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件、压缩机、空调器及摩擦面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324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摩擦件、压缩机、空调器及摩擦件的摩擦面处理方法涉及空调领域。摩擦件具有摩擦面,摩擦面上具有多个储油孔,储油孔的深度方向与摩擦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由于储油孔的设计,使得润滑油能够储存于储油孔中,并且由于储油孔的深度方向与摩擦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在储油孔由浅至深的方向设置为与摩擦面所受摩擦力的相反方向夹锐角时,储油孔中的润滑油更加容易被带出至摩擦面上,降低摩擦面受干摩擦的可能性,有利于润滑油对摩擦面进行持续润滑;储油孔由浅至深的方向设置为与摩擦面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夹锐角时,有利于增强摩擦面上的动压效应,有利于增大摩擦面上的油膜压力,避免高负载情况下油膜破裂,降低摩擦面受干摩擦的可能性。

Treatment of Friction Parts, Compressors, Air Conditioners and Friction Surfa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擦件、压缩机、空调器及摩擦面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摩擦件、压缩机、空调器及摩擦面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压缩机中具有多种受摩擦零部件,例如滑片、法兰、气缸、滚子、动涡旋盘、静涡旋盘、十字滑环等,这些零部件在长期运行时磨损严重,尤其是在润滑油补充不及时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干摩擦,导致摩擦力急剧增加。传统的摩擦学理论认为摩擦面越光滑,摩擦系数越小,对应摩擦力越小,造成零件的磨损也越小。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摩擦面并不是越光滑越有利于磨损情况的改善,适当在运动摩擦副表面加工出一系列大小、深度、面积比及排列方式不同的微观织构,可起到储存润滑介质及杂质颗粒作用,且通过织构动压效应,提升流体膜承载能力,改善端面润滑状态,进而可以有效的减小摩擦磨损,提高摩擦学性能。基于此,公开号为CN207961278U的中国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复合型表面织构摩擦副,采用沟槽型与凹坑型表面织构结合来改善边界润滑状态提高油膜压力,降低摩擦面的摩擦系数,该方案的沟槽和凹坑具有一定的储油能力,然而该方案中凹坑的深度方向与摩擦面垂直,由于凹坑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摩擦面,所以凹坑内润滑油不容易在摩擦副滑动过程中被带出,这使得摩擦面容易出现干摩擦现象,导致摩擦力急剧增加,影响零部件的摩擦性能和使用寿命;其次,由于凹坑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摩擦面,在大负载的情况下,油膜压力的不足可能导致油膜破裂,这也容易导致摩擦表面出现干摩擦现象,导致摩擦力急剧增加,影响零部件的摩擦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有利于摩擦面持续润滑的摩擦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摩擦件具有摩擦面;摩擦面上具有多个储油孔,储油孔的深度方向与摩擦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由上可见,本专利技术的摩擦件由于储油孔的设计,使得润滑油能够储存于储油孔中,并且由于储油孔的深度方向与摩擦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这样摩擦力与储油孔深度方向要么夹锐角要么夹钝角,对于低负载情况,可以将储油孔由浅至深的方向设置为与摩擦面所受摩擦力的相反方向夹锐角,这样储油孔中的润滑油更加容易被带出至摩擦面上,有利于降低摩擦面受干摩擦的可能性,有利于润滑油对摩擦面进行持续润滑;对于高负载情况,可以将储油孔由浅至深的方向设置为与摩擦面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夹锐角,这一角度的储油孔相较于深度方向与摩擦面垂直的储油孔而言,更有利于在摩擦面上产生动压效应,有利于增大摩擦面上的油膜压力,避免高负载情况下油膜破裂,降低摩擦面受干摩擦的可能性;当然,也可以在摩擦面上设置以上两种情况的储油孔,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摩擦面上油量充足,又有利于在摩擦面上产生动压效应,有利于增大油膜压力,便于摩擦件适用于不同的工况;需要说明的是,储油孔的深度方向并不是指垂直于摩擦面的方向,而是指从摩擦面沿储油孔向摩擦件深处延伸的方向,例如,储油孔为开口形状为圆形的孔,则深度方向是储油孔的轴线方向,如果储油孔是开口形状为多边形孔,则深度方向是储油孔的棱边延伸方向。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储油孔的深度方向与摩擦面之间的夹角为30°至80°。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各储油孔阵列分布于摩擦面上。由上可见,这样从储油孔带出的润滑油能够均匀分布在摩擦面上。再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储油孔的开口形状为圆形,储油孔的开口直径为50至400微米,储油孔的孔底至摩擦面的距离为10至200微米。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摩擦面上设有第一沟槽,各储油孔的开口位于第一沟槽上。由上可见,这样润滑油能够在第一沟槽的引导下进入到储油孔中,便于储油孔收集润滑油。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沟槽的宽度为30至200微米,第一沟槽的深度为5至100微米。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沟槽的数量为多条,各第一沟槽沿第三方向间隔分布,各相邻的第一沟槽之间间隔100至500微米,第三方向与摩擦面的法向垂直,第三方向与第一沟槽的延伸方向垂直。由上可见,例如摩擦件所受摩擦力为绕某一轴线的周向力,则以该轴线为圆心,第一沟槽可以是沿径向延伸且沿周向分布的多条,或者第一沟槽可以是沿周向延伸且沿径向分布的多条环槽;又例如第一沟槽为沿某一直线方向延伸且沿垂直于该直线间隔分布的多条;这样便于通过第一沟槽将润滑油引导至摩擦面的各处,使润滑油在摩擦面上尽可能分布均匀,避免摩擦面上出现大面积的干摩擦现象。进一步的方案是,摩擦面上设有多条第一沟槽和多条第二沟槽,各第一沟槽与各第二沟槽相交,储油孔分布于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的各相交处。由上可见,这样在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中的润滑油能够互相流通,进一步有利于润滑油在摩擦面上分布均匀。