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机械双变系统用锥阀组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200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双变系统用锥阀组件,包括横向设置在变速泵的高压出油口处的阀座,所述阀座的前端设置有阀进油口,所述阀座的内腔前端设置有用以启闭阀进油口处的阀芯,所述阀座的内腔后端设置有调节螺丝,所述阀芯与调节螺丝之间插设有导杆,所述导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阀座的侧壁上开设有对准高压出油口的阀出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工艺性好、可以实现低噪声、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技术要求。

A Cone Valve Component for Double Variable System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机械双变系统用锥阀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双变系统用锥阀组件。
技术介绍
变矩器-变速箱液压系统,一方面为操纵阀系统提供压力,另一方面为变矩器提供循环油液实现冷却润滑。小型的“两头忙”机型把安全阀、定压阀集成于变速泵,形成新型的变速泵组合,安装于变速箱内,回路复杂。新型变速泵组合的安全阀结构简单,座孔直接设计在导轮座内,阀座孔直接在导轮座内工艺性较差,且小型“两头忙”双变系统要求安全阀的释放压力为2.3MPa-2.35MPa,压力范围较窄。现有的阀件组合技术难以满足双变系统低噪声、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双变系统用锥阀组件,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程机械双变系统用锥阀组件,包括横向设置在变速泵的高压出油口处的阀座,所述阀座的前端设置有阀进油口,所述阀芯的内腔前端设置有用以启闭阀进油口处的阀芯,所述阀座的内腔后端设置有调节螺丝,所述阀芯与调节螺丝之间插设有导杆,所述导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阀座的侧壁上开设有对准高压出油口的阀出油口。进一步的,所述阀芯的前段为锥形,所述阀芯的中段与后段均为圆柱形,所述阀芯具有储油腔,所述阀芯的前端设置有与储油腔的前端相连通的微孔,所述阀芯的周侧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卸油槽,所述卸油槽与阀芯的内腔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阀芯的前段的锥角为60°±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丝的前端设置有盲孔,所述导杆的后端插入盲孔,所述导杆的前端插入储油腔的后端。进一步的,所述导杆与盲孔为间隙配合,所述导杆与储油腔为间隙配合。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丝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台阶,所述阀芯的中段与后段形成第二安装台阶,所述弹簧的前端套设在第二安装台阶上,所述弹簧的后端套设在第一安装台阶上。进一步的,所述微孔的内径为0.3mm~0.5mm。进一步的,所述阀座的后端设置有与变速泵相连接的第三安装台阶。进一步的,所述阀座的前端与后端与变速泵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阀座的内侧壁设置有与调节螺丝螺纹连接的内螺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不仅结构设计合理,工艺性好,进一步完善了技术,而且高效便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构造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构造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阀芯的A-A方向剖视示意图。图中:1-变速泵,2-高压出油口,3-阀座,4-阀进油口,5-阀芯,6-调节螺丝,7-导杆,8-弹簧,9-阀出油口,10-储油腔,11-微孔,12-卸油槽,13-盲孔,14-第一安装台阶,15-第二安装台阶,16-第三安装台阶,17-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3所示,一种工程机械双变系统用锥阀组件,包括横向设置在变速泵1的高压出油口2处的阀座3,所述阀座3的前端设置有阀进油口4,所述阀芯5的内腔前端设置有用以启闭阀进油口4处的阀芯5,所述阀座3的内腔后端设置有调节螺丝6,所述阀芯5与调节螺丝6之间插设有导杆7,所述导杆7上套设有弹簧8,所述阀座3的侧壁上开设有对准高压出油口2的阀出油口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阀芯5的前段为锥形,所述阀芯5的中段与后段均为圆柱形,所述阀芯5具有储油腔10,所述阀芯5的前端设置有与储油腔10的前端相连通的微孔11,所述阀芯5的周侧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卸油槽12,所述卸油槽12与阀芯5的内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储油腔10与微孔11均设置在阀芯5的轴心线上;所述阀芯5的前段与阀进油口4相配合;所述阀芯5的中段外径大于阀芯5的后段外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阀芯5的前段的锥角为60°±1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螺丝6的前端设置有盲孔13,所述导杆7的后端插入盲孔13,所述导杆7的前端插入储油腔10的后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导杆7与盲孔13为间隙配合,所述导杆7与储油腔10为间隙配合;所述储油腔10通过