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913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12:25
副配线图案(21)从主配线图案(20)的第1分支部(20a)分支,在第2分支部(20b)处与主配线图案(20)连接。电阻元件(12)和3端子型电容元件(13)串联连接于从第1分支部(20a)至第2分支部(20b)的主配线图案(20)。副配线图案(21)的路径长度形成得比主配线图案(20)中的从第1分支部(20a)至第2分支部(20b)为止的路径长度大。

Noise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噪声滤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噪声滤波器,该噪声滤波器除去由于由印刷基板的寄生成分引起的反共振而泄露的高频电磁噪声。
技术介绍
在印刷基板能够安装半导体集成元件等各种电路元件。另外,大多在印刷基板安装有旁路电容器而作为将在该印刷基板产生的高频电磁噪声除去的噪声滤波器。例如,为了降低印刷基板的电源噪声,要求降低电源阻抗。为此,在印刷基板之上的电源端子和电路元件之间安装由旁路电容器构成的噪声滤波器。近年来,采用3端子电容器作为该旁路电容器的例子正在增加。3端子电容器被认为与以往使用的2端子电容器相比噪声抑制性能高,该3端子电容器是将连接电路元件和供电用电源电路的在印刷基板形成的电源图案分割而安装的,即是贯穿安装的。但是,在贯穿安装了3端子电容器的情况下产生以下2个课题。第一个课题是由于3端子电容器及用于安装的配线及通路孔的寄生电感、在印刷基板形成的电源图案和接地图案间的寄生电容,而以特定的频率引起LC并联共振(反共振)。在产生反共振的频域,由于在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之间反复进行噪声电流的充放电,因此旁路电容器不起作用而丧失噪声降低效果。因此,为了改善噪声滤波器的性能,要求降低产生该反共振的频域的噪声电流。第二个课题是,关于3端子电容器的贯穿安装,在由于基板的变形等导致应力施加于3端子电容器而产生了裂缝时,不能对电路元件供电。因此,产品的耐久性降低。关于第一个课题即降低噪声电流,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具有如下结构,即,将包含串联连接的电容器和电阻的CR缓冲电路设置于电路元件的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通过在经由电容器的电流的旁路路径插入电阻,从而该电阻消耗噪声电流,能够改善产生反共振的频域的噪声滤波器的性能。另外,关于第二个课题即产品的耐久性的降低,存在不将连接电路元件和供电用电源电路的在印刷基板形成的电源图案分割的安装(非贯穿安装)。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586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在产生反共振的频域,通过电阻消耗噪声电流,能够改善产生反共振的频域的噪声滤波器的性能,但在其它频域,由于插入在电流的旁路路径中的电阻的电阻值、和电阻及其连接配线的寄生电感,导致噪声滤波器的性能劣化。特别地,为了发挥使用了3端子电容器的噪声滤波器的性能,必须降低插入在旁路路径的寄生电感。关于该点,想到以下对策,即,为了以磁性的方式抵消该配线的寄生电感,以使在电阻和电容器流动的电流反向的方式配置部件。但是,在这样的方法中,不能完全抵消电感,不能降低电阻值。另外,关于第二个课题的解决方案即非贯穿安装,由于不将连接电路元件和供电用电源电路的电源图案分割,因此存在噪声在不通过3端子电容器的状态下从电路元件向供电点流出的路径。因此,存在噪声滤波器的性能在电感占主导地位的高频区域劣化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降低产生反共振的频域的噪声电流的同时,防止其它频域的性能劣化,并且使耐久性提高的噪声滤波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噪声滤波器具备:主电流路径部,其设置于电源元件和电路元件之间;副电流路径部,其从主电流路径部的一端的第1分支点分支,在主电流路径部的另一端的第2分支点处与主电流路径部连接;3端子型电容元件,其具有一对电极端子以及在一对电极端子间设置的接地端子,一对电极端子串联连接于从第1分支点至第2分支点为止的路径,接地端子与接地导体连接;以及电阻元件,其具有一对电极端子,电阻元件的一对电极端子串联连接于从第1分支点至第2分支点为止的路径,副电流路径部的路径长度比主电流路径部中的从第1分支点至第2分支点为止的路径长度大。专利技术的效果就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噪声滤波器而言,副电流路径部的路径长度比主电流路径中的从第1分支点至第2分支点为止的路径长度大。由此,能够在降低产生反共振的频域的噪声电流的同时,防止其它频域的性能劣化,并且使耐久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印刷基板的层构造的说明图,该印刷基板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的噪声电流的电流路径的说明图。图4是印刷基板的层构造的说明图,该印刷基板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噪声滤波器。