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升流固定床厌氧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74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升流固定床厌氧生物滤池,包括池体、位于池体内的填料单元、轴向贯穿所述填料单元的导流装置以及与所述导流装置底端连通的回流单元;所述回流单元内设置有与所述导流装置相对应的反射板;所述填料单元与所述池体顶端之间形成有水流通道,且所述水流通道与设置在池体顶部外沿且呈环状的出水堰连通;所述池体顶盖设置有与池体内部连通的排气管;该滤池污水净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占地小,结构简单,不仅适合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处理,还适用于农村分散式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渔业养殖水质净化等,适用范围广。

Circulating upflow fixed bed anaerobic bio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升流固定床厌氧生物滤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升流固定床厌氧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现有厌氧生物滤池,根据进水形式不同一般分为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和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两种形式。1、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底部进水、上部排水;污水从池体底部自下而上进入填料床,通过厌氧菌的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净化,处理水由上部排出;同时由池顶的气管排出产生的沼气。该种生物滤池由于污水仅仅从填料通过一次,降解净化的效果较差。且老化的生物膜不易脱落更新。2、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顶部进水、底部排水;污水从上部自上而下进入填料床,通过厌氧菌的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净化,处理水由下部排出。同时,借助池外设置的水泵,将下部的水抽出泵入滤池的上部,实现废水的净化作用。同时由池顶的气管排出产生的沼气。由于该型水泵流量小,极其耗能,影响其经济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高效且降解净化效果好的循环升流固定床厌氧生物滤池。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循环升流固定床厌氧生物滤池,包括池体、位于池体内的填料单元、轴向贯穿所述填料单元的导流装置以及与所述导流装置底端连通的回流单元;所述回流单元内设置有与所述导流装置相对应的反射板;所述填料单元与所述池体顶盖之间形成有水流通道,且所述水流通道与设置在池体顶部外沿且呈环状的出水堰相连通;所述池体顶端设置有与池体内部连通的排气管。进一步,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内部为空腔结构的导流筒以及设置在导流筒内的推流机构,所述导流筒的上端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所述导流筒的下端与所述回流单元连通;进一步,所述推流机构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驱动电机、连接在驱动电机上且位于壳体内的转动轴以及连接在转动轴端部的动叶片和设置在壳体下端内壁上的定叶片,且所述定叶片分别位于动叶片的上端与下端,所述动叶片上方的定叶片处设置有与转动轴配合连接的橡胶轴承。进一步,所述填料单元包括设置在池体内的填料截留网以及位于填料截留网下方且连接在导流筒下端外壁上的多孔滤板;所述填料截留网与所述多孔滤板之间形成有填料区,所述填料区内填充有填料层。进一步,所述回流单元包括多孔滤板与池体底端之间形成的回流区,所述反射板位于回流区内,所述回流区内设置有排污管,且所述排污管延伸至池体外。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上连接有变频器。进一步,所述反射板为圆锥面结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循环升流固定床厌氧生物滤池,通过导流装置,让需处理的污水反复循环通过填料层,增加与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的接触机会,强化生化反应,大大提高净化效率和净化效果;且通过导流装置,有效的控制推流量和推送力,克服填料对水流的阻力,使净化设备的生物保有量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污水净化载荷;在需要反冲洗时,通过驱动电机的变频技术提高推流机构的转速,用大流量的水流对填料层进行冲洗,以使填料上附着的老化生物膜脱落,实现生物膜更新;该生物滤池占地小,结构简单,不仅适合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处理,还适用于农村分散式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渔业养殖水质净化等,适用范围广;另外,本设备还可与污水处理系统硝化过程配套使用,作为具有脱氮功能的反硝化设备,当原水是回流硝化液时,本设备内可定向培养兼养菌,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使填料表面生成兼养菌为主的生物膜,完成脱氮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推流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2中所示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池体,3-填料单元,4-导流装置,5-回流单元,6-反射板,7-水流通道,41-导流筒,42-推流机构,420-进水口,421-出水口,422-壳体,423-驱动电机,424-转动轴,425-动叶片,426-定叶片,427-橡胶轴承,301-填料截留网,302-多孔滤板,303-填料区,8-回流区,9-排污管,11-排气管,12-出水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包括池体1、位于池体1内的填料单元3、轴向贯穿所述填料单元3的导流装置4以及与所述导流装置4底端连通的回流单元5。