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量调节阀叶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607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风量调节阀叶片,其包括:叶片本体,其呈空腔结构,由上叶片单片和下叶片单片扣合而成;盖板,其设置为2件,分别封堵于叶片本体的左、右端部;支撑板,其内置于叶片本体的空腔内,且其外形与空腔相适配;在支撑板的上、下侧壁对称地设置有定位凸起,相应地,在叶片本体的上、下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凸起相适配的开口;上叶片单片为金属钣金件,且沿其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一条通长的折痕线;下叶片单片亦为金属钣金件,且沿其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一条通长的折痕线,如此一来,在未明显增大叶片厚度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了强度及结构稳定性。

A Blade of Air Volume Regulating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量调节阀叶片
本技术涉及空调风量调节阀
,尤其是涉及一种风量调节阀叶片。
技术介绍
风量调节阀是工业厂房民用建筑的通风、空气调节及空气净化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中央空调末端配件,一般用在空调通风系统管道中,用来调节支管的风量,也可用于新风与回风的混合调节,其调节过程主要是借助外部动力控制叶片转动角度的大小来控制进出风口风量,从而达到控制风口风压的目的。叶片通常为平板式钣金结构,抗风压能力较低,从而导致在风量调节阀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叶片容易产生形变,进而加大了风量调节阀的漏风量以及工作噪音。为了解决增强叶片的抗风压能力,较为通常做法为增加叶片厚度,然而,如此一来,必然会大大地增加叶片的自重,增加大外部动力的输入量,且延长响应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强度较高且稳定性好的风量调节阀叶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风量调节阀叶片,其包括:叶片本体,其呈空腔结构,由上叶片单片和下叶片单片扣合而成。盖板,其设置为2件,分别封堵于叶片本体的左、右端部。支撑板,其内置于叶片本体的空腔内,且其外形与空腔相适配。在支撑板的上、下侧壁对称地设置有定位凸起,相应地,在叶片本体的上、下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凸起相适配的开口。上叶片单片为金属钣金件,且沿其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一条通长的折痕线;下叶片单片亦为金属钣金件,且沿其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一条通长的折痕线。相较于单纯通过增加厚度来提高结构强度的传统平板式叶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叶片采用分体扣合式结构,且在上、下叶片增设折痕线以及在两者之间增设支撑板,从而在未明显增大叶片厚度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了强度及结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支撑板设置为多件,且沿叶片本体的长度方向进行均布。支撑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不超过5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大大增强了叶片的抗侧弯能力,降低风量调节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漏风量,提高风量的控制精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支撑板设置为4件,且分别两两一组地靠近叶片本体的左、右端部进行固定。相较于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将支撑板设置于叶片本体的靠近端部位置,如此一来,便于在装配过程中对支撑板的定位,提高装配的效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上叶片单片与下叶片单片上均仅设置一条在左右方向上水平延伸的折痕线,且两条上述的折痕线呈上、下对称关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叶片呈近似菱形外形,当其被打开时,风口呈喇叭口状,更利于风量的通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沿叶片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包边结构。该包边结构的压边外延长度不小于1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提高了上叶片单片与下叶片单片的连接强度。另外,包边结构的存在能杜绝在叶片本体的边缘产生裂纹,提高叶片的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包边结构包括折边胶层,其均匀涂抹于压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压边上均布有压合凹坑。压合凹坑的直径为Φ3~5mm,且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不超过10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有效地防止在风量调节阀的长期运行中,上叶片单片与下叶片单片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上叶片单片与下叶片单片的连接强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上叶片单片、下叶片单片、盖板以及支撑板上均涂覆有防火涂料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提高了叶片的整体耐火性。