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413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4:07
能够在不使将端子零件防脱固定的状态下的矛状件的保持力下降的情况下降低端子零件在插入过程中的插入阻力。连接器具备:壳体(10),其形成有端子收纳室(13);端子零件(21),其从壳体(10)的后方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3);矛状件(14),其以面对端子收纳室(13)的方式配置,向前方单臂状地延伸出,矛状件(14)能够向远离端子收纳室(13)的方向以及进入端子收纳室(13)内的方向弹性移位;以及凹部(20),其形成于矛状件(14)的外表面中的与端子收纳室(13)相反的一侧的区域。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矛状件的卡止作用来防止从后方插入到壳体的端子收纳室的端子零件脱落的连接器。矛状件形成为沿着端子收纳室的内壁面向前方单臂状地延伸出。在端子零件的插入过程中,矛状件通过与端子零件干渉而以向端子零件的插入路径外退避的方式弹性移位。当端子零件到达正式插入位置时,矛状件弹性恢复而卡止于端子零件,因此端子零件成为防脱状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72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矛状件防止端子零件脱落的状态下,若端子零件被向后方拉拽,则矛状件被向端子零件的插入路径侧弹性移位,从而由于端子零件的按压力而在矛状件产生剪切应力。此时的矛状件的剪切面积越大,矛状件的保持力越高。为了确保剪切面积大,只要将矛状件的弹性移位方向的厚度尺寸增大即可。然而,将矛状件的移位方向的厚度尺寸增大会导致矛状件的挠曲刚性增大。若矛状件的挠曲刚性变大,则在端子零件的插入过程中,矛状件弹性变形时的矛状件的弹性复原力变大,因此起因于矛状件与端子零件的摩擦力的插入阻力变大。本专利技术是根据上述情况完成的,目的在于:在不使在防止端子零件脱离的状态下的矛状件的保持力下降的情况下而降低端子零件在插入过程中的插入阻力。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形成有端子收纳室;端子零件,其从所述壳体的后方插入到所述端子收纳室;矛状件,其以面对所述端子收纳室的方式配置,向前方单臂状地延伸出,所述矛状件能够向远离所述端子收纳室的方向以及进入所述端子收纳室内的方向弹性移位;以及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矛状件的外表面中的与所述端子收纳室相反的一侧的区域。专利技术效果矛状件以厚度尺寸局部地变小的凹部的形成部分为支点弹性移位,因此矛状件的挠曲刚性被抑止得低。另外,凹部被形成于矛状件的外表面中的位于端子收纳室相反侧的区域,因此即使通过矛状件得以防脱的端子零件被向后方拉拽,矛状件被向端子收纳室侧弹性移位时的矛状件的剪切面积也不会因为形成有凹部而变小。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使防止端子零件脱离的状态下的矛状件的保持力降低的情况下,降低端子零件在插入过程中的插入阻力。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连接器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X-X线剖视图。图4是上壳体的立体图。图5是上壳体的上下翻转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下壳体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下壳体中矛状件在端子零件的插入过程中弹性移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截面图。图8是表示在下壳体中随着端子零件被向后方拉拽,矛状件被弹性移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截面图。图9是表示随着端子零件从图8的状态进一步向后方被拉拽,矛状件进一步弹性移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侧截面图。图10是矛状件的放大侧视图。图11是实施例2的矛状件的放大侧视图。图12是实施例3的矛状件的放大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凹部可以被配置于所述矛状件的后端部。根据此结构,能够将矛状件的挠曲刚性抑制到最小,从而能够更加降低插入阻力。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凹部的内表面可以包含曲面。根据此结构,矛状件弹性移位时在凹部产生的应力被分散,从而能够防止起因于应力集中的矛状件的不当变形。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壳体可以通过将所述凹部在外表面露出的一对副壳体以所述凹部彼此对置的方式层积而成。根据此结构,由于凹部在副壳体的外表面露出,因此与凹部没有在副壳体的外表面露出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用于成形副壳体的模具的结构简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矛状件的前端面可以具备第1卡止面以及第2卡止面,所述第1卡止面在将所述矛状件弹性移位的状态下,从后方与所述端子零件卡止,所述第2卡止面在所述端子零件从与所述第1卡止面卡止的卡止位置向后方移位时,在将所述矛状件的弹性移位量增大的状态下,从后方与所述端子零件卡止。