与导杆7的间隙与阀座3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导杆7的形状与储油腔10的形状相适应,所述阀芯5可以沿着导杆7、阀座3前后滑动,从而改变所述储油腔10的体积,所述导杆7与储油箱相配合、阀座3与阀芯5相配合,起到导向、支撑的作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螺丝6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台阶14,所述阀芯5的中段与后段形成第二安装台阶15,所述弹簧8的前端套设在第二安装台阶15上,所述弹簧8的后端套设在第一安装台阶14上;所述弹簧8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8,所述弹簧8的前端端抵于阀芯5上,所述弹簧8的后端抵在调节螺丝6上,可以通过前后调节调节螺丝6相对阀座3的位置来调节弹簧8压力,弹簧8的初始调节力为F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微孔11的内径为0.3mm~0.5mm。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阀座3的后端设置有与变速泵1相连接的第三安装台阶1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阀座3的前端与后端与变速泵1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1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阀座3的内侧壁设置有与调节螺丝6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所述阀座3与调节螺丝6螺纹连接在一起,通过正旋或者反选调节螺丝6,所述调节螺丝6可以沿着阀座3前后运动,从而调节调节螺丝6相对阀座3的位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变速泵1的出口有液压油经过阀进油口4,油液流经阀芯5的微孔11进入储油腔10并存满储油腔10,油液后从导杆7与阀芯5的间隙流通到阀出油口9,当所述阀芯5受到的液压油的力小于弹簧8的预紧力时,所述阀芯5不动,所述储油腔10盈满,所述导杆7抵向调节螺丝6的前端,所述阀进油口4闭合;当所述阀芯5受到的液压油的力大于弹簧8的预紧力时,所述阀芯5向后滑动,所述弹簧8缩短,所述储油腔10从导杆7与阀芯5的间隙、微孔11吐油,所述阀进油口4开启,液压油从所述阀进油口4进入到阀芯5与阀座3的间隙,流过所述卸油槽12,进入所述阀座3的内腔,从所述阀出油口9排出,阀进油口4的压力愈大阀进油口4的开口愈大,从而完成高压卸荷动作;当变速泵1的出口液压油经过阀进油口4的压力下降,所述弹簧8开始伸长,所述阀芯5随压力的下降向前滑动,阀进油口4减小,同时所述储油腔10体积增大,从微孔11补油;阀进油口4的压力愈小阀进油口4的开口愈小,直至切断油路,完成阀芯5的逐步闭合;本技术中,所述阀座3可以单独拆装,与压缩的弹簧8长度可以调节,所述阀芯5可以导向,所述阀座3的内腔具有缓释压力结构,工作时噪声小,弥补了现有变速泵1阀组在安装时工艺性差、不能调压的缺点,使得技术得到完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弹簧8的初始调节力为F0,当变速泵1出口有液压油P4经过阀进油口4,油路走向如附图1所示,油液流经所述阀芯5的微孔11存满储油腔10,后从导杆7与阀芯5间隙流通到阀出油口9的油压为P9,阀芯5向后受力为P,则P=P4-P9;当P≤F0时,所述储油腔10盈满,导杆7抵向调节螺丝6后端,所述阀进油口4闭合;当P>F0时,所述弹簧8缩短,所述储油腔10从导杆7与阀芯5的间隙、微孔11吐油,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机械双变系统用锥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在变速泵的高压出油口处的阀座,所述阀座的前端设置有阀进油口,所述阀座的内腔前端设置有用以启闭阀进油口处的阀芯,所述阀座的内腔后端设置有调节螺丝,所述阀芯与调节螺丝之间插设有导杆,所述导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阀座的侧壁上开设有对准高压出油口的阀出油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机械双变系统用锥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在变速泵的高压出油口处的阀座,所述阀座的前端设置有阀进油口,所述阀座的内腔前端设置有用以启闭阀进油口处的阀芯,所述阀座的内腔后端设置有调节螺丝,所述阀芯与调节螺丝之间插设有导杆,所述导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阀座的侧壁上开设有对准高压出油口的阀出油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双变系统用锥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前段为锥形,所述阀芯的中段与后段均为圆柱形,所述阀芯具有储油腔,所述阀芯的前端设置有与储油腔的前端相连通的微孔,所述阀芯的周侧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卸油槽,所述卸油槽与阀芯的内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双变系统用锥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前段的锥角为60°±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双变系统用锥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丝的前端设置有盲孔,所述导杆的后端插入盲孔,所述导杆的前端插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善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江夏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