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586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穿过所述无梁楼盖并与所述无梁楼盖相互垂直设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与所述无梁楼盖之间的铸钢件;所述铸钢件包括中心钢管、设置于所述中心钢管四周的削弱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削弱部件四周的正交钢板网络;所述中心钢管内设置有所述钢筋混凝土柱;所述削弱部件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中心钢管四周侧面所在平面设置;所述正交钢板网络由若干个单位钢格两两拼接组成;所述正交钢板网络远离所述中心钢管的四周与所述无梁楼盖固定连接。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加强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的抗冲切破坏性能。

A Connection Joint between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 and Beamless Floor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由无梁楼盖和钢筋混凝土柱组成的板柱结构由于具有楼层净空高,建筑使用空间大等优点,在建筑结构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地震作用下,板柱连接节点容易发生冲切破坏,由此导致的楼板损伤较难修复;如果节点冲切破坏严重,甚至会引起整体结构倒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实现加强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的抗冲切破坏性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穿过所述无梁楼盖并与所述无梁楼盖相互垂直设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与所述无梁楼盖之间的铸钢件;所述铸钢件包括中心钢管、设置于所述中心钢管四周的削弱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削弱部件四周的正交钢板网络;所述中心钢管内设置有所述钢筋混凝土柱;所述削弱部件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中心钢管四周侧面所在平面设置;所述正交钢板网络由若干个单位钢格两两拼接组成;所述正交钢板网络远离所述中心钢管的四周与所述无梁楼盖固定连接。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削弱部件的上下两个底边分别相向凹进形成弧形凹槽。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中心钢管的内壁沿水平方向固定有多个栓钉。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单位钢格由四个片钢板围成;设置于所述正交钢板最外围的单位钢格的外侧钢板设置有多个圆孔,所述无梁楼盖的钢筋穿过所述圆孔与所述正交钢板固定连接。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铸钢件的宽度是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的宽度的4至6倍。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遮盖钢板,所述遮盖钢板上设置有一让位孔,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穿过所述让位孔,所述遮盖钢板盖于所述铸钢件的上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采用了上述的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包括以下步骤:(1)工厂预制阶段:首先,根据无梁楼盖的厚度及钢筋混凝土柱的截面尺寸设置铸钢件并制作相应的浇铸模具;然后,在模具上整体浇铸铸钢件;接着,在铸钢件的中心钢管内焊接栓钉;最后,根据无梁楼盖的钢筋的位置,确定所述铸钢件最外围的钢板对应的圆孔的位置进行钻孔;(2)现场施工阶段:无梁楼盖与钢筋混凝土柱支模,同时将铸钢件定位;将无梁楼盖的钢筋穿过所述圆孔并通过螺栓锚固;浇筑无梁楼盖与钢筋混凝土柱,待钢筋混凝土柱强度到达要求后,在铸钢件上盖上遮盖钢板,即完成所述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的施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低损伤易修复,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是对铸钢件中与中心钢管相连的削弱部件截面进行削弱,从而保证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屈服只发生在该削弱部件所在区段,无梁楼盖的其他区域可免遭破坏,结构易于修复。本专利技术加强了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连接节点的抗冲切破坏性能,在多层建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无梁楼盖与钢筋混凝土柱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无梁楼盖与钢筋混凝土柱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铸钢件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铸钢件结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铸钢件的中心钢管与削弱部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铸钢件与无梁楼盖的钢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参考图1至6,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穿过所述无梁楼盖1并与所述无梁楼盖1相互垂直设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与所述无梁楼盖1之间的铸钢件,具体来说,所述铸钢件的宽度是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的宽度的4至6倍;所述铸钢件包括中心钢管5、设置于所述中心钢管5四周的削弱部件8以及设置于所述削弱部件8四周的正交钢板网络,保证屈服只发生在该削弱部件8所在区段,无梁楼盖1的其他区域可免遭破坏,结构易于修复;所述中心钢管5内设置有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所述削弱部件8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中心钢管5四周侧面所在平面设置;所述正交钢板网络由若干个单位钢格6两两拼接组成;所述正交钢板网络远离所述中心钢管5的四周,其最外围的外侧钢板7与所述无梁楼盖1固定连接。具体来说,所述削弱部件8的上下两个底边分别相向凹进形成弧形凹槽。还包括一遮盖钢板3,所述遮盖钢板3上设置有一让位孔,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穿过所述让位孔,所述遮盖钢板3盖于所述铸钢件的上方。为了保证无梁楼盖1的剪力和弯矩能够可靠地传递给钢筋混凝土柱2,所述中心钢管5的内壁沿水平方向固定有多个栓钉9。具体来说,所述单位钢格6由四个片钢板围成;设置于所述正交钢板网络最外围的单位钢格6的外侧钢板7设置有多个圆孔,所述无梁楼盖1的钢筋4穿过所述圆孔与所述正交钢板固定连接。一种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工厂预制阶段:首先,根据无梁楼盖1的厚度及钢筋混凝土柱2的截面尺寸设置铸钢件并制作相应的浇铸模具;然后,在模具上整体浇铸铸钢件;接着,在铸钢件的中心钢管5内焊接栓钉9;最后,根据无梁楼盖1的钢筋4的位置,确定所述铸钢件最外围的钢板对应的圆孔的位置进行钻孔;(2)现场施工阶段:无梁楼盖1与钢筋混凝土柱2支模,同时将铸钢件定位;将无梁楼盖1的钢筋4穿过所述圆孔并通过螺栓10锚固;浇筑无梁楼盖1与钢筋混凝土柱2,待钢筋混凝土柱2强度到达要求后,在铸钢件上盖上遮盖钢板,即完成所述钢筋混凝土柱2与无梁楼盖1的连接节点的施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低损伤易修复,钢筋混凝土柱2与无梁楼盖1的连接节点是对铸钢件中与中心钢管5相连的削弱部件8截面进行削弱,从而保证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屈服只发生在该削弱部件8所在区段,无梁楼盖1的其他区域可免遭破坏,结构易于修复。本专利技术加强了钢筋混凝土柱2与无梁楼盖1连接节点的抗冲切破坏性能,在多层建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穿过所述无梁楼盖并与所述无梁楼盖相互垂直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与所述无梁楼盖之间的铸钢件;所述铸钢件包括中心钢管、设置于所述中心钢管四周的削弱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削弱部件四周的正交钢板网络;所述中心钢管内设置有所述钢筋混凝土柱;所述削弱部件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中心钢管四周侧面所在平面设置;所述正交钢板网络由若干个单位钢格两两拼接组成;所述正交钢板网络远离所述中心钢管的四周与所述无梁楼盖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所述钢筋混凝土柱穿过所述无梁楼盖并与所述无梁楼盖相互垂直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柱与所述无梁楼盖之间的铸钢件;所述铸钢件包括中心钢管、设置于所述中心钢管四周的削弱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削弱部件四周的正交钢板网络;所述中心钢管内设置有所述钢筋混凝土柱;所述削弱部件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中心钢管四周侧面所在平面设置;所述正交钢板网络由若干个单位钢格两两拼接组成;所述正交钢板网络远离所述中心钢管的四周与所述无梁楼盖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削弱部件的上下两个底边分别相向凹进形成弧形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钢管的内壁沿水平方向固定有多个栓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位钢格由四个片钢板围成;设置于所述正交钢板最外围的单位钢格的外侧钢板设置有多个圆孔,所述无梁楼盖的钢筋穿过所述圆孔与所述正交钢板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红松王锐涛郭子雄柴振岭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