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输入无返回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99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输入无返回驱动机构,属于传动制动技术领域,包括电机、手动旋转输入齿轮、输入齿轮、减速机构和无返回机构,其中的无返回机构利用钢球和球道盘的传动结构实现了单向转矩的传动,反向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而取代各驱动源处的制动器作用,进而减少制动器的控制程序、控制电路等,降低了驱动装置的重量、体积和失效概率,提高了产品安全性。

A Double-input Non-return Driv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输入无返回驱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输入无返回驱动机构,属于传动制动领域。
技术介绍
现在国内飞机武器舱门或翼面折叠等旋转驱动系统中,驱动装置多采用液压或电驱动方式,同时考虑地面操作的维护性、安全性,驱动装置增加手动驱动操作机构。飞机使用过程中,舱门或翼面为在气动负载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驱动源需要制动器,并在其作用下把持制动。现有技术中,如US6231012B1中公开了一种无返回机构,参见US6231012B1附图2中的机构所示。现有含电机和手动驱动的驱动装置,每个驱动源设置一个制动器,且同通过差动齿轮机构的行星架输出,当任一驱动源处于工作状态,另一驱动源在其制动器作用下把持制动,产品体积、重量较大;驱动装置两驱动源传动相互关联,任一制动器故障,驱动装置都无法正常工作,产品故障率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针对航空机载电动制机芯组件的定心。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双输入无返回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手动旋转输入齿轮、输入齿轮、减速机构和无返回机构;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输入齿轮一体旋转,手动旋转输入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电机轴与减速机构联接,减速机构与无返回机构联接,无返回机构将转矩输出;无返回机构包括输入轴、右球道盘、左球道盘、输出轴、弹簧、第一动摩擦片、第二动摩擦片、静摩擦片、碟形弹簧和钢球;输入轴和输出轴均延伸到壳体内,右球道盘、左球道盘、输出轴、弹簧、第一动摩擦片、第二动摩擦片、静摩擦片、碟形弹簧和钢球均位于壳体内;静摩擦片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输入轴的端部套装在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外,输入轴的端部内壁设置有键齿,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开有键槽,输入轴的端部与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键槽配合并能够一体旋转,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的键槽的开口大于键齿宽度,使得输入轴与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之间存在旋转余量;输出轴贯穿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设置,且输出轴与右球道盘内花键连接,且右球道盘相对于输出轴和输入轴不能轴向移动;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上开有球道,钢球位于球道内;第一动摩擦片固定在左球道盘的颈部,弹簧安装在左球道盘上,并实施弹簧力将第一动摩擦片与静摩擦片压在一起;第二动摩擦片固定在输出轴上,碟形弹簧固定在输出轴上,并能够在左球道盘向左移动时提供相对的弹簧力,使得第二动摩擦片与静摩擦片压紧在一起;当输入轴输入转矩,会带动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转动,并通过内花键带动输出轴输出转矩;当输出轴输入转矩时,会带动右球道盘转动,右球道盘在旋转余量范围内旋转时会与左球道盘产生旋转位移,并使得钢球从球道中爬升,在第一动摩擦片与静摩擦片的摩擦力作用下左球道盘不能转动,只能做轴向左移,并推动第一动摩擦片、静摩擦片与第二动摩擦片挤压在一起并生成制动力矩,从而实现了限制输出轴反向传动。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轴与输入齿轮为花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输入齿轮为转动手柄驱动的输入齿轮。进一步地,所述左球道盘和右球道盘上均匀开有三个球窝。技术效果本技术而取代各驱动源处的制动器作用,进而减少制动器的控制程序、控制电路等,降低了驱动装置的重量、体积和失效概率,提高了产品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结构进一步说明。图1是无返回机构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右球道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左球道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其中:1.电机、2.手动旋转输入齿轮、3.输入齿轮、4.减速机构、5.无返回机构、5-1输入轴、5-2右球道盘、5-3左球道盘、5-4输出轴、5-5弹簧、5-6第一动摩擦片、5-7第二动摩擦片、5-8静摩擦片、5-9碟形弹簧、5-10钢球。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实施例中,一种双输入无返回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手动旋转输入齿轮2、输入齿轮3、减速机构4和无返回机构5;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输入齿轮一体旋转,手动旋转输入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电机轴与减速机构联接,减速机构与无返回机构联接,无返回机构将转矩输出;无返回机构包括输入轴5-1、右球道盘5-2、左球道盘5-3、输出轴5-4、弹簧5-5、第一动摩擦片5-6、第二动摩擦片5-7、静摩擦片5-8、碟形弹簧5-9和钢球5-10;输入轴和输出轴均延伸到壳体内,右球道盘、左球道盘、输出轴、弹簧、第一动摩擦片、第二动摩擦片、静摩擦片、碟形弹簧和钢球均位于壳体内;静摩擦片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