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965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真空泵,包括泵体和从泵体中伸出的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用于与从外部的动力机构延伸出的动力传递轴相连接,在泵体内设有泵腔并且在泵体上开设有进油口,进油口与泵腔之间通过进油道相连通,在泵腔上还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泵腔之间通过进气道相连通,真空泵还包括油道阀门,油道阀门安装于进油道处,用于控制进油道的通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真空泵设置有油道阀门,通过控制油道阀门的启闭以及启闭的时间,即可控制真空泵供油的启闭以及启闭的时间,真空泵的供油时间和流量均为可控状态。此时,可以按需给真空泵供油,真空泵的供油更为有效,节约了发动机的能量消耗,提高了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Vacuum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泵
本技术涉及泵
,特别涉及一种真空泵。
技术介绍
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通俗来讲,真空泵是用各种方法在某一封闭空间中改善、产生和维持真空的装置。随着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真空泵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应用真空工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主力泵,并广泛用于冶金、化工、食品、电子镀膜等行业,例如对于汽车刹车系统所采用的真空泵。常见的有膜片式、旋片式、活塞式等多种形式的真空泵,其中,以旋片式的应用最为普遍。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真空泵,其开启和关闭的可控度低。以汽车刹车系统所采用的真空泵为例,其动力通常来自于发动机,只要发动机开启并处于运转状态,真空泵就会一直工作,持续地抽取真空,并一直处于供油状态。但是,对于汽车刹车系统的真空泵而言,通常在发动机启动后的十数秒内,就可以达到所需的真空。此后,真空泵的持续运转将占用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造成能源的浪费。此外,连续工作的真空泵容易出现无法有效供油、过热、发动机的能量消耗大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泵,本技术的真空泵通过设置油道阀门,对供油的时间和流量进行控制,按需给真空泵供油,使得真空泵的供油可控度高,大大节约了发动机的能量消耗,提高真空泵的使用寿命。具体来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泵,包括泵体和从所述泵体中伸出的动力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用于与从外部的动力机构延伸出的动力传递轴相连接,在所述泵体内设有泵腔并且在所述泵体上开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泵腔之间通过进油道相连通,在所述泵腔上还开设有连接至外部的真空设备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泵腔之间通过进气道相连通,所述真空泵还包括油道阀门,所述油道阀门安装于所述进油道处,用于控制所述进油道的通断。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提供的真空泵设置有油道阀门,通过控制油道阀门的启闭以及启闭的时间,即可控制真空泵供油与否以及供油时间,真空泵的供油时间和流量均为可控状态。此时,可以按需给真空泵供油,真空泵的供油更为有效,节约了发动机的能量消耗,提高了真空泵的使用寿命。另外,作为优选,所述真空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动力传递轴之间的离合器,所述离合器设置为能够控制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动力传递轴的相联或者分离。根据该优选方案,利用离合器的动作控制动力输入轴与动力传递轴的相联或者分离,真空泵的开启和关闭均为可控状态。此时,可以按需开启或者关闭真空泵,避免真空泵过热,并且能够节约发动机的能量消耗,提高真空泵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泵腔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泵腔内的真空度的真空计;当所述真空计检测到的真空度低于设定值时,所述离合器通电而工作,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动力传递轴相联,所述真空泵开始工作;当所述真空计检测到的真空度高于设定值时,所述离合器断电而停止工作,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动力传递轴分离,所述真空泵停止工作。根据该优选方案,利用真空计检测泵腔内的真空度,并将真空计的测量结果与离合器的动作相关联。当测得的真空度低于设定值时,离合器通电而动作,使得动力输入轴与动力传递轴相联,真空泵开始工作。反之,当测得的真空度高于设定值时,离合器断电而动作,使得动力输入轴与动力传递轴分离,真空泵停止工作。此时的离合器根据泵腔内的真空度进行动作,能够更加精准控制真空泵的工作,按需开启或者关闭真空泵,节约了发动机的能量消耗,提高了真空泵的使用寿命。另外,作为优选,所述离合器包括电枢以及内置有线圈的转子,所述电枢配置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侧方,所述电枢能够通过从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力吸附于所述转子的侧面;所述电枢包括从所述转子侧层叠的第一电枢板和第二电枢板,所述第一电枢板与所述动力输入轴相联,所述第二电枢板用于与所述动力传递轴相联。根据该优选方案,离合器为电磁离合器,其能够利用电磁力产生压紧力,从而控制动力输入轴与动力传递轴的相联或者分离,电磁离合器的结构简单,控制动作快速,制动平稳。具体地,转子内的线圈通电后,产生较强的磁场,离合器的第一电枢板和第二电枢板分别吸合动力输入轴以及动力传递轴,进而使得动力输入轴以及动力传递轴相联。反之,转子内的线圈停止通电后,磁场消失,电磁离合器的第一电枢板和第二电枢板分别断开动力输入轴和动力传递轴,动力输入轴以及动力传递轴分离。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油道阀门包括阀体、阀芯以及连接所述阀体和所述阀芯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阀芯作往复运动以控制所述进油道的通断。