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各第一沟槽沿第二沟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各第二沟槽沿第一沟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再进一步的方案是,各相邻的第一沟槽间隔100至500微米,和/或各相邻的第二沟槽间隔100至500微米。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沿储油孔由浅至深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各第一方向均与第二方向的负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方向与摩擦面的法向垂直。由上可见,当第二方向的正向为摩擦力的方向时,润滑油容易从储油孔中带出,便于为摩擦面提供持续良好的润滑;当第二方向的负向为摩擦力的方向时,有利于增强摩擦件与外部实体之间的动压效应。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方向与第二沟槽的延伸方向垂直。由上可见,这样摩擦面在受到沿第二方向的摩擦力时更加有利于润滑油从储油孔导出,更有利于对摩擦面的润滑。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多个储油孔包括多个第一孔和多个第二孔;沿第一孔由浅至深的方向为第四方向,沿第二孔由浅至深的方向为第五方向,各第四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正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各第五方向与第二方向的负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方向与摩擦面的法向垂直。由上可见,这样当摩擦面所受的摩擦力沿第二方向的正向时,第二孔中的润滑油容易被带出至摩擦面,有利于保证摩擦面持续润滑良好;第一孔有利于使摩擦面上产生动压效应,有利于增大油膜压力;当摩擦面所受的摩擦力沿第二方向的负向时,第一孔中的润滑油容易被带出至摩擦面,第二孔有利于使摩擦面上产生动压效应,有利于增大摩擦面上的油膜压力;因此不论摩擦面所受的摩擦力沿第二方向的正向还是沿第二方向的负向,均有利于保证摩擦面上油量充足,有利于在摩擦面上产生动压效应,有利于增大摩擦面上的油膜压力,便于摩擦件适用于不同的工况。还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摩擦件上具有表面硬化层和自润滑涂层,自润滑涂层覆盖在表面硬化层上,自润滑涂层的表面为摩擦面。由上可见,由于将摩擦件的基体的摩擦表面进行了表面硬化处理,形成了表面硬化层,并且在表面硬化层上添加了自润滑涂层,使得摩擦面的摩擦系数降低,即使摩擦面出现少量干摩擦现象,摩擦面也不会受到较大摩擦力,有利于降低摩擦面的磨损,降低摩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有利于摩擦面持续润滑的压缩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包括前述的摩擦件。由上可见,摩擦件可以是压缩件中的滑片、法兰、气缸、滚子、动涡旋盘、静涡旋盘、十字滑环等零件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前述的摩擦件有利于降低滑片、法兰、气缸、滚子、动涡旋盘、静涡旋盘、十字滑环等零件出现干摩擦的可能性,包装滑片、法兰、气缸、滚子、动涡旋盘、静涡旋盘、十字滑环等零件持续良好润滑,有利于保证压缩机持续高效的运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有利于摩擦面持续润滑的空调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摩擦件,具有摩擦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面上具有多个储油孔,所述储油孔的深度方向与所述摩擦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技术特征摘要】
1.摩擦件,具有摩擦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面上具有多个储油孔,所述储油孔的深度方向与所述摩擦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孔的深度方向与所述摩擦面之间的夹角为30°至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储油孔阵列分布于所述摩擦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孔的开口形状为圆形,所述储油孔的开口直径为50至400微米,所述储油孔的孔底至所述摩擦面的距离为10至200微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面上设有第一沟槽,各所述储油孔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沟槽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的宽度为30至200微米,所述第一沟槽的深度为5至100微米。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的数量为多条,各所述第一沟槽沿第三方向间隔分布,各相邻的所述第一沟槽之间间隔100至500微米,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摩擦面的法向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沟槽的延伸方向垂直。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面上设有多条所述第一沟槽和多条第二沟槽,各所述第一沟槽与各所述第二沟槽相交,所述储油孔分布于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的各相交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沟槽沿所述第二沟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各所述第二沟槽沿所述第一沟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各相邻的所述第一沟槽间隔100至500微米,和/或各相邻的所述第二沟槽间隔100至500微米。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储油孔由浅至深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各所述第一方向均与第二方向的负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摩擦面的法向垂直。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沟槽的延伸方向垂直。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飞史正良丁少鹏关蕴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