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芯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80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支架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芯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一侧的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引流板,引流板一侧的所述底座上形成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散热流道,引流板另一侧的所述底座上形成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二散热流道,引流板与进风口之间的第一散热流道与第二散热流道连通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其第一散热流道和第二散热流道直接与进风口相连通,引流板仅仅是对从进风口的进风量进行引流,不仅降低局部散热效果不理想,而且保证从进风口的进风量都能充分散热。

A Kind of Core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芯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机芯支架。
技术介绍
逆变焊机是将三相或单相50Hz工频交流电整流、滤波后得到一个较平滑的直流电,由IGBT或场效应管组成的逆变电路将该直流电变为15~100kHz的交流电,经中频主变压器降压后,再次整流滤波获得平稳的直流输出焊接电流(或再次逆变输出所需频率的交流电)。逆变焊割设备的控制电路由给定电路和驱动电路等组成,通过对电压、电流信号的回馈进行处理,实现整机循环控制,采用脉宽调制PWM为核心的控制技术,从而获得快速脉宽调制的恒流特性和优异的焊割工艺效果。现有逆变焊机的壳体内安装机芯支架,机芯支架上安装有逆变电路板或电感器等电子元器件,在机芯支架上安装有风扇,通过风扇对安装在机芯支架上的逆变电路板或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但不同功率或不同密集程度的电路板其散发的热量不同,而风扇吹出的风量均匀对逆变电路板或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从而导致局部热量过大不能有效散热,不仅影响逆变电路板或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而且影响逆变焊机的正常使用。公告号为CN203673829U,专利名称为一种车机设备及其兼具隔热导流功能的机芯,其公开了包括一体连接成型的前壁、底壁和后壁,所述前壁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后壁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底壁在安装时与机芯的底面间隔设置,用于在机箱的内部空间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底壁与所述机芯之间,并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位于所述底壁的外侧与机箱底部之间。上述专利其风扇并不是安装在机芯支架上,而是安装在机箱上;第一风道是通过设置在开设在机芯支架上的进风口与风扇形成的散热通道连通,受到进风口的限制会直接影响第一风道内的风量从而影响机芯的散热效果。若第一风道散热对象比机芯所散发的热量更大,则第一风道其散发的热量远远不能达到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芯支架,其第一散热流道和第二散热流道直接与进风口相连通,引流板仅仅是对从进风口的进风量进行引流,不仅降低局部散热效果不理想,而且保证从进风口的进风量都能充分散热。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机芯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一侧的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引流板,引流板一侧的所述底座上形成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散热流道,引流板另一侧的所述底座上形成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二散热流道,引流板与进风口之间的第一散热流道与第二散热流道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板将从进风口进入逆变焊机壳体内风量引流至第一散热流道或第二散热流道,由于第一散热流道或第二散热流道均直接与进风口相连通安装,因此从进风口进入逆变焊机壳体内风量并不会受到遮挡物的遮挡而影响有效散热风量。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流道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散热流道的流道横截面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设置在第二散热流道一侧的底座上的逆变电路板或电子元器件其散发的热量大于设置在第一散热流道一侧的底座上的逆变电路板或电子元器件其散发的热量,则第一散热流道的流道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散热流道的流道横截面面积。散热流道的流道横截面面积与设置在同侧的逆变电路板或电子元器件其散发的热量成正比,从而保证有足够的风量能够对热量过大处进行有效散热。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散热流道内的所述引流板上安装有2块以上的第一导流凸块,且靠近进风口一端的相邻两块所述第一导流凸块之间的间距大于远离进风口一端的相邻两块所述第一导流凸块之间的间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流凸块的设置能够对通过第一散热流道内的风量进行导流。由于靠近进风口一端的相邻两块所述第一导流凸块之间的间距大于远离进风口一端的相邻两块所述第一导流凸块之间的间距,因此当进风量恒定时,风量流道变窄,其挤压力变大,从而风速加快,依此提高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二散热流道内的所述引流板上安装有1块以上的第二导流凸块,所述第二导流凸块与第一导流凸块错位安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导流凸块的设置能够对通过第二散热流道内的风量进行导流。