图中所示箭头方向为污水流动方向。本设备优选形状为上部圆柱形,下部圆锥形,其材料可以是不锈钢、玻璃钢、PP塑料或PE塑料等。相同的多个设备可以并联,串联或任意组合。还可以因地制宜,池形设计成矩形或其他多种形状,并根据池形和面积配置多个推流机构,使待处理的水流能均匀通过填料层。该滤池1整体为圆形回转体结构,即滤池上部为圆柱体结构,下部为圆锥体结构。填料单元3中的填料层可由多孔陶粒或轻质滤料作为微生物载体,通过多孔滤板302承托;填料区303上端设置有填料截留网301,避免当填料比重较轻时随水流进入水流通道流失。回流单元5内设置有与所述导流装置4相对应的反射板6;填料单元3与池体1顶盖之间形成有水流通道7,且水流通道7与设置在池体1顶部外沿且呈环状的出水堰12相连通;池体1顶端设置有与池体1内部连通的排气管11,出水堰12上连接有外接水管。导流装置4包括内部为空腔结构的导流筒41以及设置在导流筒41内的推流机构42。如图2所示,推流机构42包括具有进水口420和出水口421的壳体422、设置在壳体422上的驱动电机423、连接在驱动电机423上且位于壳体422内的转动轴424以及连接在转动轴424端部的动叶片425和设置在壳体422下端内壁上的定叶片426,且定叶片426分别位于动叶片425的上端与下端,动叶片425上方的定叶片426处设置有与转动轴424配合连接的橡胶轴承427。优选的驱动电机423采用变频电机,变频电机上连接有变频器。在运行过程中,通过驱动电机423带动转动轴424转动从而带动动叶片425向下推流,形成2m至8m的静压水头,将水体推入导流筒41内,能耗极低,且通过推流机构42,可有效的控制推流量和推送力,克服填料对水流的阻力,可用于更大高度的填料层,在不占用有效的空间的基础上,使滤池的生物保有量大大变动,从而提高污水净化载荷。导流筒41竖直安装于池体1中心,导流筒41的上端与水流通道连通,导流筒41的下端与回流单元5连通。水体流经填料层进行生化处理。在需要反冲洗时,通过变频电机的变频技术提高推流机构42的转速,用大流量的水流对填料层进行冲洗,以使填料上附着的老化生物膜脱落,实现生物膜更新。根据进水流量情况,可控制驱动电机的启停或通过变频技术提高推流机构的转速,从而使处理设施耐受冲击负荷,保证较高的处理效率,节约能源。回流单元5内设置有与所述导流装置4相对应的反射板6;反射板6为圆锥面结构,其顶点位置与导流筒41的中心线相对应,两边分别与导流筒41外侧的填料单元3相对应,通过反射板6将流经导流筒41内的污水水均匀导入填料层下部空间,有效的避免污水分布不均和短流现象。经填料层的微生物代谢处理后的水体通过水流通道7排放。以上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从实施过程可以看出,本技术所提供的循环升流固定床厌氧生物滤池,通过导流装置,让需处理的污水反复循环通过填料层,增加与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的接触机会,强化生化反应,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循环升流固定床厌氧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位于池体(1)内的填料单元(3)、轴向贯穿所述填料单元(3)的导流装置(4)以及与所述导流装置(4)底端连通的回流单元(5);所述回流单元(5)内设置有与所述导流装置(4)相对应的反射板(6);所述填料单元(3)与所述池体(1)顶端之间形成有水流通道(7),且所述水流通道(7)与设置在池体(1)顶部外沿且呈环状的出水堰(12)相连通;所述池体(1)顶盖设置有与池体(1)内部连通的排气管(11)。

【技术特征摘要】
1.循环升流固定床厌氧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位于池体(1)内的填料单元(3)、轴向贯穿所述填料单元(3)的导流装置(4)以及与所述导流装置(4)底端连通的回流单元(5);所述回流单元(5)内设置有与所述导流装置(4)相对应的反射板(6);所述填料单元(3)与所述池体(1)顶端之间形成有水流通道(7),且所述水流通道(7)与设置在池体(1)顶部外沿且呈环状的出水堰(12)相连通;所述池体(1)顶盖设置有与池体(1)内部连通的排气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升流固定床厌氧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4)包括内部为空腔结构的导流筒(41)以及设置在导流筒(41)内的推流机构(42),所述导流筒(41)的上端与所述水流通道(7)连通,所述导流筒(41)的下端与所述回流单元(5)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升流固定床厌氧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流机构(42)包括具有进水口(420)和出水口(421)的壳体(422)、设置在壳体(422)上的驱动电机(423)、连接在驱动电机(423)上且位于壳体(422)内的转动轴(424)以及连接在转动轴(424)端部的动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良孙德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利尔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