔位于重力方向下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电刷板组件的外周面上被配置成包括与在径向上延伸配置的多个所述电刷的延长线对应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具有朝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菅祥平桧皮隆宏宫田阳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