由于第二导流凸块与第一导流凸块错位安装,因此能够降低引流板两侧风量同时对引流板进行挤压,从而降低引流板本身的结构牢固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一支撑板相连,且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一支撑板和底座之间形成第一内腔;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安装有引流板;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五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内腔内可存储电子元器件。由于底座上开设有与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五通孔,因此第一内腔通过第五通孔与底座外侧形成连通,从而能够对安装在第一内腔内的电子元器件或直接对内腔外侧的逆变电路板进行散热。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进风口下方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或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内腔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五通孔与底座外侧形成对流。而第一通孔设置在进风口下方,当进风口安装风扇向第一散热流道和第二散热流道通风散热时,风扇反向会形成负压,从而加快底座外侧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内腔之间散热风速。第二通孔连通第一安装板的两侧,其中连通第一安装板一侧位于第一散热流道下方,连通第一安装板另一侧位于第二散热流道通下方,从而使第一安装板两侧形成流通,避免局部热量过大。同时避免第一内腔内的热量过大不易散热。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散热流道远离引流板一侧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安装有导流板,靠近第一散热流道一侧的所述导流板侧壁上开设有导流凹槽;与底座相连一端的所述导流凹槽的凹槽弧线与进风口内壁在同一个面上,且靠近进风口一端向远离进风口一端的所述导流凹槽的凹槽宽度依次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凹槽的设置能够对第一散热流道内的风量进行导流。由于与底座相连一端的所述导流凹槽的凹槽弧线与进风口内壁在同一个面上,因此进风口进入逆变焊机壳体内风量并不会受到导流板的遮挡而影响有效散热风量。同时由于靠近进风口一端向远离进风口一端的所述导流凹槽的凹槽宽度依次减小,因此进风量恒定时,风量流道变窄,其挤压力变大,从而风速加快,依此提高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安装板远离进风口一侧的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第二支撑板相连,且所述第二安装板、第二支撑板和底座之间形成第二内腔;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三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内腔可存储电子元器件。第二内腔通过第三通孔与第二支撑板外侧连通,从而避免第二内腔内的热量过大不易散热。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与第三通孔连通的第四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内腔通过第四通孔与第二安装板外侧连通,从而避免第二内腔内的热量过大不易散热。同时由于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连通,因此有效扩大流通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向远离引流板一端延伸设置有安装框体,所述底座和/或安装框体上开设有第六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框体的设置便于底座与逆变焊机壳体的安装,第六通孔的设置连通底座外侧与底座与逆变焊机壳体之间形成的腔体;同时第六通孔和第五通孔的配合使用使底座与逆变焊机壳体之间形式的腔体形成散热流通通道。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第一散热流道或第二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芯支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进风口(2),进风口(2)一侧的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引流板(3),引流板(3)一侧的所述底座(1)上形成与进风口(2)连通的第一散热流道,引流板(3)另一侧的所述底座(1)上形成与进风口(2)连通的第二散热流道,引流板(3)与进风口(2)之间的第一散热流道与第二散热流道连通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芯支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进风口(2),进风口(2)一侧的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引流板(3),引流板(3)一侧的所述底座(1)上形成与进风口(2)连通的第一散热流道,引流板(3)另一侧的所述底座(1)上形成与进风口(2)连通的第二散热流道,引流板(3)与进风口(2)之间的第一散热流道与第二散热流道连通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流道横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散热流道的流道横截面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芯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流道内的所述引流板(3)上安装有2块以上的第一导流凸块(4),且靠近进风口(2)一端的相邻两块所述第一导流凸块(4)之间的间距大于远离进风口(2)一端的相邻两块所述第一导流凸块(4)之间的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机芯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二散热流道内的所述引流板(3)上安装有1块以上的第二导流凸块(5),所述第二导流凸块(5)与第一导流凸块(4)错位安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第一安装板(6),所述第一安装板(6)与第一支撑板(7)相连,且所述第一安装板(6)、第一支撑板(7)和底座(1)之间形成第一内腔;所述第一支撑板(7)上安装有引流板(3);所述底座(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