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7216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避雷系统,包括顺次电连接的大气电场仪、主控机、静电产生器、金属屋面装置,通过所述串口控制继电器分别与所述静电产生器和主控机电连接的直流电源;其中,所述大气电场仪用于判断所述大气电场的强度与极性,所述主控机用于根据所述大气电场仪检测的极性控制静电发生器产生何种电荷,所述静电发生器用于在所述金属屋面产生静电场;所述直流电源为所述静电发生器提供电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静电产生器使屋面产生与雷云底端同性电荷来产生一种大气电场的反向静电场,从而避免雷电对建筑物放电,进而减小由于接闪对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系统和供电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达到真正避雷保护的目的。

A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雷系统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雷电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避雷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对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采取的是安装接闪杆、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物面、金属构件等组成的接闪器,接闪器的金属构件通过尖端放电的原理吸引雷电流放电,然后通过其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因此,接闪器实际为引雷装置。为保证安全,现行避雷系统对接地有着严格要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B50057-2010规定建筑物按照不同的防雷类别,接闪器冲击接地电阻分别有不大于10Ω和不大于30Ω的规定。要达到符合规定的接地电阻,工程经济成本高,施工难度大。而且接闪器和引下线在接闪和引流的过程中会产生电磁感应,在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大电磁场,对建筑物内的供电系统以及电子信息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行避雷系统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避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接闪器和引下线在接闪和引流的过程中产生电磁感应的在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大电磁场而导致的对建筑物内的供电系统以及电子信息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避雷系统,该避雷系统不同于现行避雷系统的保护原理,它通过静电发生器使屋面产生与雷云底端同性电荷,产生一个大气电场的反向静电场,从而避免雷电对建筑物放电,进而减小由于接闪对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系统和供电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达到真正避雷保护的目的。这种避雷系统不需要接闪及引流,因此对接地电阻有着较低的要求,也不会在建筑物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避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电连接的大气电场仪、主控机、静电产生器、金属屋面装置,通过所述串口控制继电器分别与所述静电产生器和主控机电连接的直流电源;其中,所述大气电场仪用于判断所述大气电场的极性,所述主控机用于根据所述大气电场仪检测的极性控制静电发生器产生何种电荷,所述静电发生器用于在所述金属屋面产生静电场;所述直流电源为所述静电发生器提供电量。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屋面装置包括第一金属板、导电绝缘层、静电发射棒及穿过所述导电绝缘层内部的穿线孔;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板覆盖于所述导电绝缘层的上层,所述静电产生器通过所述穿线孔与所述静电发射棒电连接,所述静电发射棒与所述第一金属板电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接第二金属板和地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金属板安装在所述导电绝缘层的下层,与所述接地装置电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防雨绝缘层,所述防雨绝缘层覆盖在所述金属屋面装置的上层。进一步地,所述穿线孔位于所述金属屋面装置的中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静电避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主控机获取大气电场仪检测的电场信号的电场极性和电场强度;将所述电场强度与预设电场强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电场强度大于所述阈值,主控机控制串口控制继电器接通与静电产生器的电连接;所述静电产生器根据所述极性和电场强度输出相应的电场强度和相反的电场极性。进一步地,若所述电场强度小于所述阈值,主控机控制串口控制继电器断开与电源的电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避雷系统,通过采用静电产生器使屋面产生与雷云底端同性电荷,人为制造一个大气电场的反向静电场,从而避免雷云对建筑物放电,从而达到真正避雷保护的目的。该系统不需要接闪及引流,因此对接地电阻要求较低,不会在建筑物周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减少对建筑物内的供电系统以及电子信息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地,金属屋面装置设置有两层金属板,且金属板之间设置有导电绝缘层,有效保证室内的安全。进一步地,第二金属板接地,更加保证屋内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避雷系统结构示意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金属屋面装置的优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静电避雷方法流程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避雷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避雷系统结构示意框图,包括,顺次电连接的大气电场仪、主控机、静电产生器、金属屋面装置,通过所述串口控制继电器分别与所述静电产生器和主控机电连接的直流电源;其中,所述大气电场仪用于判断所述大气电场的极性,所述主控机用于根据所述大气电场仪检测的极性控制静电发生器产生何种电荷,所述静电发生器用于在所述金属屋面产生静电场;所述直流电源为所述静电发生器提供电量。参见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金属屋面装置的优选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金属屋面装置包括第一金属板、导电绝缘层、静电发射棒及穿过所述导电绝缘层内部的穿线孔;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板覆盖于所述导电绝缘层的上层,所述静电产生器通过所述穿线孔与所述静电发射棒电连接,所述静电发射棒与所述第一金属板电连接。优选的,本专利技术可选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二金属板和地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金属板安装在所述导电绝缘层的下层,与所述接地装置电连接;所述穿线孔穿过所述第一金属板、导电绝缘层及第二金属板。优选的,本专利技术可选实施方式还包括防雨绝缘层,所述防雨绝缘层覆盖在所述金属屋面装置的上层。优选的,本专利技术可选实施方式还包括,所述穿线孔位于所述金属屋面装置的中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避雷系统,通过采用静电产生器使屋面产生与雷云底端同性电荷,人为制造一个大气电场的反向静电场,从而避免雷云对建筑物放电,从而达到真正避雷保护的目的。该系统不需要接闪及引流,因此对接地电阻要求较低,不会在建筑物周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减少对建筑物内的供电系统以及电子信息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地,金属屋面装置设置有两层金属板,且金属板之间设置有导电绝缘层,有效保证室内的安全。进一步地,第二金属板接地,更加保证屋内安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静电避雷方法,参见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静电避雷方法流程框图,该方法包括步骤:主控机获取大气电场仪检测的电场信号的电荷极性和电场强度;将所述电场强度与预设电场强度阈值进行比较,若所述电场强度大于所述阈值,主控机控制串口控制继电器接通与静电产生器的电连接;所述静电产生器根据所述电荷极性和电场强度输出相应的电场强度和相反的电场极性。进一步地,若所述电场强度小于所述阈值,主控机控制串口控制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电连接的大气电场仪、主控机、静电产生器、金属屋面装置,通过串口控制继电器分别与所述静电产生器和主控机电连接的直流电源;其中,所述大气电场仪用于判断所述大气电场的强度与极性,所述主控机用于根据所述大气电场仪检测的极性控制静电发生器产生何种电荷,所述静电发生器用于在所述金属屋面产生静电场;所述直流电源为所述静电发生器提供电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电连接的大气电场仪、主控机、静电产生器、金属屋面装置,通过串口控制继电器分别与所述静电产生器和主控机电连接的直流电源;其中,所述大气电场仪用于判断所述大气电场的强度与极性,所述主控机用于根据所述大气电场仪检测的极性控制静电发生器产生何种电荷,所述静电发生器用于在所述金属屋面产生静电场;所述直流电源为所述静电发生器提供电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屋面装置包括第一金属板、导电绝缘层、静电发射棒及穿过所述导电绝缘层内部的穿线孔;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板覆盖于所述导电绝缘层的上层,所述静电产生器通过所述穿线孔与所述静电发射棒电连接,所述静电发射棒与所述第一金属板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金属板和接地装置;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静杨宏宇王晓峰林小杰夏恒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六盘水市气象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