根据此结构,即使随着矛状件的弹性变位,矛状件的斜率角度发生变化,第1卡止面和第2卡止面以恰当的朝向对端子零件进行卡止,从而防止端子零件脱离的功能的信赖性优异。<实施例1>以下参见图1~图10,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以图1、3~10中的左方为前方定义。关于上下方向,以图1~10中表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本实施例1的连接器构成为具备壳体10以及多个端子零件21。壳体10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上壳体11(权利要求所述的副壳体),其整体为偏平而俯视形状为大致方形;以及合成树脂制的下壳体12(权利要求所述的副壳体),其整体为偏平而俯视形状为大致方形。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以上壳体11的上侧层积面11S(下表面)和下壳体12的下侧层积面12S(上表面)接近对置的状态或者面贴面的状态在上下层积。在上壳体11形成有多个端子收纳室13,多个端子收纳室13沿左右排列,在前后方向将上壳体11贯通。在上壳体11形成有矛状件14,该矛状件14以面对各端子收纳室13内的方式配置。矛状件14构成端子收容室13的下壁部的一部分且在上侧层积面11S露出于上壳体11的外部。上壳体11的矛状件14形成为向前方以单臂状延出,能够以后端部为支点向上下方向弹性移位。矛状件14的外表面中与端子收纳室13面对的区域(上表面)是与端子收纳室13内的端子零件21的下表面对置的端子对置面15。端子零件21与端子对置面15对置的方向是与矛状件14的弹性移位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矛状件14的外表面中的位于端子对置面15相反侧的区域(下表面)是相对于上侧层积面11S对齐相连的层积背面16。矛状件14的前端面由倾斜角度不同的2个卡止面(第1卡止面17和第2卡止面18)构成。第1卡止面17由平面构成。第1卡止面17的一方的端部(上端部)相对于端子对置面15以锐角相连。在矛状件14没有弹性移位的自由状态下,第1卡止面17相对于上侧层积面11S的倾斜角度为接近直角并且比直角稍小的角度。第2卡止面18由平面构成。第2卡止面18的一方的端部(上端部)与第1卡止面17的另一方的端部(下端部)以钝角状相连。在矛状件14的自由状态下,第2卡止面18相对于上侧层积面11S的倾斜角度为比第1卡止面17小的角度。第2卡止面18的另一个端部(下端部)与层积背面16以钝角状相连。在矛状件14的端子对置面15形成有限制突起19,通过限制突起19使得端子对置面15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一半区域向端子收纳室13侧突出。当端子零件21以上下翻转的不当姿势插入到端子收纳室13时,端子零件21的稳定部会抵碰到限制突起19的后表面。通过该抵碰而防止端子零件21以不当姿势插入。在端子对置面15中,在宽度方向没有形成限制突起19的区域向前方以上升的斜率缓缓地倾斜。与上壳体11同样地,在下壳体12也以沿左右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端子收纳室13。与上壳体11同样地,在下壳体12也形成有以面向各端子收纳室13内的方式配置的矛状件14。下壳体12的矛状件14构成端子收纳室13的下壁部的一部分且在下侧层积面12S露出于下壳体12的外部。下壳体12的矛状件14是以前后方向(端子零件21相对于端子收纳室13的插拔方向)的轴线来讲,与上壳体11的矛状件14为点对称的形状,下壳体12的矛状件14由第1卡止面17和第2卡止面18构成,第1卡止面17和第2卡止面18均由平面构成。第1卡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形成有端子收纳室;端子零件,其从所述壳体的后方插入到所述端子收纳室;矛状件,其以面对所述端子收纳室的方式配置,向前方单臂状地延伸出,所述矛状件能够向远离所述端子收纳室的方向以及进入所述端子收纳室内的方向弹性移位;以及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矛状件的外表面中的与所述端子收纳室相反的一侧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05 JP 2018-038414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形成有端子收纳室;端子零件,其从所述壳体的后方插入到所述端子收纳室;矛状件,其以面对所述端子收纳室的方式配置,向前方单臂状地延伸出,所述矛状件能够向远离所述端子收纳室的方向以及进入所述端子收纳室内的方向弹性移位;以及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矛状件的外表面中的与所述端子收纳室相反的一侧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凹部被配置于所述矛状件的后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浦纯弥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