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生产线变道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617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生产线变道输送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固定盘与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下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固定盘后经齿轮组件与电机相连接,所述固定盘的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落料槽,所述转动盘的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落料槽,所述第二落料槽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挡料板,所述转动盘的上部设置有接料板,所述转动盘与挡料板之间设置有用以接料板内外滑动的第一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利于产品在不同的输送带之间变道、转移,高效便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hannel-changing conveying mechanism of mechanical processing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加工生产线变道输送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生产线变道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的机械加工生产线往往加工路线单一,加工流程固定。对于机械加工生产线上的多台不同的机床同时加工不同的零件,或者是不同的零件采用不同的加工路线,需要人工来将加工的产品转移至不同的生产线上,耗时耗力,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加工生产线变道输送机构,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加工生产线变道输送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固定盘与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下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固定盘后经齿轮组件与电机相连接,所述固定盘的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落料槽,所述转动盘的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落料槽,所述第二落料槽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挡料板,所述转动盘的上部设置有接料板,所述转动盘与挡料板之间设置有用以接料板内外滑动的第一滑槽。进一步的,所述接料板经连接杆、螺丝螺母组件与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气缸设置与转动盘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挡料板为弧形板或者直板。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组件包含横向设置的第一锥齿轮与纵向设置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经连接键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经连接键与转动轴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盘的中心开设有用以转动轴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轴承。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盘与转动盘设置在多个输送带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利于产品在不同的输送带之间变道、转移,高效便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构造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固定盘的构造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出料输送带与入料输送带的构造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锥齿轮的构造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锥齿轮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机架,2-固定盘,3-转动盘,4-转动轴,5-齿轮组件,501-第一锥齿轮,502-第二锥齿轮,5021-第一齿轮体,5022-第二齿轮体,5023-弧形槽,5024-弹簧,5025-镶块,5026-凸爪,6-电机,7-第一落料槽,8-第二落料槽,9-挡料板,10-接料板,11-第一滑槽,12-连接杆,13-螺丝螺母组件,14-气缸,15-第二滑槽,16-安装孔,17-轴承,a-出料输送带,b-入料输送带,c-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7所示,一种机械加工生产线变道输送机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固定盘2与转动盘3,所述转动盘3的下部设置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穿过固定盘2后经齿轮组件5与电机6相连接,所述固定盘2的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落料槽7,所述转动盘3的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落料槽8,所述第二落料槽8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挡料板9,所述转动盘3的上部设置有接料板10,所述转动盘3与挡料板9之间设置有用以接料板10内外滑动的第一滑槽11;所述第一落料槽7与第二落料槽8的设置数量根据实际的输送带数量而定,所有所述第一落料槽7与第二落料槽8位于同一虚拟圆上,所述固定盘2与转动盘3同心设置;所述挡料板9与转动盘3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转动轴4与转动盘3固定连接为一体。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接料板10经连接杆12、螺丝螺母组件13与气缸14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气缸14设置与转动盘3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气缸14固定在转动盘3的下部,所述转动盘3上开设有用以连接杆12前后运动的第二滑槽15,所述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5相连通,所述连接杆12可以沿着第一滑槽11、第二滑槽15内外滑动;所述气缸14的活塞杆伸缩,经过所述连接杆12的带动,所述接料板10沿着转动盘3径向内外滑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挡料板9为弧形板或者直板,所述挡料板9起到挡料的作用,同时所述挡料板9利于保持产品直立,所述弧形板适用于棒状料,所述直板适用于方形料。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组件5包含横向设置的第一锥齿轮501与纵向设置的第二锥齿轮502,所述第一锥齿轮501与第二锥齿轮502相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501经连接键与电机6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502经连接键与转动轴4相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接料板10的宽度大于第二落料槽8的内径,能够遮挡所述第二落料槽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锥齿轮502包含第一齿轮体5021与第二齿轮体5022,所述第一齿轮体5021上环向开设有若干个弧形槽5023,所述弧形槽5023内设置有弹簧5024,所述弹簧5024的一端抵靠在镶块5025上,所述弹簧5024的另一端抵靠在凸爪5026上,所述凸爪5026与第二齿轮体5022连接为一体,所述镶块5025与弧形槽5023为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齿轮体5021的工作面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齿,所述第二齿轮体5022的工作面上设置有第二啮合齿,所述第一啮合齿与第二啮合齿相互错位设置,所述第一啮合齿与第二啮合齿形成第二锥齿轮502的啮合齿,所述第二锥齿轮502经第一啮合齿、第二啮合齿与第一锥齿轮501的啮合齿相啮合,从而可以消除啮合间隙;当然所述第二锥齿轮502也可以直接采用现有的锥齿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盘2的中心开设有用以转动轴4穿过的安装孔16,所述安装孔16上设置有轴承1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盘2与转动盘3设置在多个输送带之间。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所述接料板10设置在出料输送带的下方并设置在入料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电机6工作,带动所述转动盘3发生转动,直至预定的所述第二落料槽8转动到出料输送带下方,所述转动盘3停止转动,所述气缸14推动接料板10伸出遮挡第二落料槽8并移动至输送带下方,出料输送带上的产品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接料板10上,所述转动盘3继续转动,当接到产品的接料板10下方的第二落料槽8对准预定的第一落料槽7后,所述气缸14收回带动接料板10收回至挡料板9背后,在所述接料板10收回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落料槽8暴露,且由于所述挡料板9的作用,产品无法跟随所述接料板10向后运动,产品经所述第二落料槽8、第一落料槽7掉落至入料输送带上,完成产品的变道转移。上述本技术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技术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加工生产线变道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固定盘与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下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固定盘后经齿轮组件与电机相连接,所述固定盘的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落料槽,所述转动盘的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落料槽,所述第二落料槽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挡料板,所述转动盘的上部设置有接料板,所述转动盘与挡料板之间设置有用以接料板内外滑动的第一滑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加工生产线变道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固定盘与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下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固定盘后经齿轮组件与电机相连接,所述固定盘的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落料槽,所述转动盘的盘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落料槽,所述第二落料槽的内侧上部设置有挡料板,所述转动盘的上部设置有接料板,所述转动盘与挡料板之间设置有用以接料板内外滑动的第一滑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加工生产线变道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板经连接杆、螺丝螺母组件与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气缸设置与转动盘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智雄李伟祥汤舒生李西兵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