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感应控制类部件的连接装置、换热器及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8605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的感应控制类部件的连接装置、换热器及空调,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换热器的感应控制类部件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本体,所述连接装置本体设有与换热器相连通的主管路以及至少两个与所述主管路连通的支路,所述换热器的各个感应控制类部件分别连接在各个所述支路上。如此设置,各个感应控制类部件通过连接装置本体与换热器相连接,节省了安装所需的空间,避免了维修人员踩踏换热器表面时,踩踏到感应控制类部件,造成感应控制类部件损坏的问题。

Connectors, Heat Exchangers and Air Conditioning of Induction Control Components of Heat Exchang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的感应控制类部件的连接装置、换热器及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调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换热器的感应控制类部件的连接装置、换热器及空调。
技术介绍
感应控制类部件,比如,传感器、阀体等,在机械设备和电器产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换热器,例如蒸发器、冷凝器,均连接有感应控制类部件,对于冷水空调机组的壳管式蒸发器上的感应控制类部件包括安全阀、充注阀、压力传感器等。壳管式蒸发器的壳程内的冷媒循环换热时,壳程内部的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需要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控壳程内部的压力,还需要充注阀对壳程内抽真空或者灌注冷媒等,当壳程内压力过高时,通过安全阀进行泄压。在现有技术中,感应控制类部件的安装方式通常是在壳管式蒸发器的壳体上开孔,在开孔处焊接螺纹接头,通过螺纹接头与壳管式蒸发器相连接。由于壳管式蒸发器的壳体上需要连接多个感应控制类部件,通过现有的连接方式连接,需要的安装空间较大,不利于售后维修和机组的整体布局,而且,维修人员在维修时,踩踏壳管式蒸发器的表面,很容易踩踏到阀体和压力传感器,造成感应控制类部件的损坏。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壳管式蒸发器表面的感应控制类部件安装所需空间大,在对壳管式蒸发器维修时,易被维修人员踩踏而造成感应控制类部件损坏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的感应控制类部件的连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壳管式蒸发器表面的感应控制类部件安装所需空间大,在对壳管式蒸发器维修时,易被维修人员踩踏而造成感应控制类部件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的感应控制类部件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本体,所述连接装置本体设有与换热器相连通的主管路以及至少两个与所述主管路连通的支路,所述换热器的各个感应控制类部件分别连接在各个所述支路上。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本体设有供踩踏的防护板。优选地,全部或部分所述感应控制类部件设置在所述防护板的下方。优选地,所述感应控制类部件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或安全阀和/或充注阀。优选地,所述感应控制类部件包括压力传感器和安全阀和充注阀,用于连接所述安全阀的所述支路设置在所述主管路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端,且用于连接所述安全阀的所述支路的流通面积大于用于连接所述充注阀和用于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所述支路的流通面积。优选地,所述防护板倾斜设置,以减少冷凝水在所述防护板的上表面留存。优选地,所述防护板的上表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00°。优选地,所述防护板与设置在所述防护板的下方的所述支路之间的距离为70mm~100mm。优选地,所述防护板的厚度为4mm~7mm。优选地,所述防护板的材质为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器的感应控制类部件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为上述的换热器的感应控制类部件的连接装置。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壳管式蒸发器。本技术再提供一种空调,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上述的换热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换热器的感应控制类部件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本体,连接装置本体设有主管路和至少两个支路,主管路与换热器相连通,支路与主管路相连通,换热器的各个感应控制类部件与各个支路相连接。在安装时,首先将各个感应控制类部件与连接装置的支路相连接,再将连接装置的主管路连接到换热器上。如此设置,各个感应控制类部件通过连接装置本体与换热器相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各个感应控制类部件分别通过螺纹接头与换热器相连接,节省了安装所需的空间,避免维修人员踩踏换热器表面时,踩踏到感应控制类部件,造成感应控制类部件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换热器的感应控制类部件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俯视图。图1-图5中:1-连接装置本体,2-主管路,3-支路,4-防护板,5-压力传感器,6-安全阀,7-充注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的感应控制类部件的连接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壳管式蒸发器表面的感应控制类部件安装所需空间大,在对壳管式蒸发器维修时,易被维修人员踩踏而造成感应控制类部件损坏的问题。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考图1-图5,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的感应控制类部件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本体1,连接装置本体1设有主管路2和至少两个支路3,主管路2与换热器相连通,支路3与主管路2相连通,换热器的各个感应控制类部件与各个支路3相连接。如此设置,将各个感应控制类部件与连接装置的支路3连接后,再将连接装置的主管路2连接到换热器上,各个感应控制类部件通过连接装置与换热器相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各个感应控制类部件分别通过螺纹接头与换热器相连接,节省了安装所需的空间,还能避免维修人员踩踏换热器表面时,踩踏到感应控制类部件,造成感应控制类部件损坏。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连接装置本体1还设有供踩踏的防护板4。如此设置,维修人员在对换热器进行检修时,踩踏到防护板4上,方便维修人员操作,同时,避免维修人员踩踏到感应控制类部件,降低感应控制类部件的损坏几率。优选地,与连接装置的支路3相连接的感应控制类部件,部分或全部地设置在防护板4的下方,也即,在一些实施例中,全部感应控制类部件均设置在防护板4的下方,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部分感应控制类部件设置在防护板4的下方。如此设置,防护板4对其下方的感应控制类部件起到保护作用,维修人员对换热器检修时踩踏防护板4,以免损坏防护板4下方的感应控制类部件,而且,对于设置在防护板4下方的感应控制类部件中的感应部件,例如,压力传感器5等,位于其上方的防护板4能够防止闪发器等部件表面的冷凝水滴落到压力传感器5上,从而消除安全隐患。在本实施例中,感应控制类部件包括压力传感器5和/或安全阀6和/或充注阀7。对于换热器中的壳管式蒸发器,其壳程内灌注有冷媒,冷媒在循环换热时,壳程内的压力会发生变化,其中,压力传感器5用于监测壳程内的压力,充注阀7用于对壳程抽真空或向壳程内充注冷媒,当壳程内的压力过高时,通过安全阀6对其进行泄压。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感应控制类部件包括压力传感器5和安全阀6和充注阀7,安全阀6、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的感应控制类部件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装置本体(1),所述连接装置本体(1)设有与所述换热器相连通的主管路(2)以及至少两个与所述主管路(2)连通的支路(3),所述换热器的各个感应控制类部件分别连接在各个所述支路(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的感应控制类部件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装置本体(1),所述连接装置本体(1)设有与所述换热器相连通的主管路(2)以及至少两个与所述主管路(2)连通的支路(3),所述换热器的各个感应控制类部件分别连接在各个所述支路(3)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本体(1)设有供踩踏的防护板(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全部或部分所述感应控制类部件设置在所述防护板(4)的下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控制类部件包括压力传感器(5)和/或安全阀(6)和/或充注阀(7)。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控制类部件包括压力传感器(5)和安全阀(6)和充注阀(7),用于连接所述安全阀(6)的所述支路(3)设置在所述主管路(2)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端,且用于连接所述安全阀(6)的所述支路(3)的流通面积大于用于连接所述充注阀(7)和用于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孟春朱顺陈小康周紫娟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