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467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5:19
一种导电端子(1)包括固定段(11)和对接段(12),对接段(12)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接触壁(121)和连接壁(122),接触壁(121)和连接壁(122)前端形成插接端口(120),一对接触壁(121)分别具有壁体(1211)和自壁体(1211)向前且向内延伸的弹性臂(1212),该弹性臂(1212)具有用以与对接端子相接触的接触部(1213);在接触部(1213)和插接端口(120)之间,接触壁(121)自壁体(1211)还向内延伸形成有导引部(1214),在垂直壁体于(1211)的方向上,导引部(1214)的内侧最高点位于弹性臂(1212)末端和接触部(1213)之间。通过设置导引部(1214),可使对接端子得到有效的插接导向,有效防止插偏而影响导电或抵跨破坏导电端子(1)。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导电端子(1)的电连接器(100)。

Conductive terminal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s with the conductive termin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可有效防抵跨的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主要用于进行电流的传输,其通常包括有用以进行电流传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承载该导电端子的绝缘座体。传统电连接器中,端子无法有效固定于绝缘座体内,使端子可能产生不规则晃动;特别是当公端子与带线端子对接时,因带线端子的不规则晃动或公端子的安装正位度不佳时,带线段子的接触部会被公端子抵跨损坏。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导电端子或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抵跨的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电端子,包括:固定段;对接段,自固定段向前延伸,并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接触壁和连接一对接触壁的连接壁,所述接触壁和连接壁前端形成用以供对接端子插入的插接端口,一对所述接触壁分别具有壁体和自壁体向前且向内延伸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具有用以与对接端子相接触的接触部;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插接端口之间,所述接触壁自壁体还向内延伸形成有导引部,于垂直所述壁体的方向上,所述导引部的内侧最高点位于所述弹性臂末端和所述接触部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引部为自所述壁体上直接向内突伸形成的突包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引部为自所述壁体上撕破形成的弹片,所述弹片向后并向内倾斜延伸,所述弹片后端位于所述弹性臂末端的内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片形成有向后并向内倾斜延伸的第一导引面和位于第一导引面后侧的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二导引面向内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导引面,并且所述弹片远离壁体的最高点位于所述第二导引面远离插接端口的末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经撕破成型后,所述弹性臂和所述弹片位于所述壁体上的同一空间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壁体具有连接固定段的基部、自基部向前且向内倾斜延伸的倾斜部,所述导引部连接在倾斜部的前端,且自倾斜部前端向端口直线延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部上形成有加强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臂自所述壁体上撕破形成,于所述弹性臂和壁体的连接处形成有加强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壁上向内突伸形成有抵持臂,所述抵持臂向内突伸至不低于所述弹性臂的侧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持臂自所述连接壁上经撕破形成,并且所述抵持臂的中间位置向内突起,两端与所述连接壁连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前述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具有前后贯穿的端子槽;其中,所述导电端子通过固定段固定于端子槽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导引部的设置,可使对接端子得到有效的插接导向,有效防止插偏而影响导电或抵跨破坏导电端子。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导电端子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与导线相配合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导电端子和导线另一角度的视图;图5是图3所示导电端子和导线相配合的前视图;图6是图3所示导电端子和导线相配合的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导电端子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是图7所示导电端子的侧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导电端子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0是图9所示导电端子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以导电端子1应用于接线型电连接器100上为例,当然,如下所述的导电端子1也可单独使用或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电连接器100中,均可达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所述导电端子1和承载所述导电端子1的绝缘本体2。