当火灾发生时,可有效地防止火势从空调的通风系统管道进行蔓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风量调节阀叶片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图2本技术风量调节阀叶片中支撑板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中风量调节阀叶片的主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图3的I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中风量调节阀叶片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1-叶片本体;11-上叶片单片;12-下叶片单片;13-开口;14-压痕线;15-包边结构;151-压边;1511-压合凹坑;2一盖板;3-支撑板;31-定位凸起。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图3分别示出了本技术中风量调节阀叶片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和主视图,其由叶片本体1、盖板2、支撑板3等几部分构成,其中,叶片本体1呈空腔结构,由上叶片单片11和下叶片单片12扣合而成。上叶片单片11和下叶片单片12均为金属钣金件,且沿各自的长度方向均设置有一条通长的折痕线14。当叶片本体1制作成型后,将盖板2封堵于叶片本体1的左、右端部,优选粘接方式。支撑板3内置于叶片本体1的空腔内,且其外形与空腔相适配。为了确保支撑板3相对于叶片本体1的位置一致性,可以在支撑板3的上、下侧壁对称地设置有定位凸起31(如图2中所示),相应地,在叶片本体1的上、下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凸起31相适配的开口13。如此一来,相较于单纯通过增加厚度来提高强度的传统平板式叶片,在未明显增大叶片厚度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了强度及结构稳定性。当然,上述折痕线14的数量及折痕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强度的需要进行调整。上述上叶片单片11和下叶片单片12的材质优选高强度塑料或耐腐蚀性较好的不锈钢制得。另外,定位凸起31的形状优选为半圆球状,相应地,与之相适配的开口13设置为圆孔,并与两者进行对位操作,以利于装配过程的进行。再者,分别设置于上叶片单片11和下叶片单片12的折痕线14可以设置为相互对称的形式,以使得所构成的叶片本体1的外形为近似菱形(如图4中所示),从而当其被打开时,风口呈喇叭口状,更利于风量的通过。作为上述风量调节阀叶片的进一步优化,支撑板3设置为4件,且分别两两一组地靠近叶片本体1的左、右端部进行固定,从而在确保结构强度的前提下,便于工人进行目视和操作,降低了装配阶段对支撑板3的难度,提高了装配的效率。再者,为了提高上叶片单片11与下叶片单片12的连接强度,可以沿叶片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包边结构15(如图5中所示)。根据实际生产经验,上述包边结构15的压边151外延长度不宜小于10mm。在此需要说明一点,包边结构15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增厚的上叶片单片11和下叶片单片12边缘的厚度,降低了其自身产生裂纹的几率,从而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还可以在对叶片本体1进行包边工序前对预包边的位置涂覆折边胶层。为了防止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上叶片单片11与下叶片单片12之间发生相对错位而影响连接强度,可以在对叶片本体1进行包边完成后,在压边151上压制一些压合凹坑1511。压合凹坑1511在压边151上均匀布置,其直径一般设置为Φ3~5mm,且相互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量调节阀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片本体,其呈空腔结构,由上叶片单片和下叶片单片扣合而成;盖板,其设置为2件,分别封堵于所述叶片本体左、右端部;支撑板,其内置于所述叶片本体的空腔内,且其外形与所述空腔相适配;在所述支撑板的上、下侧壁对称地设置有定位凸起,相应地,在所述叶片本体的上、下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适配的开口;所述上叶片单片为金属钣金件,且沿其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一条通长的折痕线;所述下叶片单片亦为金属钣金件,且沿其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一条通长的折痕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量调节阀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片本体,其呈空腔结构,由上叶片单片和下叶片单片扣合而成;盖板,其设置为2件,分别封堵于所述叶片本体左、右端部;支撑板,其内置于所述叶片本体的空腔内,且其外形与所述空腔相适配;在所述支撑板的上、下侧壁对称地设置有定位凸起,相应地,在所述叶片本体的上、下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适配的开口;所述上叶片单片为金属钣金件,且沿其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一条通长的折痕线;所述下叶片单片亦为金属钣金件,且沿其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一条通长的折痕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量调节阀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设置为多件,且沿所述叶片本体的长度方向进行均布;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不超过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量调节阀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设置为4件,且分别两两一组地靠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长锋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