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沿河雨污混流口的生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1763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沿河雨污混流口的生物处理装置,包括初级处理池、二级生物池、曝气系统和加药系统,初级处理池位于二级生物池内部,且初级处理池外侧连通有污水排水管,二级生物池内部安装有生物仓和碳纤维草,曝气系统分别对初级处理池、二级生物池进行曝气处理,加药系统分别对初级处理池、二级生物池进行加药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城市河道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河水黑臭的技术问题。

A Biological Processing Device for Rain and Pollution Mixed Flow Port along 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沿河雨污混流口的生物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沿河雨污混流口的生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河道有着蓄水、景观、泄洪排水、局部气候调节、生态平衡功能。每到雨季或恶劣天气,居民小区、道路、生活广场接纳的大量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入河中,其中有生活污水(特别是老旧居民小区、城郊结合部等)混入雨水管形成雨污混流口,直排入河,造成河道污染,丧失其应有功能。现有处理方法主要有:1改造管网,进行雨污分流,彻底解决污水入河;2针对初始雨水,在雨水管入河口前段建转换井、铺设管道将初始雨水拦截进市政管网。这些方法虽行之有效,可以有效解决生活污水和初始雨水入河。问题是些地方无法进行雨污改造,部分老旧小区无法弄清污水源头,做不了雨污分流,还存在市政管网老旧污水不能及时排走的情况,所述处理方法不能实施,致使不少城市河道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河水黑臭。授权公告号为:CN207632673U的技术公开了了一种雨污混流废水生物处理系统,包括在雨污管排口处弧形包围设置间隔的两层吸油隔栏,两层所述吸油隔栏将废水分为内层厌氧反应层和外层好氧反应层,所述厌氧反应层内和所述好氧反应层内分别填充生物填料,所述好氧反应层管道连接有鼓风机,该专利对雨污混流废水运用生物处理,不能处理悬浮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沿河雨污混流口的生物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城市河道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河水黑臭的技术问题。一种沿河雨污混流口的生物处理装置,包括初级处理池、二级生物池、曝气系统和加药系统,所述初级处理池位于所述二级生物池内部,且初级处理池外侧连通有污水排水管,所述二级生物池内部安装有生物仓和碳纤维草,所述曝气系统分别对初级处理池、二级生物池进行曝气处理,所述加药系统分别对初级处理池、二级生物池进行加药处理。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地,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机、第一曝气管道和第二曝气管道,所述第一曝气管道、第二曝气管道分别与所述曝气机连通,所述第一曝气管道的端部安装有曝气盘,所述曝气盘位于所述初级处理池底部,所述第二曝气管道的末端位于所述二级生物池内部,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曝气进行初级处理。进一步地,所述加药系统包括加药装置、加药管和加药喷管,所述加药管与所述加药装置连通,且加药管末端连通有加药喷管,所述加药喷管位于所述初级处理池上方,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药进行初级处理。进一步地,所述初级处理池包括第一填料框和第一填料,所述第一填料框与岸边围绕形成所述初级处理池,所述第一填料框内部设置有第一填料。进一步地,所述二级生物池包括第二填料框和第二填料,所述第二填料框与岸边、第一填料框的外壁围绕形成所述二级生物池,所述第二填料框内部设置有第二填料。进一步地,所述初级处理池和二级生物池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挡水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一种沿河雨污混流口的生物处理装置,可以满足排入河道的污水处理;2.本技术可以处理旱季沿河雨污混流口入河生活污水达标排放;3.本技术可以拦截由河雨污混流口排水带入的固体垃圾和漂浮物;4.本技术占地少,制作、安装、维护简单,自动运行。所拦截漂浮物、固体垃圾清理方便;5.本技术完全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可根据污水情况变化调节处理能力,对环境友好;6.本技术可以实现四季运行(冬季需采用耐低温微生物菌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沿河雨污混流口的生物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沿河雨污混流口的生物处理装置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初级处理池;2-二级生物池;3-曝气系统;4-加药系统;5-污水排水管;6-生物仓;7-碳纤维草;8-挡水板;101-第一填料框;102-第一填料;103-第一池腔;201-第二填料框;202-第二填料;203-第二池腔;301-曝气机;302-第一曝气管道;303第二曝气管道;304-曝气盘;401-加药装置;402-加药管;403-加药喷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沿河雨污混流口的生物处理装置,包括初级处理池1、二级生物池2、曝气系统3和加药系统4,所述初级处理池1位于所述二级生物池2内部,且初级处理池1外侧连通有污水排水管5,所述二级生物池2内部安装有生物仓6和碳纤维草7,所述曝气系统3分别对初级处理池1、二级生物池2进行曝气处理,所述加药系统4分别对初级处理池1、二级生物池2进行加药处理;本技术安装在河道边,为了平稳放置填料框,可预先在河床铺垫砂石垫料,通过初级处理池1和二级生物池2完成两次水处理;其中初级处理池1连通污水,污水从污水排水管5进入,污水中夹带的固体垃圾和漂浮物被拦截在初级处理池1底部和上方(由人工定期清理);分析污水中污染物情况,配置生物药剂,通过加药系统4加药、曝气系统3曝气进行初级处理;经过初级处理的污水,以溢流形式进入二级生物池2,二级生物池2中有满足要求的碳纤维草7和生物仓6,当微生物菌群不能满足处理要求时,只需要人工投放微生物菌种到微生物仓即可,经过曝气供氧,在微生物和载体的共同作用下,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总磷、重金属、悬浮物等污染物得到充分的降解、消化、吸附,最后溢流入河道。所述曝气系统3包括曝气机301、第一曝气管道302和第二曝气管道303,所述第一曝气管道302、第二曝气管道303分别与所述曝气机301连通,所述第一曝气管道302的端部安装有曝气盘304,所述曝气盘304位于所述初级处理池1底部,所述第二曝气管道303的末端位于所述二级生物池2内部;本技术通过第一曝气管道302伸入初级处理池1底部,通过曝气盘304进行曝气处理,第二曝气管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沿河雨污混流口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处理池、二级生物池、曝气系统和加药系统,所述初级处理池位于所述二级生物池内部,且初级处理池外侧连通有污水排水管,所述二级生物池内部安装有生物仓和碳纤维草,所述曝气系统分别对初级处理池、二级生物池进行曝气处理,所述加药系统分别对初级处理池、二级生物池进行加药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沿河雨污混流口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处理池、二级生物池、曝气系统和加药系统,所述初级处理池位于所述二级生物池内部,且初级处理池外侧连通有污水排水管,所述二级生物池内部安装有生物仓和碳纤维草,所述曝气系统分别对初级处理池、二级生物池进行曝气处理,所述加药系统分别对初级处理池、二级生物池进行加药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河雨污混流口的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机、第一曝气管道和第二曝气管道,所述第一曝气管道、第二曝气管道分别与所述曝气机连通,所述第一曝气管道的端部安装有曝气盘,所述曝气盘位于所述初级处理池底部,所述第二曝气管道的末端位于所述二级生物池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沿河雨污混流口的生物处理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啸胡安星滕峥
申请(专利权)人:润生环境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