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691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架及车辆,其中,车架包括纵梁总成,纵梁总成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纵梁,纵梁包括第一纵梁部和第二纵梁部,第一纵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第一倾斜段和第二水平段,第二纵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水平段、第二倾斜段和第四水平段,第三水平段与第二水平段连接,第一纵梁部的下翼面和第三水平段的下翼面在第一水平面上,第二水平段的上翼面和第二纵梁部的上翼面在第二水平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多段变截面纵梁的结构简化为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并且整个纵梁的下翼面和上翼面分别处于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上,使得纵梁的成型模具的结构更为简单,有利于提升多轴距的纵梁的柔性生产,节约制作成本。

Frames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架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车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车架是轻型卡车的关键承载部件,主要有两个功用:一是支撑连接安装驾驶室、发动机、转动系、操纵系、车身及行驶系的总成部,保证它们之间正确的相对位置;二是轻型卡车的主要承载部件,承受来自卡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车性能的好坏。轻型卡车的车架总成为两根纵梁和若干根横梁组成,采用铆接的方式将纵梁和横梁连接成坚固的刚性构架,然后增加板簧支架等支架以匹配悬架等系统在车架总成上的连接。目前市场上的轻型卡车的型号众多,车架往往包含多种轴距(例如:2850毫米、3308毫米、3365毫米以及3845毫米),如图1,为现有技术的纵梁的立体示意图,在车架的前纵梁段01和后纵梁段02分别包括多段变截面纵梁03,且前纵梁段的变截面纵梁03的上翼面与纵梁中的平直段的上翼面以及变截面纵梁03的下翼面与平直段的下翼面都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整个纵梁上多次出现弯折,因此,多段变截面纵梁03使得纵梁的成型模具的结构复杂,不利于纵梁的柔性化生产。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车架及车辆,以至少克服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车架的纵梁由于采用多段变截面纵梁导致纵梁的成型模具复杂以及不利于纵梁的柔性化生产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架及车辆,其中,所述车架包括纵梁总成,所述纵梁总成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纵梁,所述纵梁包括第一纵梁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纵梁部连接的第二纵梁部,所述第一纵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第一倾斜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纵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水平段、第二倾斜段和第四水平段,所述第三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连接,所述第一纵梁部的下翼面和所述第三水平段的下翼面在第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水平段的上翼面和所述第二纵梁部的上翼面在第二水平面上;横梁总成,所述横梁总成连接两个所述纵梁。优选地,所述纵梁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二水平段和所述第三水平段连接的第三纵梁部,所述第三纵梁部的下翼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面平齐,所述第三纵梁部的上翼面与所述第二水平面平齐。优选地,所述横梁总成包括与所述第一水平段连接的前悬梁,所述前悬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上翼面的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下翼面的第二连接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的第三连接板。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分别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与车辆的悬架系统连接。优选地,所述车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段上的前悬支架,所述前悬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一水平段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水平段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上开设有与所述悬架系统的板簧连接的第二安装孔。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水平段铆接的第一立板,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一水平段背离所述前悬梁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铆接的第一平板,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一水平段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侧面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平板焊接的第二平板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平板相对两侧的第二立板和第三立板,所述第一平板和所述第二平板上分别开设有对应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立板和所述第三立板上分别开设有所述第二安装孔。优选地,所述纵梁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三安装孔用于与所述横梁总成以及车辆的悬架支架和悬架系统连接。优选地,所述横梁总成还包括与所述第四水平段连接的备胎悬梁。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架。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提供的车架的纵梁总成包括第一纵梁部以及与第一纵梁部连接的第二纵梁部,第一纵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第一倾斜段和第二水平段,第二纵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水平段、第二倾斜段和第四水平段,第三水平段与第二水平段连接,第一纵梁部的下翼面和第三水平段的下翼面在第一水平面上,第二水平段的上翼面和第二纵梁部的上翼面在第二水平面上,使得整个纵梁上仅存在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为变截面段,将多段变截面纵梁的结构进行简化,并且整个纵梁的下翼面和上翼面分别处于第一水平面和第二水平面上,使得纵梁的成型模具的结构更为简单,有利于提升多轴距的纵梁的柔性生产,节约制作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的纵梁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前悬梁与前悬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纵梁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不同轴距的纵梁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悬梁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悬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悬支架的爆炸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现有技术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图3至图8中的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纵梁2第一纵梁部21第一水平段22第一倾斜段23第二水平段3第二纵梁部31第三水平段32第二倾斜段33第四水平段4第三纵梁部51第一水平面52第二水平面6前悬梁61第一连接板62第二连接板63第三连接板64第一安装孔7前悬支架71第一连接件711第一立板72第二连接件721第一平板722第一定位孔73第三连接件731第二平板732第二定位孔733第二立板734第三立板735第二安装孔8第三安装孔9备胎悬梁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见图3和图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架,包括纵梁总成,纵梁总成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纵梁1,纵梁1包括第一纵梁部2以及与第一纵梁部2连接的第二纵梁部3,第一纵梁部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21、第一倾斜段22和第二水平段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总成,所述纵梁总成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纵梁,所述纵梁包括第一纵梁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纵梁部连接的第二纵梁部,所述第一纵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第一倾斜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纵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水平段、第二倾斜段和第四水平段,所述第三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连接,所述第一纵梁部的下翼面和所述第三水平段的下翼面在第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水平段的上翼面和所述第二纵梁部的上翼面在第二水平面上;横梁总成,所述横梁总成连接两个所述纵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总成,所述纵梁总成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纵梁,所述纵梁包括第一纵梁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纵梁部连接的第二纵梁部,所述第一纵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第一倾斜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纵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水平段、第二倾斜段和第四水平段,所述第三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连接,所述第一纵梁部的下翼面和所述第三水平段的下翼面在第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水平段的上翼面和所述第二纵梁部的上翼面在第二水平面上;横梁总成,所述横梁总成连接两个所述纵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二水平段和所述第三水平段连接的第三纵梁部,所述第三纵梁部的下翼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面平齐,所述第三纵梁部的上翼面与所述第二水平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总成包括与所述第一水平段连接的前悬梁,所述前悬梁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上翼面的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下翼面的第二连接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的第三连接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分别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与车辆的悬架系统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雨徐论意王蕾杨宗宝鞠光仁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