根据该优选方案,驱动件动作,驱动阀芯作往复运动,利用能够往复运动的阀芯控制进油道的通断,进而控制真空泵的供油时间和流量,达到按需给真空泵供油的目的。另外,作为优选,所述进油道的两端分别为开设在所述泵体的外壳上的进油一口以及开设在所述泵体的内壁上的进油二口,所述进油道按照所述进油一口朝向所述进油二口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进油段、第二进油段以及第三进油段,所述阀体与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油段内并控制所述第三进油段的通断。根据该优选方案,将阀芯设置在第二进油段内,阀芯既不会影响第一进油段的进油,也可以更好地闭合第三进油段,进而关闭进油道。阀芯设置在第二进油段内,第二进油段还可以在油道阀门启闭第三进油段的过程中缓存部分的油,缓存的油可以避免进油道的干涸。另外,作为优选,所述阀芯沿其朝向所述第三进油段的方向的外径逐渐减小,所述阀芯靠近所述第三进油段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进油段的通道截面积。根据该优选方案,阀芯远离第三进油段的外径大、靠近第三进油段的外径小,在不影响阀芯闭合第三进油段的前提下,第二进油段能够缓存更多的油,进一步地避免进油道的干涸。另外,作为优选,在所述进油道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进油道处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低于设定值时,所述油道阀门打开所述进油道,开始供油;当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高于设定值时,所述油道阀门关闭所述进油道,停止供油。根据该优选方案,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进油道处的压力,并将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与油道阀门的动作相关联。当测得的压力值低于设定值时,油道阀门动作并打开进油道,开始对真空泵供油。反之,当测得的压力值高于设定值时,油道阀门动作并关闭进油道,停止对真空泵供油。此时的油道阀门根据进油道处的压力值进行动作,能够更加精准控制真空泵的供油时间和流量,按需给真空泵供油,节约了发动机的能量消耗,提高了真空泵的使用寿命。另外,作为优选,所述油道阀门为电磁阀或者电动阀。根据该优选方案,利用电磁阀或者电动阀具有的启闭精准、迅速等优点,可以精准、快速地控制进油道的通断,按需对真空泵供油,减少发动机的能源消耗。另外,作为优选,所述真空泵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真空泵为通信连接。根据该优选方案,利用控制器具有的控制精准、稳定等优点,可以精准、稳定地控制真空泵的动作,真空泵的工作精度高,有利于减少发动机的能源消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真空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真空泵的中左视图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真空泵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离合器的电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真空泵中油道阀门与进油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泵,包括泵体和从所述泵体中伸出的动力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用于与从外部的动力机构延伸出的动力传递轴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体内设有泵腔并且在所述泵体上开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泵腔之间通过进油道相连通,在所述泵腔上还开设有连接至外部的真空设备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泵腔之间通过进气道相连通,所述真空泵还包括油道阀门,所述油道阀门安装于所述进油道处,用于控制所述进油道的通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泵,包括泵体和从所述泵体中伸出的动力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用于与从外部的动力机构延伸出的动力传递轴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体内设有泵腔并且在所述泵体上开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泵腔之间通过进油道相连通,在所述泵腔上还开设有连接至外部的真空设备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泵腔之间通过进气道相连通,所述真空泵还包括油道阀门,所述油道阀门安装于所述进油道处,用于控制所述进油道的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动力传递轴之间的离合器,所述离合器设置为能够控制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动力传递轴的相联或者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腔处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泵腔内的真空度的真空计;当所述真空计检测到的真空度低于设定值时,所述离合器通电而工作,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动力传递轴相联,所述真空泵开始工作;当所述真空计检测到的真空度高于设定值时,所述离合器断电而停止工作,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动力传递轴分离,所述真空泵停止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包括电枢以及内置有线圈的转子,所述电枢配置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侧方,所述电枢能够通过从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力吸附于所述转子的侧面;所述电枢包括从所述转子侧层叠的第一电枢板和第二电枢板,所述第一电枢板与所述动力输入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回城伊世民任宁任国平张顺陈明月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肇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