所述绝缘本体2具有若干前后贯穿的端子槽21;所述导电端子1沿前后方向固定至绝缘本体2内,并用以电性连接一组针状对接端子(未图示)和导线3。请参图3至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导电端子1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导电端子1具有固定段11和自固定段11向前延伸的对接段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1还具有自固定段11向后延伸以连接导线3的接线部13。在导线3插入接线部13后,对接线部13进行铆压,以对导线3进行固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1的固定段11呈侧开口的U型状设计,其具有两个侧壁111和连接在两个侧壁111之间的中间壁112。所述中间壁112上经撕破成型有一向外且向后延伸的固持片1121,以在自后向前安装至绝缘本体2的端子槽21内后,与端子槽21内的台阶或突起相抵持,防止导电端子1向后移动。所述对接段12对应固定段11一体向前延伸,并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接触壁121和连接一对接触壁121的连接壁122。其中,所述接触壁121和连接壁122前端形成用以供对接端子插入的插接端口120,一对所述接触壁121分别具有壁体1211和自壁体1211向前且向内延伸的弹性臂1212,所述弹性臂1212具有用以与对接端子相接触的接触部1213。于所述接触部1213和所述插接端口120之间,所述接触壁121自壁体1211还向内延伸形成有导引部1214,于垂直所述壁体1211的方向上,所述导引部1214的内侧最高点位于所述弹性臂1212末端和所述接触部1213之间。具体地,如图3至图6所示,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对接段12与固定段11对应呈侧向开口的U型设计,所述接触壁121分别与固定段11的侧壁111相连接且位于同一平面,连接壁122与中间壁112相连接且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弹性臂1212自所述壁体1211上撕破形成,并于所述弹性臂1212和壁体1211的连接处形成有加强肋1215,以增强弹性臂1212的强度。所述接触部1213靠近弹性臂1212的前端设置,并于弹性臂1212末端和接触部1213之间形成有倾斜延伸以导引对接端子插接的倾斜面,使得所述弹性臂1212呈向外开口的V型状。另外,所述接触部123上也形成有加强肋121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引部1214为自所述壁体1211上直接向内突伸形成的突包结构,并具有连接壁体1211且大致呈圆柱状的基体部12141、自基体部12141继续上内突伸且外径逐渐减小的导向部12142和位于导向部12142顶端的平面支撑部12143。所述基体部12141底端与壁体1211连接的位置处形成有内凹弧状导引面12140。所述导向部12142呈向外凸的弧形导引面。在导引部1214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导引部1214中,所述导引面12140和导向部12142的延伸长度大于非导引面的延伸长度。所述平面支撑部12143在对接端子插接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导向部12142的延伸长度。另外,所述导引部1214占据不小于二分之一的所述接触部1213和所述插接端口120之间的长度,使得对接端子不仅可以得到有效导向,防止抵跨弹性臂1212,同时还可有效支撑对接端子,进一步保证插接的稳定性。此外,所述连接壁122上向内突伸形成有抵持臂1221,所述抵持臂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端子,包括:固定段;对接段,自固定段向前延伸,并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接触壁和连接一对接触壁的连接壁,所述接触壁和连接壁前端形成用以供对接端子插入的插接端口,一对所述接触壁分别具有壁体和自壁体向前且向内延伸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具有用以与对接端子相接触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插接端口之间,所述接触壁自壁体还向内延伸形成有导引部,于垂直所述壁体的方向上,所述导引部的内侧最高点位于所述弹性臂末端和所述接触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导电端子,包括:固定段;对接段,自固定段向前延伸,并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接触壁和连接一对接触壁的连接壁,所述接触壁和连接壁前端形成用以供对接端子插入的插接端口,一对所述接触壁分别具有壁体和自壁体向前且向内延伸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具有用以与对接端子相接触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插接端口之间,所述接触壁自壁体还向内延伸形成有导引部,于垂直所述壁体的方向上,所述导引部的内侧最高点位于所述弹性臂末端和所述接触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为自所述壁体上直接向内突伸形成的突包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为自所述壁体上撕破形成的弹片,所述弹片向后并向内倾斜延伸,所述弹片后端位于所述弹性臂末端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形成有向后并向内倾斜延伸的第一导引面和位于第一导引面后侧的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二导引面向内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导引面,并且所述弹片远离壁体的最高点位于所述第二导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万益刘瑞红洪永炽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