输入轴的端部套装在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外,输入轴的端部内壁设置有键齿,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开有键槽,输入轴的端部与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键槽配合并能够一体旋转,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的键槽开口5-11大于键齿5-12宽度,使得输入轴与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之间存在旋转余量;输出轴贯穿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设置,且输出轴与右球道盘内花键连接,且右球道盘相对于输出轴和输入轴不能轴向移动;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上开有球道,钢球位于球道内;第一动摩擦片固定在左球道盘的颈部,弹簧安装在左球道盘上,并实施弹簧力将第一动摩擦片与静摩擦片压在一起;第二动摩擦片固定在输出轴上,碟形弹簧固定在输出轴上,并能够在左球道盘向左移动时提供相对的弹簧力,使得第二动摩擦片与静摩擦片压紧在一起;当输入轴输入转矩,会带动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转动,并通过内花键带动输出轴输出转矩;当输出轴输入转矩时,会带动右球道盘转动,右球道盘在旋转余量范围内旋转时会与左球道盘产生旋转位移,并使得钢球从球道中爬升,在第一动摩擦片与静摩擦片的摩擦力作用下左球道盘不能转动,只能做轴向左移,并推动第一动摩擦片、静摩擦片与第二动摩擦片挤压在一起并生成制动力矩,从而实现了限制输出轴反向传动。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轴与输入齿轮为花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输入齿轮为转动手柄驱动的输入齿轮。进一步地,所述左球道盘和右球道盘上均匀开有三个球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输入无返回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手动旋转输入齿轮、输入齿轮、减速机构和无返回机构;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输入齿轮一体旋转,手动旋转输入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电机轴与减速机构联接,减速机构与无返回机构联接,无返回机构将转矩输出;无返回机构包括输入轴、右球道盘、左球道盘、输出轴、弹簧、第一动摩擦片、第二动摩擦片、静摩擦片、碟形弹簧和钢球;输入轴和输出轴均延伸到壳体内,右球道盘、左球道盘、输出轴、弹簧、第一动摩擦片、第二动摩擦片、静摩擦片、碟形弹簧和钢球均位于壳体内;静摩擦片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输入轴的端部套装在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外,输入轴的端部内壁设置有键齿,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开有键槽,输入轴的端部与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键槽配合并能够一体旋转,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的键槽的开口大于键齿宽度,使得输入轴与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之间存在旋转余量;输出轴贯穿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设置,且输出轴与右球道盘内花键连接,且右球道盘相对于输出轴和输入轴不能轴向移动;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上开有球道,钢球位于球道内;第一动摩擦片固定在左球道盘的颈部,弹簧安装在左球道盘上,并实施弹簧力将第一动摩擦片与静摩擦片压在一起;第二动摩擦片固定在输出轴上,碟形弹簧固定在输出轴上,并能够在左球道盘向左移动时提供相对的弹簧力,使得第二动摩擦片与静摩擦片压紧在一起;当输入轴输入转矩,会带动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转动,并通过内花键带动输出轴输出转矩;当输出轴输入转矩时,会带动右球道盘转动,右球道盘在旋转余量范围内旋转时会与左球道盘产生旋转位移,并使得钢球从球道中爬升,在第一动摩擦片与静摩擦片的摩擦力作用下左球道盘不能转动,只能做轴向左移,并推动第一动摩擦片、静摩擦片与第二动摩擦片挤压在一起并生成制动力矩,从而实现了限制输出轴反向传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输入无返回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手动旋转输入齿轮、输入齿轮、减速机构和无返回机构;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与输入齿轮一体旋转,手动旋转输入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电机轴与减速机构联接,减速机构与无返回机构联接,无返回机构将转矩输出;无返回机构包括输入轴、右球道盘、左球道盘、输出轴、弹簧、第一动摩擦片、第二动摩擦片、静摩擦片、碟形弹簧和钢球;输入轴和输出轴均延伸到壳体内,右球道盘、左球道盘、输出轴、弹簧、第一动摩擦片、第二动摩擦片、静摩擦片、碟形弹簧和钢球均位于壳体内;静摩擦片与壳体内壁固定连接;输入轴的端部套装在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外,输入轴的端部内壁设置有键齿,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开有键槽,输入轴的端部与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键槽配合并能够一体旋转,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的键槽的开口大于键齿宽度,使得输入轴与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之间存在旋转余量;输出轴贯穿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设置,且输出轴与右球道盘内花键连接,且右球道盘相对于输出轴和输入轴不能轴向移动;右球道盘和左球道盘上开有球道,钢球位于球道内;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培磊何卫红
申请(专利权)人: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