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噪声滤波器的结构的斜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为了对本专利技术更详细地说明,按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印刷基板1的层构造的说明图,该印刷基板1实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噪声滤波器。图示的印刷基板1具有在绝缘层3的厚度方向Z层叠了第1配线层2的层构造。该印刷基板1为单面基板。第1配线层2分布于与厚度方向Z正交的X-Y平面之上。另外,在该印刷基板1的表面安装有电路元件即LSI或IC等电子部件10、电源元件11、电阻元件12及3端子型电容元件13。绝缘层3例如由环氧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等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图2是实施方式1的噪声滤波器100的结构图。图示的噪声滤波器100具备:主配线图案20;副配线图案21,其从主配线图案20的一端侧的第1分支部20a分支,在主配线图案20的另一端侧的第2分支部20b处与主配线图案20连接;接地导体22;电阻元件12;以及3端子型电容元件13。主配线图案20、副配线图案21及接地导体22作为第1配线层2的结构要素组,形成于绝缘层3的表层。另外,第1配线层2由铜箔等导电体构成。主配线图案20和副配线图案21是将电子部件10和电源元件11之间连接的电源供给用导体图案。包含电阻元件12、3端子型电容元件13和主配线图案的一部分20c在内的主配线图案20的路径构成主电流路径部,副配线图案21构成副电流路径部。主配线图案20的一端侧与电子部件10的电源端子电连接,主配线图案20的另一端侧与电源元件11的正极电连接。副配线图案21构成为从主配线图案20的第1分支部20a分支,在主配线图案20的第2分支部20b处再次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源元件11安装于印刷基板1,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替代电源元件11而采用外部的电源元件。另外,电阻元件12在长度方向即主配线图案20方向的两端具有电极端子。3端子型电容元件13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电极端子,该两端的电极之间导通,在两端的电极之间具有接地端子。上述电阻元件12及3端子型电容元件13以配置于第1配线层2的方式安装于印刷基板1的表面。电阻元件12和3端子型电容元件13经由从第1分支部20a至第2分支部20b之间的主配线图案的一部分20c串联连接。从第1分支部20a观察,连接的顺序为电阻元件12、3端子型电容元件13的顺序。电阻元件12的两个电极端子中的一者连接于主配线图案20的第1分支部20a侧,另一者连接于主配线图案的一部分20c侧。另外,3端子型电容元件13的两端的电极端子中的一者连接于主配线图案的一部分20c侧,另一者连接于第2分支部20b侧。3端子型电容元件13的接地端子连接于接地导体22。该接地导体22电接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阻元件12而使用了表面安装型的芯片电阻,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替代芯片电阻而使用引线端子型的电阻。同样地,作为3端子型电容元件13而使用了层叠型的芯片电容器,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替代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主电流路径部,其设置于电源元件和电路元件之间;副电流路径部,其从所述主电流路径部的一端的第1分支点分支,在所述主电流路径部的另一端的第2分支点处与该主电流路径部连接;3端子型电容元件,其具有一对电极端子以及在所述一对电极端子间设置的接地端子,所述一对电极端子串联连接于从所述第1分支点至所述第2分支点为止的路径,所述接地端子与接地导体连接;以及电阻元件,其具有一对电极端子,该电阻元件的所述一对电极端子串联连接于从所述第1分支点至所述第2分支点为止的路径,所述副电流路径部的路径长度比所述主电流路径部中的从所述第1分支点至所述第2分支点为止的路径长度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主电流路径部,其设置于电源元件和电路元件之间;副电流路径部,其从所述主电流路径部的一端的第1分支点分支,在所述主电流路径部的另一端的第2分支点处与该主电流路径部连接;3端子型电容元件,其具有一对电极端子以及在所述一对电极端子间设置的接地端子,所述一对电极端子串联连接于从所述第1分支点至所述第2分支点为止的路径,所述接地端子与接地导体连接;以及电阻元件,其具有一对电极端子,该电阻元件的所述一对电极端子串联连接于从所述第1分支点至所述第2分支点为止的路径,所述副电流路径部的路径长度比所述主电流路径部中的从所述第1分支点至所述第2分支点为止的路径长度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流路径部、所述副电流路径部、所述3端子型电容元件、所述接地导体及所述电阻元件安装于印刷基板的同一配线层,所述主电流路径部作为主配线图案而形成于所述配线层,而且所述副电流路径部作为副配线图案而形成于所述配线层,并且,所述3端子型电容元件及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玲仁冈尚人大桥英征关本安泰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